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晨/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
開展素質教育是學生安身立命的基礎,而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則是學生在立足社會的根基[1]。新時期,我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樹立良好的德行,所以職業院校教育必須以教育人為根本,做到德技并修。要始終堅持生產與教育相結合、學校與企業互助協作、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高涵養、高水平和高技術的復合型人才。2019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對國家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同時指明,立德樹人是職業教育需要落實和貫徹的基本要務,建立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不斷完善評價體制,將人才培養更規范化、全程化[2]?;谝陨显?,本文對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新時代職業院校育人機制建設的新路徑。
培養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教育必須著重關注的問題[3]。習總書記指出,作為振興民族、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教育是功在當前,立在長遠的重要工程,對促進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意義非凡。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對象以及為誰培養指明了路徑。
在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就是實施“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培養綜合素質強的技術人才。職業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強調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職業德行教育,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德技并修使得學生既具備健全的人格和思想道德情操,又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術能力,可以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重任。
通常情況下,進入職業院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都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職業院校本身的特點,更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較為欠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關注度不夠。同時,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和學業管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立德樹人教育機制沒有徹底貫徹和落實,“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只是流于表面,沒有得到真正開展。此外,部分職業院校在教學管理上的疏漏,導致教學課程不斷壓縮,造成學生眼高手低的情況時有發生,職業技術能力不高?;谝陨戏N種,導致社會對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存在成見和不認可。
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外企業進行實習,是進行“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的關鍵。但是,作者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校外實習基地在不同的地區,所以不同學校甚至同一院校的不同專業之間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性。很多院校的專業不能保證國家規定的5個以上實習單位的要求??偨Y其原因在于,與院校有合作的企業承擔了相應的育人責任,卻沒有享受到其該有的權利,所以企業參與程度較低,導致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無法真正落實。
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往往缺乏育人經驗,很多教師更專注于專業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對于育人育德教育缺少必要知識的指導,對教書育人的概念不是很熟悉,導致育人功能無法真正落實。同時,由于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任務中,不能實現與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此外,由于職業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價機制與科研課題、學術論文、教學量等指標有關,而對于育人等軟性指標沒有硬性指標的要求,更沒有指定相應的考評制度。很多職業院校雖然提倡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但是不會深入進行,這些做法顯然對開展“德技并修、工學結合”沒有太大的幫助。
建立有效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保障機制是指要保證職業院校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的順利開展,并進入長期、有效、良性發展而且在政策、制度、人員等各個方面相互影響的體系。保障機制的建立,需要在政府政策和行業組織的協調和保障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職業院校“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的開展和落實。一方面,國家層面出臺的《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政策對育人機制的設立提供宏觀的指導,明確了校企合作的宗旨是以育人為本,同時對職業院校的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實習的相關權益進行了保護和規范。另一方面,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可以幫助職業院校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的全面發展。
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以及實習企業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要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和諧、長期的合作關系,就必須堅持政府的主導作用,出臺有效激勵校企合作的措施,通過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對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的規定,進而保證行業協會、學校、企業以及學生等多個主體的權益。近年來,很多地方在開展“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方面進行了不少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將教育與產業相結合,在促進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同時,對本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企業和社會培育了大量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兼具高素質和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要科學的、合理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支持。因此,職業院校必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借鑒科學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首先,要對傳統的教學考評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傳統的考評制度,教師是主要的評價者,然后是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顯現,永遠處于被考核、被評價的地位,導致考評主體過于單一。針對這些問題,職業院校應該不斷豐富考評主體,建立多元化的考評機制,將教師、實習企業、學生都加入到考評體系當中,同時容納社會評價(學生家長、行業反饋、國家評價),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思想道德、技術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從多維度、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其次,在評價方式和評價時間上進行創新,將以傳統的課程考試成績為標準的評價方式改為綜合考慮課程評價與實習評價相結合,掌握知識能力與行為修養考核相結合,動態的、全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師品德修養的好壞,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加強教師的職業素養建設,讓教師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熱愛教師職業,明確自己所承擔的教育使命,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要求教師能夠自覺地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格修養,用高尚的德行來感染學生,啟迪學生智慧,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積極培育“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職業院校優秀人才,既是學生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必然要求,同時又是職業院校辦學定位與目標實現、推動社會未來就業與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穩定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為此,職業院校應該積極從多個維度入手來參與育人實踐,通過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以政府為導向推動校企合作實現、職業院校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加強教師品德修改建設等,進而來有效促進德藝雙馨、德技并用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有效實現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大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勾勒出美麗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