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偉


【摘要】工程造價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與建筑工程效益存在密切的關聯,本文以建筑工程造價預測模型設計研究為題,首先闡述建筑工程造價預測現狀,然后選取模型輸入量,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建筑工程造價預測模型,最后對預測模型進行驗證,希望為相關行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造價;造價預測模型
目前,精細化管理成為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趨勢,為了與精細化管理相吻合,構建工程造價預測模型十分關鍵,在模型構建過程中,神經網絡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傳統層次分析法相比,其優勢十分顯著。就實際情況而言,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設階段,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傳統層次分析法,僅能憑借經驗和專家判斷影響因素,很難保證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對此項課題進行研究,其意義十分重大。
1、建筑工程造價預測現狀
工程造價預算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還能為投資計劃編制和投資決策制定提供支持,故造價預算的準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和施工質量,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安全事故。目前,回歸分析法、人工智能法以及類比工程法屬于常用的造價預測方法,但就應用結果而言,這些方法并不能確保預測結果的準確性[1]。回歸分析法會利用回歸模型對造價進行預測,但這種回歸模型,卻無法考慮全部的影響因素;定額法雖然具有非常高的準確性,在編制預算文件時,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類比法所應用的分析模型較為簡單,故無法保證預測結果的準確性。而神經網絡方法由于具有學習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在建筑工程造價預測中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確保預測結果的精度,故受到了建筑領域的青睞,據了解得知,基于神經網絡技術構建工程造價預測模型,已經成為工程造價預測未來發展的趨勢。
2、選取模型輸入量
本文所提出的建筑工程造價預測模型,對建筑工程造價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考慮,在研究后確定了9個影響因素,分別為建筑高度、建筑結構、建筑面積、抗壓等級、標準層面積、埋深、基礎類型以及整體形狀,在確定影響因素后,將其融入到分析方法之中。
2.1構建直覺模型互補判斷矩陣
將上述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作為依據,對其進行對比,明確不同因素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因素對比表,然后通過咨詢專家的方式,匯總專家意見,為保證預測結果的精度,在考慮專家意見模糊性的同時,用i,j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標識,在兩兩對比后得到判斷矩陣。
2.2工程特征影響程度系數確定
在獲得判斷矩陣后,應對其進行一次性檢驗,同時將指標相對權重計算方法作為依據,可以用uij和Uij對工程特性進行表示,而工程特征的影響程度可以由λi表示,在此基礎上,得出的模糊互補矩陣由S表示,這個矩陣的得出條件由專家研究后確定,而ωi可以對指標權重進行反映。在加權計算后可以得出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系數,計算結果表明,影響程度系數超過0.5的因素有4個,分別為標準層面積、建筑結構、建筑高度和埋深[2]。
3、網絡模型訓練
訓練樣本的獲取,是神經網絡訓練的前提條件,主要流程為采集數據、分析數據、選擇數據以及處理數據。具體流程如下所述:在樣本中隨機選擇多個數據作為構建模型的基礎,并把握這些數據的內在規律,經過大量的測試后,找出影響程度最高的輸入模式,簡言之,就是通過相關性分析的方式,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在其中找到輸入量,在預處理后,使數據在所需范圍內發生改變,同時將野點除去,最后就可以獲得神經網絡學習所需的數據。神經網絡屬于多層前饋神經網絡的重要內容,具有兩個關鍵性的過程。分別為前向傳播和反向傳播,其中前者的傳播對象為信號,而后者的傳播對象為誤差。在持續運行的情況下,誤差的總量會呈現出減少的趨勢,模型預測結果的準確性也會因此而提升,直至與要求相符為止。
3.1樣本訓練和處理
工程特性指標包括兩種形式,分別為字符和數值,而神經網絡可以量化字符和數值,本文所得到的數據歸一化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對字符和數值的準確量化,可以控制其他因素對預測結果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實現對數據的歸一化處理,這種處理方式的應用,可以使數據的均勻程度提升,促使其在區間范圍內的分布更加合理。
3.2構建模型
在構建預測模型時,可以使用n代表輸入層節點的數量,結合上文得知,輸入層節點的數量為5,故n=5,本文所提出的神經網絡,其層數為三層,將柯爾莫哥洛夫定理作為依據,在計算后得出隱含層的節點數量為11個。建筑工程預測模型結構如圖1所示。
目前,應用頻率較高的激活函數包括三種,分別為轉移函數、線性函數以及正切函數,出于構建工程預測神經網絡模型的考慮,選擇正切函數較為合理;在選擇BP訓練函數時,選擇有梯度下降和梯度下降自適應函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將均方誤差設置為0.001,以此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樣本數據,持續訓練后優化網絡性能,使誤差得到進一步的控制,直至與精度要求相符[3]。
4、驗證模型
在模型構建完成后,需要對其進行驗證,確保其預測精度與要求相符。在驗證后得出預測結果,并將其與實際值進行比較,計算二者的誤差,驗證誤差如果小于10%,則表明預測結果與投資估算要求相符。本次驗證所選擇的樣本數據為表2中的項目11和項目12,其中項目11預測誤差率為+3.2%,而項目11的預測誤差為+7.72%,二者誤差均小于10%,表明本文所構建的工程造價預測模型精度較高,實際應用價值十分顯著。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建筑工程企業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主要包括人力、材料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建筑企業應構建工程造價預測模型,以確保工程造價預算結果的準確性,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控制施工成本,提升工程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崢,李萍,譚小蓉.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居舍,2020(07):154.
[2]王家明,范學寧.基于ARIMA的大宗工程材料價格預測構建研究[J].工程造價管理,2020(01):65-75.
[3]王軒,楊文波.建筑工程造價預測模型的設計與實現[J].微型屯腦應用,2019,35(08):95-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