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迅,羅小芹,伍 巨,曹文濤,王曉丹
(1.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習水 564622)
傳統的中國白酒又稱燒酒、燒刀子、老白干等[1],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等過程釀造而成[2-3]。截至目前,按生產工藝可分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4],按香型可分為濃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鳳香型白酒、豉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濃醬兼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其他香型白酒等12 種香型[5]。近些年,我國白酒行業發展迅速,種類也日益多樣化,而醬香型白酒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員,雖然僅占據全國白酒總量的3.5%,卻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以醬香型白酒生產為主的貴州省白酒產業迅猛發展,其白酒專利的數量也在逐步增加,但遠遠不及其他省份的白酒產業[6],必須加以重視,以確保今后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國內白酒專利發展的趨勢可分為萌芽期、過渡期、發展期、高峰期4 個時期[7],專利總量上是不斷增加的,但是過渡期較長。從發展速度來看,各大企業的投入力度只增不減,其發展速度在“十二五”期間達到頂峰。2000 年以前是由最初的萌芽期過渡到緩慢發展階段,呈線性趨勢,發展水平低,專利數量較少;2000 年至2006 年由萌芽階段到過渡階段,專利數量變化高低不定,呈現跳躍式增長,但總體的申請量幅度不大;2006 年至2013 年,國內白酒專利申請量由過渡階段走向高速發展階段,并且在2013 年到達頂峰;但2013 年之后,白酒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出現下滑[8],整個白酒行業的專利發展到達了瓶頸期。另外,全國白酒專利主要分為發明授權、實用新型、外觀專利3 種類型[9],其中,外觀專利和發明專利所占的比重較大,如圖1 所示。另外,四川省在數量上遙遙領先,共有10252 件,全國占比19 %,其次是江蘇省,共有7552 件,全國占比14 %,貴州省則排到全國第10 位,占比5 %,如圖2。這說明貴州作為白酒強省與白酒產業專利發展沒有形成正相關,與同為“中國白酒金三角”地區的四川省相比,四川省排名全國第1,貴州省則排名第10,專利總量上只有四川的30%,可以說競爭力十分低下。
眾所周知,白酒產業是貴州省經濟支柱產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且帶動相關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以茅臺為首的貴州白酒在全國白酒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0]。近年來,國內白酒產業發展可謂是異軍突起,貴州省白酒產業也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以茅臺鎮為核心地區,各個產業集群的組合,各種白酒品牌的打造,讓白酒產業呈現一片新氣象。但是總體來講,貴州白酒企業在產業上重數量輕質量;在區域規模上,茅臺鎮地區產業越擴越大,其他地區發展卻相對緩慢;從貴州白酒行業知識產權保護上來說,假冒偽劣肆意橫行,專利類型發展不均衡,保護和使用上沒有得到有效轉化。
如圖3 所示,貴州白酒產業專利申請始于1985年,截至目前申請并已公開的專利3063 件[11]。到2010 年之前,貴州省白酒相關專利申請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自2010 年至2012 年,專利申請進入高發期,每年專利申請量以數百件跨越式增長,2013年達到發展峰值396 件,自2013 年至2015 年,專利申請量有所下滑,幅度較小,可忽略不計,但2015年下滑幅度接近50%,可以稱為轉折期,從2016 年開始,申請量開始持續上升[12]。
從貴州省歷年白酒專利發展趨勢來看,總體發展進度較緩慢、發展數量不占優勢,規模也相對局限[11,13]。出現意識不高的原因可以歸為:一,我國開展知識產權體系的建立和保護工作較晚;二,對于知識產權的維權困難。體現在維權效益和維權成本不成正比,行業中存在被動建立的狀況。貴州省白酒產業建立知識產權的意識不高將阻礙貴州白酒知識產權體系的建立,影響貴州省白酒產業的發
展[14-15]。
貴州白酒產業專利申請的類型情況總體上以外觀專利申請為主,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為輔[16]。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和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較其他白酒企業多,其他白酒企業多以外觀專利為主??傮w上來說,貴州省白酒產業專利的數量雖多,但是質量相對于全國來說,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比較欠缺[17]。
貴州省白酒產業的專利申請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申請人區域集中在遵義地區;第二,申請人專利量在國內相比無優勢。遵義仁懷地區作為茅臺酒的故鄉,白酒產業發展相對集中,區域集群態勢相對強勢,最主要是由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茅臺酒廠(集團)習酒公司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領頭羊。而貴州省遵義市作為茅臺酒產地,地區白酒產業專利共有554 件,占比貴州白酒專利總體的63.9%[11],但是在全國范圍來看,貴州省白酒產業的申請專利量甚至未達到平均水平,發展水平低下。
整體來說,3種專利類型的比例失調,不利于貴州省白酒產業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探索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的創造和保護可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目的是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外觀專利過多,形成的垃圾專利過多,外觀專利對有品牌的大中型企業防止假冒產品侵權行為還是有作用的[18]。追求產品外觀設計,從消費市場上看,的確能吸引消費者眼球,但眾多的外觀專利,考慮每年維護成本,很多企業都是一個產品到達銷售生命末期就放棄專利權,因此造成大量的垃圾專利。而在非設計領域,專利戰略的核心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只是專利防御中的一部分[19]。
專利技術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投入時間、金錢、科研、勞力等諸多要素而獲得的智力成果,對專利技術加以保護,就必須組建知識產權聯盟,單憑一個或者數個企業的力量是很有限的[20]。在一定程度上,知識產權保護首先要以行業自律來開展,再通過加強交流合作,信息共享,達到快速處理的效果,再次才是以法律作為后盾進行支撐。
建立知識產權意識,簡而言之:“立起自家的墻,不踩別人的線?!盵21]專利戰略構建代表企業的核心技術層面,能夠提升白酒企業的綜合實力,特別是軟實力的提升,要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樹立知識產權意識,轉變被動的效仿、適應為積極主動的戰略部署,力求專利保護制度與我國白酒產業發展相適應[22]。拓寬白酒專利發展渠道,嚴格把關粗制濫造,把無形的知識產權轉化為有形的豐厚資產,合理管理和使用,并形成一套有機管理模式,推動企業風險防控和化解,形成強有力的防御體系,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的競爭力將占領企業之間競爭的制高點。
專利發明對白酒產業有促進和保護的作用,從技術上形成有力支撐,從法律上形成合理保護。同時,鼓勵、支持省內其他地區、其他香型白酒企業加快研發并申請有價值的、高端的、核心的技術專利,在專利申請數量取得較大突破。
推動貴州各地白酒產業開展交流協作,學習國內優秀白酒企業在技術上、管理上的經驗,學習茅臺鎮白酒規模集群發展方式,加大科研投入,從工藝、菌類、微生物、自動化、后處理等核心領域實施突破,加快白酒生產的集約化、機械化、自動化步伐。同時,促進白酒與當地特色產業結合,白酒加工與其他生產企業相互動,打造完善產業鏈,在白酒產業中形成良好的共識和保護,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實現質和量的飛躍,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白酒產業,讓貴州白酒產業立于不敗之地,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圍繞解決貴州白酒產業專利類型占比不合理,核心技術和發明太少,外觀專利占比較多的問題,出臺鼓勵政策,加大對酒企發明專利的扶持和補助,支持企業在科研、發明、創造上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取得較大提高;發明專利是技術突破的難點,不可能每年都有高質量的發展,加上企業營銷方式的轉變,人員流動和技術進入難度,不一定非要強攻發明專利,而外觀專利也不是說不申請,應該有選擇性的申請和保護,相反,在技術難度處于中流的實用新型專利應該要得到創新突破。
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統籌規劃,打造由上到下的“金字塔”式的發展規模,即發明專利處于金字塔最上層,數量少,但是質量高,實用新型處于金字塔中段,數量和質量都需要并重提升,外觀專利有選擇性的發展,但是數量是金字塔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讓整個貴州白酒企業專利形成穩固的防御體系。讓實用專利、外觀專利和發明專利在質和量上得到轉化,三種專利類型協調發展,增加有權專利數量,充分發揮各類型專利的價值作用。
圍繞打造千億級白酒企業和多個億元級企業群,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引導白酒產業企業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構建白酒專利戰略體系,目的是保護知識產權、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利于白酒產品的出口[23]。推動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包括專利與商標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等級制度、宣傳與教育制度、立法執法司法制度等。加強白酒產業專門立法工作,強化執法監督,主要是提高賠償代價,降低維權成本,簡化執法難度。建立企業內部知識產權部門,構建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白酒品牌保護。一方面用體系作為支撐壯大自身發展,另一方面用完善的體系更好地保護發展成果,鞏固和發展貴州作為中國白酒金三角的地位,使貴州白酒特別是醬香酒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旗幟。
貴州省白酒產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在白酒行業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當前貴州省白酒產業專利還存在著知識產權意識不高、專利質量不高、省內分布不均等問題,但是在貴州省白酒產業的不斷努力和發展下,貴州省白酒產業專利將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