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趙姝玥 王浩天 馬 寧/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對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會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威脅。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做好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主動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黨團和班級建設、學生日常管理、社會實踐、評獎評優等教育活動內容的開展主要是“面對面”交流,而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則完全轉移到“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發生了重大轉變,網絡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初期,輔導員就及時通過網絡與學生取得聯系,建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網絡化工作隊伍和“日報告”制度,組織學生開展身體健康狀況每日“打卡”。延期開學后,高校根據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要求,通過中國大學MOOC、雨課堂、超星爾雅、騰訊課堂等諸多網絡大平臺開展網絡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網上教學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動適應新形勢,組織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給大學生居家學習期間一個不一樣的“云端思政”課堂。部分高校輔導員推出涵蓋思想引領、愛國教育、防控知識、心理疏導、學業輔導以及就業指導等主題系列“微思政”,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云端”推送。如果說網絡在以往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只是一種途徑,那么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網絡則是主戰場,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加開放的形態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清醒認識“變與不變”的客觀規律,深刻認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這一公共危機的特性,對大學生有針對性地多維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人文關懷教育、感恩教育、科學觀教育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教育,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全過程。
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優勢,深入系統地總結和凝練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所體現的戰斗精神。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全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大學生認識到黨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擔當,以及中國共產黨具有的強大政治領導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是積極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根本保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形成的綜合實力是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通過深入的理性思考,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思想根基。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唯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守衛國泰民安。引導學生將“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深深植根于內心,成為寶貴的人生精神財富,并引領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追求,自覺將愛國情、報國志轉化為刻苦學習、勇于開拓的實際行動。
教育引導、關心同學,特別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較為嚴重地區的學生,以及在學習、生活以及就業等方面遇到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是開展人文關懷教育的重點。首先,做好學生的日常關心。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及時為他們答疑解惑。在了解學生健康狀況、位置狀態等防控信息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讓防控工作帶上情感的溫度。其次,及時回應關切,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實際問題。學校要通過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號、易班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學校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中的安排、學習及生活提示等,輔導員要第一時間收集并回復學生的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答疑解惑。比如,針對學生最為關切的畢業和就業問題,高校要加強網上就業服務,開展“互聯網+”就業公益直播課、召開線上“雙選會”,實現“云簽約”,為學生就業求職保駕護航。再次,加強心理疏導,培育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要把握好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統一,使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知識,祛除不合理的認知,有效緩解內心的恐慌、焦慮情緒。引導學生主動從官方權威機構、正規渠道了解信息,多關注積極、正面的宣傳報道,從中汲取正能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線上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培育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講好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涌現出的感人故事,以情共情增強感染力,引導大學生從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義無反顧“逆行”的“白衣戰士”,聞聲而動、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忠于職守、不懼風雨的公安民警,任勞任怨、堅守基層的社區工作人員,真誠奉獻、無怨無悔的志愿者以及堅守在各行各業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身上看到閃耀在人性深處的溫暖與光芒,心懷感恩之情。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設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教學專題,用好“活素材”,將這些故事融入教學案例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鮮活故事中汲取精神營養,致敬“逆行”英雄,激發思想正能量,塑造青年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追求。
科學防治是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驅魔利器”。在與病魔斗爭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更加自覺的崇尚和信賴科學精神。對于一些打著“科學”的幌子企圖吸引流量的“爆料”“揭露”在網絡橫行。廣大兼具科學知識和宣傳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挺身而出,在融媒體平臺上積極發聲,尤其是憑借對最新權威資訊的搜集和分析,向“偽科學”亮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態,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做,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加強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學習宣傳,讓學生了解相關防控要求,嚴格按防護指引科學地做好個人防護。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教育引導大學生,提高網絡信息辨別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相信科學的力量,自覺做“科學的傳播者、謠言的粉碎者”,并且要以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為武器,與各種混淆視聽的假消息作斗爭,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求真學問、練真本領、作真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漸被人們熟知的一個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當今世界,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如其來,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不僅體現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更反映了世界各國面對這些共同風險挑戰所展現的命運與共的價值追求。在此過程中,應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意識到人類社會必須相互依存,共同面對挑戰,共同創造繁榮。
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只有青年全天候、浸潤式地接受社會大課堂的教育,才能有效應對因此可能會產生的恐慌。直面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高校必須堅定信心、順勢而為,積極提取德育素材,統籌推進多維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的奮進之筆答好這張危機應對大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