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鎖 吳霞暖



傳統印刷與POD印刷
的互補及各自印刷方式瓶頸
近年來在出版行業興起的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簡稱POD)不僅解決了出版行業對于短版及超短版圖書需求不能滿足的困擾,而且也為解決大量庫存積壓找到了解決辦法。有些出版單位更是借鑒國外出版公司或銷售公司的做法,為及時滿足市場少量多品種圖書訂單的需求,同時加快滿足客戶訂單的時間,嘗試采取按照訂單需求生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傳統印刷行業的一般生產規律就是印量越大,平攤在每本書上的成本就會越低。在傳統印刷生產過程中,有些成本發生是固定的,無論你印一本或者一萬本,可變成本部分主要在紙張、印費及人工方面的變化。因此,傳統印刷對于低于一定印數的生產由于成本的限制則無法完成。
POD印刷的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印刷固定成本支出及平攤的問題。如果印一本書,生產成本會過高,我們在傳統定價無法承受的前提下,應對同一個書號的同一本書,在新的生產模式下進行定價調整,如何調整,調整以后在管理上會遇到什么問題,在市場上是否會造成混亂,在財務上是否會產生隱患等這些問題,都擺在圖書行業的從業者面前。如何能夠做到既滿足市場、又能處理好由于印刷冊數變化而帶來的生產成本提高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就POD印刷成本以及POD定價機制進行探討。
短版與超短版業務情況
圖書市場對POD產品業務需求:現在圖書每次印數在減少,但印次在增多。隨著眾人觀念的轉變,短版業務在增多,超短版業務也有大的需求。如稀缺圖書存在斷版、網購及館配業務發展,均會形成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的超短版訂單。這類超短版訂單需要按需生產,以銷定產。努力方向是,短版也實現以銷定產,減小庫存。圖1為筆者所在出版社部分超短版業務生產數據(POD印刷激光生產)及目前生產狀況。
該出版社2015年啟動超短版訂單生產模式,從文件規范及印裝工藝統一整理,訂單自動匯總并下單,訂單與文件自動匹配、打印、分揀,一條線智能化生產。目前可在24小時內印裝、分揀完成800個品種、1500冊圖書。
傳統印刷? ?與POD印刷成本分析
印刷品成本可由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構成。生產成本可按印裝工藝印前、印中、印后生產成本分類,也可按財務項目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機器折舊等分類。針對傳統印刷及POD印刷方式的不同,其生產成本分析:傳統印刷生產成本,因工藝離散,節點較多,人工成本增加。特有PS(CTP)制版及上版,使材料成本增加。POD印刷生產成本,會節省以上相關費用。
POD印刷成本結構分析:目前POD印刷方式有噴墨及激光兩種,POD噴墨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封面印刷費、內文印刷費,POD激光生產成本多一項裝訂費(因POD激光生產方式較少使用膠訂聯動線),POD印刷費用中均包括紙費,此生產成本總和為圖書定價重要參考值。
筆者所在出版社的傳統印刷及POD印刷費用分析如表2(按印2000冊書、內文20印張、印黑色計)。
經測算,印2000冊圖書,POD印刷噴墨費用與傳統印刷費用接近,而POD印刷激光費用太高,因此,印刷費用成本高低決定POD印刷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圖書定價調整。
POD定價調整及POD印刷費用與POD印刷方式匹配
POD定價調整:超短版業務,目前未使用POD噴墨方式,在用激光印刷方式,其生產成本會大。為此,圖書需要調整成POD定價,與傳統定價區分開,若生產同一種書,就需要有不同的定價、條碼及相應文件庫。
POD印刷費用與POD印刷方式匹配:每品種圖書印100~2000冊時,可選用噴墨印刷方式,使用傳統定價。每品種圖書印1~5冊,可選用激光印刷方式,使用POD定價。若條件成熟,可將每品種圖書印1~2000冊,均使用噴墨印刷方式,降低圖書生產成本,使圖書定價保持一致。
POD定價調整方法
圖書定價調整要遵循合法性、相關性、合理性和平穩性。目前市場定價方法有成本定價法、競爭定價法、需求定價法、心理定價法。圖書定價調整,應有一個基本參考項,那就是生產成本的累積值,以成本定價法說明超短版業務POD定價方法:
以單冊圖書POD印刷激光生產成本,作為定價依據。
毛利=定價×銷售折扣÷1.13-版稅-生產成本>0
調整POD定價參照表3。
POD定價在不影響POD圖書利潤的前提下盡量與傳統定價一樣。
表4中根據平均參數設置自動計算毛利、毛利率和定價增幅。
傳統定價
與POD定價
共存優劣
超短版訂單,其較高的POD定價會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同一本書,有傳統定價和POD定價后,必然會對后端市場、企業管理等方面造成影響,增加相應的隱形成本,產生額外的溝通成本及管理成本。如何讓傳統定價和POD定價保持一致或兩種定價共存,是需要市場來檢驗的。
作者單位: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薛金萍 xjp@c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