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跨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自然對于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在這種趨勢下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跨國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加快對教學方式的改革,提升大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和文化水平,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但是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分化嚴重不利于跨國文化的交流。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就是因為大學生長時間受到傳統語言學習觀念的影響,只是重視語言中對單詞的運用和句子的死記硬背,不重視對口語的學習。這種死板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語言學習方面的障礙,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進而影響到了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除此之外,大學生還存在一些學習心態方面的問題,阻礙了學生跨國文化的學習。首先,大學生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能力培養的時候,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樂意積極主動的接受新知識,同時也忽視了對異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即使有一些學生語言能力相對較強,但是他們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相對較弱,再加上學習興趣缺乏,最終的學習效果也不明顯。比如:大多數大學生對國際交際的規則和內容了解都不夠深入,只是簡單的了解一下皮毛,在實踐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語言和規則差異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其次,一些學生對于外來的文化會有抵制心態,再加上自身學習基礎薄弱,所以總體上不利于跨國際能力的提升。
在進行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因為文化水平較低、專業技能缺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許多教師還缺乏對跨文化教育的意識,非常重視對母語的學習和教育,對跨國文化的影響力也沒有重視,也沒有認識到文化交流的內涵。因此在一定層面上造成異國文化和我國文化的教學標準存在差異,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在大學生的跨國文化教學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跨國交際能力。因為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與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國的文化也需要走出去,適應國際發展的潮流。因此關于社會文化的教學不僅僅要包含歷史知識,還包括社會文化。畢竟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傳統心理,更加愿意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教師在進行跨文化交流中要積極的協調好優秀傳統文化和各種多元文化的關系,促進學生的實踐。
世界文化五彩繽紛,交相融合。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先進和落后之分,但是在國家主權和文化獨立性方面,應該遵循文化平等的原則,各個國家的文化都應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應該受到尊重,不應該受到歧視和偏見[2]。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更應該包容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每一種文化存在的意義,適應每一種文化。因此,大學生在學習培養跨國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時,要理解、尊重和鼓勵各種文化的差異,努力的適應各種文化交流和融合,讓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在各國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各個企業越來越重視跨國文化交際的全能型人才培養。因此高校對大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時候,要重視對不同文化的融合,讓學生逐漸擁有跨國文化交流的潛力。首先,教師要注意對不同文化的合理導入,盡量的突破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的限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量的將文化背景和文化內容聯系起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理解,方便日后的國際交流。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國家的背景,也要加強交流與聯系,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大學生教師還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于查詢相關資料,補充國際文化的知識儲備,再將其合理的運用在是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國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高校要想促進大學生跨國文化能力的提升,就要積極的開辟多種文化教育路徑,定時的為跨國教育優秀教師提供出國深造的機會,讓他們親自去國外感受文化的魅力,認識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這既可以加強跨國文化教師的隊伍建設,又能促進教師文化思維轉化和國際視野的提升。逐步讓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經驗的束縛,形成一種全新的國家化授課風格,方便后期在課堂中給學生們提供更多有效的跨國文化學習資源,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另外,高校可以積極的引進一些外籍優秀教師,他們對國外文化很加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國內教師跨文化水平的提升。從而讓國內外教師在跨國文化的交流中實現對文化意識到培養,間接的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做努力。
在大學生的跨國文化教學中,語言交際的手段除了口頭等形式還有非語言的形式,比如:肢體語言交際、服飾文化交際等。不同國家對文化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含義。就比如說親吻臉頰這個動作,在中國表示一種愛意,而在某些國家只是單純的表示問候,這
就是國際文化的差異性。由此可見進行跨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其實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近,就會將交往距離縮小。關系不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相應的疏遠。但是中國人都有一個熱情好客的特點,如果不懂跨國文化,很有可能就會在與外國人交往的時候,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冒犯別人,有時即使就是一個簡單的拉手或拍肩的動作,就會顯得特別不禮貌。比如:讓一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與外資老板進行交流,即使在交談中,這名中國大學畢業生表現的很好,但是他在交流中一個無意的向老板靠近的舉動,即使很近,也在無意間冒犯了老板,最終導致交談失敗,這就是跨國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大學生進行跨國文化的學習中要重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在與外國人進行接物動作時,最好要雙手接物,五指并攏,把兩臂進行內合,自然大方的將物品遞出。只有將交往的每一個細節都重視起來,才會在日后的交往中變現的優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因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外交流日益密切,對跨國文化交流的高素質人才需要越來越多。高校只有將大學生的跨領域交際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才能將外在驅動逐漸轉換成內在動力。首先,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跨國文化的興趣,讓大學生時刻注意關注國際時局的變化,注重對交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還可以及時的針對當前發生的時事引導學生進行熱烈的探討,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關心國際時事的隊伍中,為以后的國際交流奠定基礎。最后,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跨國文化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養成對待外來文化求同存異的態度,用客觀的眼光對待文化交融發展。進而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和文化自覺,讓大學生的跨國文化交流可以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將經典的國際文化引進來,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各國文化交流融合,最終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所以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跨國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加強大學生對各國文化知識的積累,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選擇適合大學生學習的英語教材,促進大學生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讓我國的全球化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