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李兆延
摘要:數字素養是數字公民的核心能力,自1994年阿爾卡萊提出數字素養的概念和框架之后,各類框架體系層出不窮。探究框架體系的發展歷程及內容,將有助于我國信息素養體系的建構,進而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培養合格的數字公民。
關鍵詞:信息素養;數字公民;框架體系;教師信息素養
基金項目: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010650105),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801191015),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學術成果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項目(XSCG2020-012)
以“云、大、物、移、智”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已經快速變革和重構了人們的現實與虛擬世界,“數字化生存”早已超越預言而成為現實。對于個體,要適應數字化生存與發展,就需要具備全新的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這些素養和其中的能力就是數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能力目標,擁有數字公民能力的個體被視為能夠安全、負責并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數字技術和媒體(DQ Institute,2018)。
數字素養概述
數字素養是由信息素養發展演變而來的。1974年,祖科夫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養”的概念,是指運用信息工具進行問題解決的技能。1987年,布雷維克(Patrieia Breivik)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在了解并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對信息價值進行鑒別、選擇和獲取信息渠道、掌握和存儲信息的基本能力。1994年,阿爾卡萊(Yoram Eshet-Alkalai)首次提出數字素養的概念,認為數字素養應該包括五個領域。他認為數字素養是數字時代的人類必備技能,具有整合性和跨學科性的特點,同時,數字素養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素養。
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認為數字素養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來發現、評估、創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需要認知技能和技術技能。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認為信息素養是指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組綜合能力。美國新媒體聯盟將數字素養定義為:“人類獲取和創建數字資源時,所需的解釋、了解、理解和利用數字資源的能力”,具體包括通用素養、創造性素養和跨學科素養。
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簡稱JISC)認為數字素養是個人在數字社會中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備的能力。
國際圖聯 (IFLA)認為數字素養是在高效、有效、合理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技術,以滿足個人、社會和專業領域的信息需求。
歐盟認為數字素養是從其他素養中提取出的新概念,涵蓋信息素養、媒介素養、網絡素養以及計算機或信息通信技術(簡稱ICT)素養的主要方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數字素養定義為:“面向就業、獲得體面工作及創業,使用數字技術安全且合理地訪問、管理、理解、整合、呈現、評估和創建信息的能力(包括各種具體能力),這些能力就是所謂的計算機素養、信息通信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
數字素養研究現狀
宋毓等采用文獻計量對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中的1190篇數字素養研究論文進行熱點計量分析,發現:國外起步于1994年,國內起步于2006年;2007年以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都較少;2008年后,國外研究文獻逐年增長,并在2016(144篇)年之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之后文獻量逐漸下降,表明研究趨于成熟和深入;國內相關研究文獻2011年之前呈零星分布,但在2012的2篇到2018增加到47篇,國內研究正處于上升態勢。
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簡稱NMC)發布的年度性地平線報告是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其中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自2009到2018年連續成為“可解決的挑戰”(Solvable Challenges)之一,2019年修訂為數字流暢力(Digital Fluency)。報告指出,只有當技術和數字工具與教和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促進學習的發生。而教師的數字素養已經成為構建優質課堂實踐知識的關鍵元素,并且能夠幫助學習者提升學習能力。
在中國,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突出以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注重培養教師將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融合能力。教育部深入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啟動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2020年將發布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并研制研制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標準。
在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在其2016年發布的最新《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中,將“數字公民”作為一項專項標準同時列入教師版與學生版的系列標準中。要求教師在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在線體驗的同時,對資源進行嚴格審查,保護學生的知識產權與個人隱私,使學生富有社會責任感。
在加拿大,為了促進數字公民的培養,加拿大數字與媒體素養中心于2015年發布“數字素養教育框架”(Digital Literacy Framework),提出了K-12各個階段的學生所應具備的數字能力,并進一步明確了數字素養的內涵:數字素養是指學生在數字時代的行為能力,包括使用數字技術進行工作、學習、溝通、消費、獲取信息和服務等。從宏觀來看,數字素養包含三個層次(使用、理解、創造)七大能力(倫理與同情、隱私與安全、社區參與、數字健康、消費意識、搜索與確認、制作與整合)。
在英國,與歐美國家一樣,由政府推動,實現政策引導、行業協會組織和圖書館實施的三級保障體系;以項目合作的形式開展數字素養教育;制定數字素養評估體系;大力建設數字素養在線課程。
數字素養框架體系探究
現有數字素養模型和框架很多,除阿爾卡萊提出的框架外,下表為主流的框架。國外數字素養框架較多,國內尚未形成。
國外數字素養主要框架體系
提出者 框架名稱 提出年份 框架能力域 框架主要指標或內容
阿爾卡萊(Y.Eshet- Alkalai) 五框架概念說 2004 圖片與視覺素養 理解圖形信息能力;
再生產素養 對既存數字信息予以復制并再創造能力
分支素養 通過非線性的超文本建構知識的能力
信息素養 對數字信息保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社會與情感素養 數字交流能力
美國新媒體
聯盟
(NMC) 新媒體聯盟信息素養體系 2015 通識素養 熟練使用基本數字化工具的能力;
創新素養 在通識素養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挑戰性技能,進而開展創新活動的能力;
跨學科素養 不同學科、不同學習情境中的課程融會貫通的能力。
歐盟(EU) 歐盟數字素養框架DigComp,5個域21個素養 2016 1.信息與數據素養 同DLGF 1.1-1.3
2.溝通與協作 同DLGF 2.1-2.6
3.數字內容創建 同DLGF3.1-3.4
4.數字安全 同DLGF4.1-4.4
5.問題解決 同DLGF5.1-5.4
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
(UNESCO)
全球數字素養框架(DLGF),7個域26個能力 2018 0.設備與軟件操作 0.1操作數字設備實物
0.2操作數字設備軟件
1.信息與數據素養 1.1瀏覽、搜索和篩選數據、信息與數字內容
1.2評價數據、信息與數字內容
1.3管理數據、信息與數字內容
2.溝通與協作 2.1使用數字技術互動
2.2使用數字技術分享
2.3使用數字技術參與公民事務
2.4 使用數字技術協作
2.5 網絡禮儀
2.6 管理數字身份
3.數字內容創建 3.1創建數字內容
3.2整合和重構數字內容
3.3版權與許可
3.4編程
4.數字安全 4.1保護設備
4.2保護個人數據與隱私
4.3保護健康與福祉
4.4保護環境
5.問題解決 5.1解決技術問題
5.2確認需求與技術方案
5.3創造性地使用數字技術
5.4明確數字素養差距
5.5計算思維
6.職業相關能力 6.1使用特定專業領域的數字技術
6.2解釋和運用特定領域的數據、信息與數字內容
數字素養是信息社會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國家成為國家戰略,是數字公民與核心素養,并且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框架體系和評價指標;而在國內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框架,沒有形成與網絡強國、文化大國相適應的中國特色數字素養體系。本文從數字素養的概念、發展現狀、框架體系的角度對數字素養進行了探究,后續將建構普適性的數字素養能力培養體系,助力于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助力于教師信息技術能的提升,助力于國家數字素養體系的現成,服務于數字社會中數字公民。
參考文獻
[1] 楊爽,周志強.高校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指標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19,39(03):59-68+100.
[2] 宋毓,饒俊麗.國內外數字素養研究熱點計量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9(01):87-98.
[3] 張恩銘,盛群力.培育學習者的數字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數字素養框架》及其評估建議報告的解讀與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19,25(06):58-65.
[4]明華.英國高等教育數字素養培養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85-90.
[5]郭一弓.歐盟數字素養框架DigComp 2.1:分析與啟示[J].數字教育,2017,3(05):10-14.
[6]余慧菊,楊俊鋒.數字公民與核心素養:加拿大數字素養教育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