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多元化的背景下,蔡國強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他以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為藝術表現的媒介材料,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個人加工,為中國藝術開辟出了一條獨具個人特色的道路。在他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中,我們看到了蔡國強藝術實驗的創造性、藝術作品的群眾參與性以及打破藝術邊界的革命性。本文以蔡國強在2014年舉辦的個展“九級浪”為例,分析了蔡國強藝術作品中蘊含著的人文關懷與普世精神,這種放眼于當今生態環境的視野將進一步拉近我們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關鍵詞:蔡國強;當代藝術;九級浪
第一章緒論
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中國當代藝術家們受傳統文化影響,又期望沖破傳統思想的束縛,他們吸收西方新藝術文化觀念,在自身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一些藝術家以中國元素為媒介創作作品,并且走到了國際舞臺上傳遞自己的藝術思想,這種現象在文革結束后一段時間并未完全被國內觀眾所接受,在當時的藝術批評家看來,這是一種用中國方式去迎合“西方殖民主義”的做法。事實上,在中國80到90年代的藝術中,這種對于藝術的前衛性思潮在很多方面會表現為對西方模式的模仿,醞釀于西方資本主義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中國。但如今,在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的努力下,當代藝術這種具有強大創造力的藝術形式總算被社會接受與認可,并在國內形成了一種強勁之勢。蔡國強就是海外當代藝術家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藝術家,他頗具個人特色的火藥作品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的顛覆性與爭議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藝術內部的更新。
第二章蔡國強的藝術思想
本土化的藝術實踐。蔡國強出身于福建泉州,這是一座充滿歷史底蘊與文化傳承的城市,它孕育著一方水土,也造就著一方人才。伴隨著新中國成立后的逐步發展,在一些大城市里逐漸消失的文化習俗,例如燒香拜佛依舊保留著在此地。蔡國強藝術的標志性特征是火藥,這種源于他生活而又與中國歷史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材料,體現出了藝術家創造作品時對于生活元素的提煉,同樣的,這也說明其審美傾向往往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另一方面,泉州也匯聚著各類文化思想,早在宋代時期,它就容納著道教、佛教與西方基督教思想,這些不同的宗教思想匯集于此,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蔡國強的藝術實踐有著一種原始浪漫感,從“為外星人所做的計劃”中,那種想要通過爆破與假象外星人交流、與宇宙對話的幻想,就體現出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道教視角??梢哉f,這些來自泉州當地生活環境以及中國本土的傳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蔡國強的藝術創作,他童年時光里接受的習俗活動和思想熏陶對其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向導。蔡國強喜歡使用火藥,并且將它轉化成了一種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我們平常見到的火藥藝術很多時候是作為民俗活動的煙花展現的,但蔡國強明顯已經超脫了普通的民俗意味,將這種本土元素變得更加具有創造性與精神性。
國際化的藝術實踐。蔡國強跟隨者藝術浪潮,先后前往了日本與美國學習西方藝術觀念。在日本時,他正好碰到日本人在熱切反省“日本的國際化是不是就只能是西方化”這一巨大問題,借著日本人這樣痛苦反省的潮流,蔡國強和他帶來的東方哲學與文化自信,收到了相應的重視。蔡國強接受了日本物派藝術家反對盲從西方的觀念,奠定了藝術回歸本民族文化傳統的信念。他還在物派對于物體的討論中加入了時間,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蔡國強在日本學習之后,又前往了美國,剛好正逢美國的西方霸權模式開始動搖,這時的美國人開始關心多元化,也開始關心外來文化,這為蔡國強的藝術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接受舞臺[3]。蔡國強作為一名放火焰的藝術家,他靠火藥爆破計劃聞名于世。這種創作媒介對于現代主義藝術來說,有其獨特的不可控性和隨機性,也使得蔡國強的藝術實踐更加具有未知性。雖然這也導致他的藝術活動有時候會受到技術與場地的限制而無法實施,但這并沒有阻礙他在材料上的探索,從二維平面的紙上爆破火藥草圖到在瓷器上行進爆破,以及到類似地景藝術的《延長長城一萬米》,蔡國強不斷突破場地、材料、手法的限制,將原本相對含蓄的中國藝術轉變為了一種熱情澎湃的燦爛藝術。
第三章蔡國強與“九級浪”
“九級浪”是蔡國強在2014年舉辦的大型個展,這個展覽直面了當今人類所面對的巨大挑戰,將視野放在了生態環境這一主題上。除了對于地球與中國當下生態問題的思考,“九級浪”還將內容延伸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蘊含著藝術家對于自然環境的思考以及故鄉情懷的眷戀。整個展覽使用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二層十多間展廳,當中的很多作品為博物館量身打造而成,為觀者提供了一個與藝術品對話的平臺。
闡釋學下的《九級浪》與當代生態問題。在這次展覽當中,裝置作品《九級浪》作品于7月12日從藝術家的故鄉泉州出發,途徑繁華的黃浦江,經過外灘,在7月17日最終到達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外側的碼頭。這條破舊的巨型木船作為此次展覽一個重要的作品,不管是造型還是寓意,都讓人充滿著無限的遐想。木船飽經風霜,船身破舊不堪,充斥著歲月的痕跡,而上面搭載著熊貓、狐貍、駱駝等99只仿真動物,也如同漁船般那樣喪失著生命的活力,它們耷拉著腦袋,像是在接受救贖。蔡國強曾經說過:“我的作品往往是帶有童心,有種浪漫氣息的,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是擁有童心,就是渴望追求童心,要不然就是懷念童心的。這點會使得大眾比較容易接受我的作品。”[3]船與動物,這是一種童話組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傳說中的諾亞方舟,這艘生命之船似乎在危機之中帶給了生命希望,我們也方便通過這個聯系體味藝術家對于人和自然地思考,而《九級浪》是否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這值得我們思考。
圖3.1《九級浪》
關于藝術作品《九級浪》的誕生,蔡國強先生坦言受到了俄羅斯畫家艾伊瓦佐夫斯基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油畫《九級浪》啟發。這幅畫表現了一群風暴中漂泊著的人們,他們即將面對的是海上風暴中最為險惡的第九級浪頭。場面雖然險峻,但整幅畫的色彩卻頗為顯眼,曙光般的色調占據了絕大部分畫面,反而給人了一種乘風破浪之勢。回到蔡國強的《九級浪》,這件裝置作品相比起同名的油畫顯然沒有過多的活力元素,這不是一艘暫新的、堅固的船,而是一艘最為普通的破舊漁船,它似乎在危險面前毫無反擊之力。藝術家選擇這樣一艘漁船來搭載他的動物,在一定程度增強了船的脆弱感,加大了生命面對自然破壞力時產生的懾人感,并且使得作品呈現出了一種微妙的悲劇意味。但我們從另個角度考慮,即便是這樣一只船,也依舊達到了最終的目的地,這是否象征著脆弱而渺小的生命在強大的自然面前具有一種逆行的力量。
闡釋學下的《白日焰火》與當代生態問題。另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為此次展覽創作的爆破計劃“白日焰火”作品:《無題:為“蔡國強:九級浪”開幕所作的白天焰火》。與黑夜的煙火相比,白日焰火因為處于白天的光線環境,使其具有不同的意義。蔡國強對于白日焰火的構思來源于對9.11事件的
圖3.2《白日焰火》? ? ? ?追憶,那種混雜在廢墟爆炸中的恐懼,使得白日煙火解開了許多藏在黑夜中的真相。在上海這次展覽中,蔡國強將整場白天焰火分成“挽歌”“追憶”“慰藉” 三幕。第一章“挽歌”為黑白色煙火,壯烈的煙火分別打響在黃浦江的江面,縱橫交錯成一曲縱懷之歌。第二章“追憶”使用了五彩的煙火,熱烈奔放,根據名字來考據,我們可以設想其代表了藝術家對于過去的美好思念。第三章“慰藉”的煙火在綻放之后隨之降落,但在降落的過程中再次發亮。除了火藥,蔡國強近年也開始使用有色粉末作為“白日焰火”的材料,當它們綻放在天空上的時候,這與底下城市所充滿的快餐文化與各類社會負面問題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感。人們或許會在這次參觀中擔心煙火的環保問題,這種爆炸在某種層面引發了群眾對于環境的關注,而事實上,此次爆炸計劃使用的是環保材料,它安全的本質帶給了人們外表上的危機感。在這次的爆破藝術中,我們以往那種對于煙花的民俗定義顯然可以由此打破。它將傳統中的中國藝術拉向了現代主義的個人化形式,從煙花的盛開與毀滅中,古老的火藥氣息把異域風情以另一種感受帶給了世界,我們在煙火中關注生態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問題。
參考文獻
[1]【美】安妮·達勒瓦.藝術史方法與理論[M].徐佳 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2]【英】維多利亞·D.亞歷山大.藝術社會學[M].章浩 沈楊 譯.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
[3]楊照,李維菁.蔡國強 我是這樣想的[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4]蔡國強.蔡國強 農民達芬奇[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5]PSA,蔡國強工作室.蔡國強 九級浪[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6]傅穎.論蔡國強藝術的當代性[D].浙江:浙江大學,2012.
[7]趙懿軒.中國方式的當代藝術實踐研究--以蔡國強藝術創作為例[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3.
郵寄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建設二路405號保利霞飛郡。收件人姓名吳晶瑩,聯系電話1781687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