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翠
/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教師要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核心途徑,融合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建立起完善的教學結構。英語是各大高校的重要課程,也是學生語言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基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英語教師要根據實際拓展需求,強化政治教學踐行活動的發(fā)展,培養(yǎng)復合型專業(yè)人才。本文會多角度的闡述“課程思政”內涵,并從英語教學層面出發(fā),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
課程思政是國家教育局提出的新型教學路徑,它并非實際的課程內容,而是一直教育理念,其核心內涵是依托大學各類課程,從中摸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合到專業(yè)課程中,實現課程內容與思想教育的統(tǒng)一發(fā)展,最終形成一體化的教育模式。課程思政的根本含義是創(chuàng)建全流程、全課程體系,以及所有學生格局的產生,需要通過多種課程要導入相應的思想政治課程,從而產生高效的協同效果,把思政教學引入教育核心部位,“課程思政”不是單指某門課程,而是代表著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思維與觀念,在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并延展到各大領域,從而構建全局化的教育體系。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從整體層面出發(fā),開展育人教育工作,探索出各學科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的聯系融合策略,這也體現在高校日常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科相互滲透的教育背景,教師需要建立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模式,做好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課程思政可以提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思想政治的作用,并融合各學科理論知識,促進高校教學課程的發(fā)展,從而實現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長時間以來,各大高校思政教育大多還處于傳統(tǒng)單一化的教學階段,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度與關注度不高,導致思政課堂成為“休閑課堂”。尤其是對專業(yè)高職院校來講,由于學生基礎能力差,再加之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容易形成“重專業(yè)、輕德育”的思想,學生對傳統(tǒng)“機械式”的政治教育并不感興趣,思政教育的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罢n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不僅僅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思維模式,也把思政教育巧妙滲透到日常教學,實現了全方位教育模式的轉變,改變了思政與各學科的分離現象。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掌握基本的專業(yè)和公共知識,還能收到德育的感化,從而實現高效的教育效果。
高職院校中的思政課程可以讓學生及時的了解最新的國家政策與形勢,并樹立正確的價值掛念,從而高效的運用專業(yè)知識,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融合思政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促使英語與思政高度貼合。根據目前的教育背景,英語教師需要找尋相關的思政元素,依托英語課程,構建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實現育人的教學目標同時,在英語課程上輔以思政的教導,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相關的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教育局對思政教育的正確引導下,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化下了顯著的相關,第一,在英語課程中插入有關專業(yè)的思政知識,減少了思政課程的枯燥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大大增強。其次,興趣是做好的老師,運用這種相互作用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英語教師講解與英語先的思政知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和基本要求,進而讓學生完善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仍采取“一人堂”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處于主導核心地位,而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意識,從而逐漸降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度。所以,在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實現思政教學,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豐富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
比如,可以以英語課程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潛在的課程思政元素,《大學英語》是高職院校英語學科的重要課程之一,一共包括112個課時,8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定的主題,涵蓋著當下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發(fā)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英語課程內容巧妙的融入課程思政,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大學英語》中Unit 1“大學生活” 時,英語教師可以聯系當前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介紹,幫助學生規(guī)劃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擇業(yè)觀。在介紹;Unit 3“旅游”時,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旅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PPT為學生講解中國各大景點特色,并開展“旅游生活”,讓學生談談自己將來想要去的景點,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師在完善思政課堂體系,強化課程思政的效果時,也可以將學習強國app和微博正能量資源融入到思政教學中,及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電影,讓學生直觀化的感受,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教學目標。
高職英語學科具有強力的交流作用,涉及各個領域,是一種語言工具。所以,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探究出適宜的德育教學元素,并巧妙的滲透到教學設計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全面的了解思想道德規(guī)范,逐步提升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凇耙粠б宦贰钡慕逃尘?,英語教師需要創(chuàng)建高效化的教學模式,合理的設置學習環(huán)節(jié),把英語學生分為三部分課前預習、課堂梳理、課后復習鞏固,教師要融入思政政治知識,構建系統(tǒng)化的教學體系。
比如,在進行《大學英語》unit 4“時尚”課程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文化,動手制作中國傳統(tǒng)服飾,以此來保證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建立第二課堂,加強課程思政實踐。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辦“英語社團”,并舉辦一些“紅色書信翻譯大賽”,讓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深刻的了解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或者舉辦“我的中國夢”英語征文比賽,讓學生以征文比拼的形式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到中國夢當中,闡述中國優(yōu)秀文化。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間接的影響著高校英語教學發(fā)展,高等院校要及時的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并進行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結合實際情況設立現代化課程體系,有計劃性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輔助學生獲取英語知識,并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思想道德水平。基于個人與社會發(fā)展,高校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科學化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