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之 彭納



新疆,歷史上的古絲綢之路重鎮,而今“一帶一路”向西的重要節點,基于此,新疆無論在地理位置抑或文化內涵上由古至今都承載著重要意義。
二十年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落地在中國西部地區激蕩起大發展的波濤,新疆抓住機遇,在基建、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改變。如今,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已經揚帆。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特別指出,支持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面對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作為全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新疆將從哪些方面著手新一輪的大開發?
7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會上提到“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優勢,扎實推進以‘一港 ‘兩區 ‘五大中心 ‘口岸經濟帶為重點的核心區建設,努力構建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庇纱伺e而探,新疆的大作為正步步落子,而其帶給西部的動能也正日益凝聚。交通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8月中旬,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保鮮倉庫門前,大型貨車進進出出,工人們忙著裝卸新鮮的水果。一車車滿載油桃的車輛在有序排隊等待,他們將在這里辦理完通關手續后從霍爾果斯口岸出境。越來越多的新疆地產水果經霍爾果斯口岸中哈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走向國際市場。隨著國道218線霍爾果斯口岸段公路項目建成通車,便利的交通為像金億集團一樣的企業創造了更快捷的出口條件。金億集團創始人于成忠告訴記者: “今年1-7月,霍爾果斯口岸出口果蔬4.41萬噸,占全疆50%,各種水果蔬菜從這里運往中亞和歐洲,為當地群眾的‘菜籃子增添了濃濃的‘中國味。”
作為中國聯通亞歐市場的橋梁,新疆地域廣、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受制于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物流效率較低、成本高居不下。
道路通,貿易暢。近年來,新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規模大幅提升,橫跨亞歐大陸的綜合運輸通道國內段已全線貫通,進出境、進出疆、南北疆之間交通更加便利,各族群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疆鐵路運營里程超過6200公里,有21個民用運輸機場運營通航,全疆高速公路突破5200公里,所有地州市實現高速公路連通。
隨著入選我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未來.新疆將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交通樞紐中心互聯互通水平,助力新疆從過去的內陸“口袋底”成為交通便利的向西開放前沿。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新疆將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融入對外開放戰略,有效提升國際貨物運輸便利化水平;融入“旅游興疆”戰略,全力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探索符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具有新疆特點的試點路徑,發揮試點示范引領作用。
夯實經濟基礎脫“虛”轉“實”
受益于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絲路新城”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整車進口口岸、糧食進口指定口岸等均已獲批并良好運營,霍爾果斯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
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局負責人稱,霍爾果斯區位優勢明顯,為使口岸通關更加便利快捷,不斷推進電子口岸及“三互”大通關建設,提升通關效率。目前, “單一窗口”平臺已上線運行,企業通過互聯網即可實現貨物申報、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檢驗檢疫無紙化申報等十余種業務辦理。
為應對日益增多的人流進入中哈合作中心,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局不斷推行自助辦證工作,提升辦證效率。此外,還積極推進中哈合作中心聯檢業務樓項目,提升車輛通關承載力,優化通關環境,構建大物流、大商貿格局。
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寧表示,截至目前,合作中心共有涉及商品展示、星級酒店、餐飲娛樂、商業設施、金融服務等領域的近30個重點項目入駐,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入駐商戶5000佘家。一夜之間,霍爾果斯便從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鎮,發展成中國西部乃至全國的對外開放黃金口岸。
霍爾果斯的成功轉型只是新疆夯實經濟基礎的一個縮影。在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的新疆領科物聯網產業園中,“飛地經濟”正迅猛生長。
“這是一套主動安全駕駛行為分析智能終端,駕駛員抽煙、打電話、疲勞駕駛等危險駕駛行為,都能被這套智能終端識別?!庇尚陆d遠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終端已售出3萬多套。 “正是入駐新疆領科物聯網產業園,讓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平臺,在園區專業化、全方位的支持下,現已研發了七八種新產品,前景看好。”新疆興遠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熙說。新疆領科物聯網產業園是新疆首個物聯網產業園,由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與上海領科大眾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前者負責提供園區實際經營場地,后者負責園區管理運營。目前,該園區已完成入駐高新技術企業近50家,去年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信廳園區管理處處長張華表示,今年,自治區將加強與內地省市、中央企業的交流合作,引導東部地區產業有序向新疆梯度轉移,探索建立產業跨地區轉移示范區,支持援疆省市在疆跨區域建設“飛地園區”。繼續加快推進“飛地園區”“共建園區”發展,做好頂層設計,鼓勵園區積極探索“飛地經濟”“飛地園區”新機制,以共建兩地的內在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探索市場化、企業化的園區運營模式。
以醫療為橋
在交通、經濟之外,醫療近幾年也成為新疆發展的重點亮點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憑借與全國同步的醫治技術和豐富的醫療資源,新疆在為周邊國家患者提供醫療救助、推進國際醫療合作、增進溝通交流等方面不斷提高水平,新疆距離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新醫大附二院”),一名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腦癱患兒經過3次手術,肢體協調性已得到明顯改善。說是“來自”,但這名小患兒卻并沒有住在新醫大附二院,而是通過醫院跨境遠程會診平臺,與中國腦科專家們“面對面”。由于吉爾吉斯斯坦醫療條件有限,治療效果不明顯,患兒家屬最終求助于新醫大附二院,通過跨境遠程平臺,醫生們對他進行了診療并實施手術。
2017年,僅新醫大附二院與吉爾吉斯斯坦跨境遠程醫療會診病例就超過100例。幾年來,該平臺已連接區內27所醫院和境外3個國家的24所大型醫院,未來將接入周邊9國、共計100余家大型醫院,形成跨境“云醫院”集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疆積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按照先行先試、先易后難、邊服務邊建設原則,在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自治區腫瘤醫院等5家自治區級三甲醫院先行啟動國際醫療服務,成立了國際醫療服務部,并配備專門懂俄語、哈語的導醫及護理人員,為外籍患者就診開通“綠色通道”,盡可能為外籍患者就醫提供便利條件。早在2017年五家醫院開放床位數就達到500張,累計接待外籍患者就診14021人次。
這幾年,周邊國家醫療機構組團來新疆各大醫院參觀、學習、交流十分普遍。一些醫院甚至專門開通了俄文、英文網站,充分展示新疆的醫療優勢和成果。
醫療搭建起的橋梁也“圈粉”眾多中亞國家患者和醫療人員,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大衛就是其中之一。
大衛原本是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學習口腔專業,卻被針灸吸引。通過4年認真學習認穴、針刺、推拿等,大衛已成為一名手法嫻熟的“洋中醫”。大衛說:“學成以后,我要回到哈薩克斯坦,開間小醫院,給更多人治病?!?/p>
責編: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