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在逐步提高,城市與農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城市的發展推動農村新建設新規劃的進行,農村又為城市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城市與農村是相互影響的,城市經濟是推動農村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雖然現今我國許多地區,農村是緊跟城市的發展步伐,不斷向前發展的,但是還有部分地區城市與農村的發展速度還有較大的差距。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推動農村的發展,從多角度分析鄉村規劃模式建設的使用方法,逐步走進大眾的視角,多主體視角可以更好的分析當地鄉村實際情況,因此相關部門,可以采取更加精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本文主要對從多主體視角下的鄉村規劃模式進行相關分析。
【關鍵詞】多主體視角;鄉村規劃;工作方式
1、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業與其他行業的發展,也是相互影響的,然而農村的發展是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鄉村發展規劃,才能夠有效解決發展規劃中存在的問題,現今鄉村發展規劃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過于盲目,沒有專業的發展體系,忽略了鄉村自身實際情況,導致鄉村發展規劃并不能順利進行。為了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基于多主體視角分析鄉村規劃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鄉村規劃發展的現狀,只有鄉村通過多主體視角規劃發展,解決自身實際存在的發展問題,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2、現階段鄉村規劃模式的問題
2.1缺乏統一的組織協調
政府是進行鄉村規劃的主要部門,政府部門自上而下分配工作,由市到縣再到鄉,各級部門工作人員都是推動鄉村規劃發展的一份子,各級部門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部門之間的共同協作能力,都是影響鄉村規劃能否順利進行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現今鄉村規劃沒有具體的發展體系,各級部門工作人員對于鄉村規劃模式的認識不夠充足,各級部門工作人員工作的實際情況,也和理想狀態存在較大差別,政府部門由于對鄉村規劃模式的認識不足,缺乏統一的組織協調,在鄉村規劃發展過程中,就會受到層層阻力,鄉村規劃模式無法合理應用,那么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規劃后的實際鄉村發展狀況,與預計的鄉村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別,不利于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2.2缺乏長期的規劃機制
現今鄉村規劃發展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長期的規劃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該如何進行鄉村規劃,鄉村發展規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如果只是從現階段考慮如何大力提高農村發展,而不考慮鄉村實際現狀,以及通過這種發展方式帶來的嚴重后果,可以說這樣的鄉村發展規劃模式,是非常失敗的,缺乏長期的規劃機制,無法從鄉村發展過程的各個階段,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那么鄉村規劃模式的應用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更不能真正的推動鄉村的發展腳步。
2.3不能達到鄉村規劃發展的目的
鄉村規劃模式的應用是影響鄉村發展的首要因素,也是促進鄉村資源合理應用的重要方式。但是各地鄉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不同,傳統的鄉村規劃模式只是從整體上大概提出可行措施,然而這些措施可能根本不適用于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甚至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就與提高鄉民生活質量的目標大相徑庭。
3、現階段我國鄉村發展規劃的方向
3.1促進鄉村生活設施的便捷
為了能夠更好的推動鄉村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多主體視角分析鄉村發展規劃模式,這樣才能對于鄉村規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于找到有效的處理措施。鄉村規劃發展模式的建立,首先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建設更加便捷的生活設施,相對于以往鄉村生活設施的建設而言,其更加精細化、綜合化、整體化。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在開展鄉村規劃之前,應該派遣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考察,依據鄉村實際地理情況,從鄉民日常生活的用水、用電、用氣、垃圾處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提供有效可行的鄉村規劃方案,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重視提高鄉民的文化生活,建設適合全民活動的娛樂設施。精細化的規劃方案,有利于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生活設施的建設,不但能夠加快生活設施的建設速度,還能夠推動鄉村發展緊跟城市發展的腳步,為當地鄉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設施,提高鄉民的生活質量。
3.2基于城鄉互補的鄉村規劃模式
城市發展與鄉村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城市發展速度與鄉村發展速度應該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城市發展速度過快農村發展速度過慢,城鄉差距會越來越大,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城市發展速度過慢,農村發展速度過快,會導致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過慢,因此從城鄉發展一體化角度分析,只有構建城鄉互補的鄉村發展規劃模式,鄉村才能夠更好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城市的發展速度都快于鄉村的發展速度,城市建設者應該有推動鄉村建設發展的意識,并且將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實地考察鄉村現狀,結合自身企業的發展狀況,提出有效可行的發展方案,另外政府部門應該頒布相關優惠政策,提高城市建設者參與鄉村規劃發展的積極性。政府與社會為鄉村規劃發展提供相應技術和資金的支持,而鄉村發展規劃模式的合理應用,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城鄉發展一體化,我國經濟才能夠更加和平穩定的發展。見圖1
3.3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
合理的鄉村發展規劃模式,除了能夠向鄉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設施之外,還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鄉村的經濟發展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派遣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考察以及鄉村走訪,只有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鄉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制定現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方案,并且實行動態監督機制以應對方案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精準發掘當地特色,從而推動特色經濟的發展,政府工作人員為鄉民提供幫助的同時,應該善于聆聽鄉民的建議,提高鄉民的建設積極性。鄉民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更應該注重學習相關知識積累經驗,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政府部門與鄉民的通力合作,鄉村發展規劃才能夠順利進行,從而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
3.4不同鄉村的鄉村發展規劃模式
與以往的鄉村發展規劃不同,多主體視角的鄉村發展規劃,是從多個角度分析如何進行鄉村發展規劃。其中地域性特點就是,從地域差異導致鄉村發展狀況的不同來分析,從而精準實施發展方案。這就從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套用傳統的鄉村發展規劃模式,導致鄉村經濟發展速度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由于各地生活環境的差異性,導致傳統的鄉村發展規劃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實現一對一的精準發展規劃模式,才適合各地鄉村經濟的發展,這種模式的應用不但能夠體現當地經濟特色,還能夠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結語:
總而言之,鄉村發展規劃的開展不能夠急于求成,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基于多主體視角分析現階段的鄉村規劃發展模式,依據各地鄉村不同的發展現狀,制定不同的發展規劃模式,并且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鄉村經濟的同時,應該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我國經濟更加和平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婷.多主體視角下的鄉村規劃模式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10):98-99.
[2]鎮列評,蔡佳琪,蘭菁.多元主體視角下我國參與式鄉村規劃模式比較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7(12):38-43.
[3]高銀寶.多主體視角下的農村土地開發利益協調分析——基于行動者網絡的村莊實證[C].2018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議論文集.1313-1327.
作者簡介:
陳明(1985.07-),男,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工程師,注冊規劃師,主要從事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