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軒
摘要:新冠疫情的發生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雖然我國政府及時處置,啟動應急管理機制,但是也將我國應急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極大的暴露了出來,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地方政府領導者存在不作為,行為失當等問題,為抗疫行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本文從我國應急管理體制的發展歷程和優化趨勢展開研究,分析目前應急管理體系的現存問題,以及領導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相應作用。
關鍵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領導力
一、前言
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要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1]。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的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及時通報疫情防控相關進展,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眾多權威機構也將新冠疫情列為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但伴隨著新冠疫情的擴展和發展,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面對巨大挑戰,同時也暴露出我國應急管理工作的巨大不足和短板。
本研究立足突發公共事件的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圍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領導力問題展開研究,力圖探究目前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現狀,并勾陳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導力提升策略,加快政府協調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當下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現狀
(一)我國應急管理模式發展歷程及優化趨勢
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機構優化。目前我國應急管理機構已實現由單項應對向綜合協調,再到綜合應急管理模式的轉變、由被動應對向主動應對的轉變、由應急救援向應急管理的轉變[2]。2003年“非典”肺炎爆發的爆發引起國家對應急管理工作建設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大力推進“一案三制”,并設置應急管理辦公室,同樣的,在地方各級政府也設置相應的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相應辦事機構,形成了國家指揮統籌、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格局[4],這為2008年汶川地震和大雪災的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機構保障和組織保障。
十九大后,國務院整合13個相關職能部門成立了全新的應急管理部,標志著我國的應急管理工作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至今,遵照“邊組建、邊應急”原則的“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專常兼備”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初步建成,并逐漸向全災種應急管理轉型優化[5]。
突發公共事件的法律保障優化。在2003年抗戰非典之前,我國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并不完善,只有少量的法律條紋以及籠統性的概述法律條例。直至非典后期,國家緊急頒布了并實施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條例》,《條例》對應急管理機制的啟動,應急信息的報告傳遞、應急物資的籌集調配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應急管理法律體系開始建設;在抗戰非典結束后,我國及時汲取教訓,緊急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疫情發生上報、初期防治、監督監管等方面的具體職責要求,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保障初步建立;隨后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制條例,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一到四”四個響應等級。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法律體系初步建成,相關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溝通機制優化。在非典疫情初期,由于沒有足夠重視、政府行為失當、信息傳播媒介不是很普及等問題,相關疫情信息沒有及時與大眾溝通,導致謠言四起,群眾對于正確的真實權威信息無法獲得,引起大范圍的慌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2003年4月20日的國務院發布會,第一次破天荒的將疫情信息進行了通報,打破了疫情信息零披露的失當格局,開始向群眾有權獲得準確真實權威疫情信息轉變。此后,衛生部實行疫情信息一日一通報制度,很大程度上制止了慌亂,2008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隨后政務信息公開制度也逐步建立。
自本次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截至2020年4月,國務院及湖北政府共召開新聞發布會32場次,相關疫情媒體報道累計15000余條,除全國疫情堅持一日一通報制度外,各地方政府也將自己轄區的相關情況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向公眾傳遞最新的疫情權威真實信息,并及時辟謠,最大程度上較少了公民的信息不對稱,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貢獻。
(二)新冠疫情暴露的現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缺失
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是目前應急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法律依據,法律保障較為單薄,從此次新冠疫情的應急管理來看,目前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對于疫情所導致社會經濟秩序失調等問題沒有很好的應對措施,突發公共事件所產生的經濟危機沒有納入應急管理法律體系所管轄范圍[3]。另外,由于新冠病毒在傳播速度、感染性等方面較之非典更勝一籌,現所實行的應急管理預案以及應急管理條例大多是較為籠統的指南、細則等,缺乏因地制宜的高實操性實施辦法,各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地區特點的突發公共事件救助、補償措施等。
應急管理預案缺乏宣傳教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預案中對于民眾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自我保護、自我救助、責任意識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較為薄弱,公眾對于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知曉度、認可度以及適應度較低,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防范較為滯后。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湖北武漢地區政府對疫情形式的判斷嚴重不足,主要原因就是當地政府對于疫情的監控預警嚴重不到位,這也直接導致了大范圍的醫療工作者沒有足夠的重視,以至14名醫護人員直接感染。所以優化疫情的監控預警防范機制可不容緩。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援助機制不健全。新冠疫情以來,包括湖北政府在內的各省市都大量臨時組織招募志愿服務人員,包括醫護人員、運輸人員、青年志愿服務員、社區網格員等社會各界的力量投入防疫戰中,但是問題也隨之暴露,就是缺乏對于志愿援助的統籌調配協調機構,現有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援助機制不健全,援助物資也缺乏相關監督監管,例如武漢紅十字會事件。所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援助機制亟待完善。
突發公共事件的數據缺乏統籌管理。在抗疫期間,我國各級政府積極收集包括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其活動軌跡在內的各項數據,但相關數據呈現零散化、碎片化現象,缺乏大數據庫建設,相關信息的模塊整合不系統。
三、領導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領導預見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所謂領導的預見力,就是領導者所擁有的一種對未來事務的獨特感知力[4],領導者可以通過預見力感知預測突發公共事件的發展趨勢。由于突發公共事件伴隨著都是不可抗的范圍性危機,而危機的發生總是會導致很多災難性的經濟損失以及社會損失,領導者就要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可以把握突發公共事件的運行軌跡,科學的做出決策,領導組織和群眾規避風險,將危機消滅在搖籃里,防患于未然。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制定應急預案,“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為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理提供決策依據。
領導感染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我認為領導的感染力是領導者最關鍵的領導能力,因為領導者只有通過感染力才能吸引并領導被領導者克服危機,解決突發公共事件帶來的公共災難。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領導者要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與行為舉止,感染號召組織成員及群眾樹立信念,消除災難所帶來的慌亂無序和恐懼情緒,凝聚組織力量,共同戰勝突發公共事件,恢復社會經濟秩序。所以領導者要科學運用領導感染能力,號召組織成員及群眾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最大限度的調動組織支持,共同消除危機。
領導協調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領導的協調力簡單的說就是領導者對組織的發展戰略、成效資源的綜合運營管理能力。一個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組織的戰略布控實施成效如何,組織內的人力資源以及物質資源是否合理分配,這都是領導者在組織管理中需要深入考慮的事情。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所處嚴重地區必定會發生慌亂[7],群眾散亂,秩序失控極有可能發生,同樣的,大量的應急資源會鋪天蓋地的聚集過來,對應急資源的統籌管理將是極大的問題,所以領導者要能夠科學合理的協調應急資源,將危機控制在預計的范圍內,讓危機的處理過程有條不紊,緊張而有序。
領導決斷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常言道:“當斷不斷必留后患。”領導者在組織決策中一定要有快速決斷的能力,溫柔寡斷難成大事。公共危機的突然性、偶然性,應急管理的緊迫性以及危機處理的無章可循要求領導者能夠快速而準確的把握危機的發展趨勢,從而精準的做出科學高效的決斷。但是領導者也承擔著決策失敗的風險,決策的失敗往往導致更大的危機,所以領導者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既要快速精準把握危機的運行趨勢,謹慎面對,又要科學高效的決斷。
領導創新力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歇動力。在突發公共事件的產生總是令人驚愕的,它們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許多時候危機的處理沒有經驗可言,只能借助領導者自身的經驗,這就要求領導者創新思想,創新理念,運用新技術、新觀念創造性的解決各類公共危機。
結語
提升我國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冠疫情防控講話的重要內容。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地方政府領導者的要求也顯得格外重要,領導力在應急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國領導人及大部分地區領導者都發揮了極其高超的領導才能,這對疫情防控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力,在國際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國家形象。但是領導力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國家領導人和地方政府領導者,對于各級應急管理機構的領導者也同樣適用,我們期望所有的領導者都可以擁有非凡的領導才能,帶領我們完成偉大的民族復興。
參考文獻
[1] 薛瀾.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戚建剛.《突發事件應對法》對我國行政應急管理體制之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07(12).
[3] 馮蕓.我國城市應急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07(08).
[4] 許誠.領導力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公共管理研究所,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