■徐 慧/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重要文件提出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1]這一概念,強調充分發揮語言學科的育人優勢,提升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概念,例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在國內外核心素養研究的大背景下,論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探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闡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以及其培育路徑。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兩者都是基礎教育的育人目標。他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需要予以澄清。石中英指出,比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外延更小一些,它們在教育教學實踐要求之間的層次性由高到低。[2]
目前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個人學習成長過程中通過學校教育所培養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不僅僅包括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核心素養并不是指向結果,而是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全面發展。[3]根據上述可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不同于某門學科中的“學科素養”和某一職業中的“職業素養”,核心素養是每一名中國學生都應當具備的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衍生物。核心素養的建構呈現自上而下的模式,上面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面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目標比較廣泛,需要分散到各個基礎教育必修學科中,借助這些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活動來實現發展目標,[4]例如英語學科。
由以上討論可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是對“培養什么人”在不同層次上的目標,這兩個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的視角,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要重點實現的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制定學科課程標準和設計學科教學的主要參考內容。
英語學科和英語課程的價值僅僅體現在把英語作為一門交流工具,在學理層面是說不太通的。[5]要探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就應該聚焦于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上面。我國基礎教育公立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包括教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提升學生英語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傳播學生外語語言文化以及陶冶學生學習品質。[6]
為了適應國際發展潮流,我們需要培育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實用外語溝通能力的時代新人。英語作為我們母語以外的第一外語,學習英語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參與國際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活動。通過英語學科培育我國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從而使我國學生學習興趣、思維品質、探究精神和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和喚醒。
了解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有助于進一步探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我國2017年修訂了《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分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是指個體在現實交往活動中能夠用英語進行溝通,清楚表達和理解英語話語。文化品格是指個體在英語學習中接觸大量英語文本,了解國外社會文化,并對國外文化所傳遞的價值觀保持批判客觀的態度。思維品質區分學生學習結果,是不同學生在思維水平、能力、智力上差異的體現。
2017年頒布的課程標準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將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的培養目標。人們期望從學校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7],而是希望在思維方面提升智慧。思維品質是指個體在進行智力活動時自身內部所體現出來的智力和能力水平。[8]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方面。思維的邏輯性指是指思維活動按照邏輯的程序進行,并且遵循邏輯的方法和規律。思維的批判性是指辯證性思考問題,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思維的應用性是指針對現實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學習直接相關,為解決現實問題而進行的內部活動。思維的創新性指思維具有開創意義,能夠幫助人們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可以不斷增加人類認識總量。
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應該由淺及深、由易到難,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語言能力有針對性的設計問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高難度的問題,喚醒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設計低難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鼓勵學生主動表達。
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該結合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我國英語課程目標倡導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英語教學活動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用能力。問題的文本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教師的問題與學生生活相關,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用能力。
思維導圖 (Mind Mapping) 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在創意的發散與收斂、問題解決與分析等方面具有驚人的效果。
把思維導圖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隨時調整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復習并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回顧。教師應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相互交流等活動,便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思維過程。我國學者選擇運用思維導圖的學生和無思維導圖的學生這兩組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運用思維導圖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搜索能力更強,在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時思路清晰,效率較高。
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放在主要知識點上。然后關鍵知識點之間的連接線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有助于將學科內零散的知識匯合成一個系統,可以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當學生向他人表達心中想法的時候,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思維網絡,建構學生的話語體系,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條例清晰。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個體的行為,而是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的過程。建構主義者指出教學要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定情景下發生的。以交流合作為特點的“群學模式”就很好體現了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群學是與獨學相對應的,群學是指小組合作學習,獨學是指一個人看書學習思考。
群學的學習效果是獨學無法比擬的,能夠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理智思維。群學通過小組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進行頭腦風暴,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一個人的思維是單向的,但小組合作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獨學不利于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輸出,而英語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群學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積極參與討論,使課堂更具有思維意義。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四個維度中,思維品質獨具英語學科特點的要素,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標志和關鍵。目前關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研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有利于促進教育實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思維品質為目標,調整教師提問方式、提問內容,運用思維導圖、思維訓練以及借助群學模式積極發展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思維品質。但是當前我國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還不成熟,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還在認識階段。因此關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還需要不懈努力,積極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