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金
又是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又是一個花紅柳綠的春天。
防疫待在家里,宅年宅節宅日常,宅久了,宅膩了,突然跑出家門,頓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看到的是滿目青蔥,聞到的是撲鼻芳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的春天似曾相識,卻又恍若隔世。陽光比往年更加明媚,春色比往年更加絢爛,整個世界似乎都比往年更加讓人親近,讓人依戀,讓人珍重。好想掬一縷春風, 貼在心上暖個透,好想攬一把春光,摟在懷里親個夠,好想截一管柳哨,把喜怒哀樂吹個遍。
平安真好,陽光真好,春天真好!
摧傷雖多意愈厲, 直與天地爭春回。庚子年是“雙春年”,春天本應來得早,可是陰差陽錯,這個春天竟然姍姍來遲。遲到的春天是爭回來的,是奪回來的。爭奪雖然出于被迫,出于無奈,但爭奪的過程卻是驚心動魄的,是感天動地的。這場血與火的洗禮,注定要載入史冊。
時間倒回一個多月前,生肖計年剛剛完成了一紀輪回。當喜迎春節的人們正準備新桃換舊符的時候,當冰雪覆蓋的大地即將復蘇回春的時候,突然禍從天降。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悄然入侵湖北武漢,繼而肆虐神州大地,自然也蔓延到齊魯之邦。這種從未見過的新型冠狀病毒,如妖似魔,無影無蹤,殘忍地偷襲人們健康的肌體,無情地吞噬人們鮮活的生命。由于其傳染性強,潛伏期長,加之多靶點攻擊,往往在渾然不知中沾染上身,悄然不覺中傳染給密切接觸的人,特別是家人和親友。要比十七年前的非典病毒更狡猾,更兇狠,更讓人防不勝防。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豬鼠交替的秩序,破壞了辭舊迎新的氣氛,讓冰封的大地雪上加霜。憂慮和驚恐似一道魅影,一下子籠罩了人們的心頭。為了防范人員接觸性傳播,最好的方式就是守在家里不出門。于是乎,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突然按了暫停鍵,所有人都停下了匆匆行進的腳步,所有地方都改變了慶年賀歲的傳統,平生第一次躲在自己家里,過了個足不出戶的宅年,過了個心緒難寧的長年。從城市到鄉村,原本喧囂沸騰的社會,忽然間一片空曠,一片寧靜。
其實,空曠是相對的,寧靜是表面的。狡猾的病毒可以封住人們的腿,卻封不住那顆跳動的心。一旦家園遭到疫情侵害,生命遇到病毒威脅,長期受傳統文化浸潤的中華兒女,心中涌動的是家國情懷,腦海波動的是袍澤同親。面對大疫,自救和救人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上帝救贖救不了,菩薩度厄度不過,抵御病魔唯一憑靠的就是奮力抗爭。大家都明白,防范和救治都是同一場戰役,家庭和醫院都是同一個戰場。病毒肆虐的湖北武漢,正是這次戰“疫”的主陣地。雖然分隔在家里,彼此不能見面,但心卻能捕捉到同一個音符,跳動著同一個節拍。電視屏幕成了觀察外部世界的窗口,網絡界面成了人際互動的平臺。一時間,“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成了最強的聲音,“你平安、我無恙”成了最暖的話語,“患者康復、醫者平安”成了最給力的呼喚。情牽武漢,魂系祖國,心念同胞,每個家庭都是各自為戰的單位,每個人都參與了這場生死攸關的抗爭。大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隔離不隔情,封城不孤城”的人間大愛。
武漢告急,全國揪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那段時間,聲援武漢的信息,擠爆了網絡熱線,馳援武漢的運輸車輛,在綠色通道上絡繹不絕。在全國各地競相援助武漢的同時,山東的醫用防護服、口罩、藥品等緊缺醫療物資,第一時間送往武漢,蔬菜、食品等日用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武漢,企業及各類社會捐款,在最急需的時候送往武漢。山東人的忠實厚道,贏得了武漢人的由衷稱贊。全國一盤棋,條條大路通武漢,一道道上下貫通的動脈血管,日夜不停地向前線輸送著給養和能量。
在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有一個特別的群體,牽動了所有人的視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醫護工作者放棄了家人團聚,放棄了個人休息,毅然走出家門,逆行而上,奔赴抗疫前線。來自四面八方的醫護隊伍,神速匯集荊楚大地,與當地醫護人員協同作戰。上有七八十歲的資深專家、院士,下有九零后的熱血青年,更多的是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中年骨干。這是一群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這是一群無私無畏的平民英雄。他們舍個人為別人,舍小家為國家,危難面前,勇于沖鋒陷陣。他們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利益面前,堅持無私奉獻。他們認真細致,精益求精,患者面前,秉持醫道仁心。他們不畏艱難,無論生死,風險面前,不怕流血犧牲。他們見微知著,一身正氣,疫情面前,堅守良知良心。在黨性的尺度上,他們挺拔偉岸,在人性的天平上,他們重于泰山。
在這個令人矚目的群體里,有一大批來自孔孟之鄉的優秀兒女。他們都是主動請纓出戰,始終活躍在抗疫斗爭的最前線,出色的展現了山東醫護工作者的風采和形象。在夜以繼日搶救危重病人的鏖戰中,有他們奮不顧身的雄姿;在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的爭搶中,有他們沖鋒在前的身影,在康復病人重見天光后的笑容里,有他們辛勤付出的血汗。口罩遮住了他們的美麗,但從明亮的眼睛里,仍可以看出那份堅定,那份從容。有道是,陽光總在風雨后,卻原來,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生命的決戰,也是一次文化的考量。黃鶴樓作為江城武漢的標志性景觀,一時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地標。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故事,伴隨著兩位詩人歌詠黃鶴樓的詩句,又一次在華夏大地不脛而走,為人們惶恐的心理和寂寥的生活,注入了絲絲溫馨。“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原是《詩經》中先輩們呼喚關愛的吟唱,這次全國各地自愿為武漢雪中送炭,所體現的正是這種“同袍同裳”的大愛境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本來是鐫刻在揚州大明寺鑒真紀念堂前的偈語,意思是說,我們雖然不住在同一個地方,但看到的卻是同一輪明月。這與王昌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句偈語關聯著鑒真大師當年東渡傳法的歷史佳話,也就蘊含了友好交流的象征意義。這次一些國家和一批海外僑胞對我國抗疫伸出援手,所彰顯的正是這種“異域同天”的人道主義精神。“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是晉代儒將詩人陸凱思念遠方文友范曄的詩句,因為這是一首最早以梅花傳情的詩,后來演化成了折梅賦詩、寄梅送春的文學典故。這個典故被宜昌五峰縣山區的農民信手拈來,寫在了送往武漢的捐贈物品上,為這些肩挑背扛湊集起來的野生山貨,涂上了瑰麗的文學色彩,給疫區同胞送去了文學的陽光。
醫護人員平時身穿白色工作服,防疫期間大多身穿白色防護服。這種清一色的白,代表的是純凈,是素雅,更是圣潔,因而才有了“白衣天使”的美稱。許多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題寫了不同的文字,既是自勵,也是勵人,仔細讀來,句句戳心,使“白衣天使”的內涵,有了更精準的注腳。“精忠報國”,借用的是民族英雄岳飛刺字銘志的典故,昭示了為民赴難、為國分憂的大義情懷。“與武漢同在”,表達了與武漢人民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堅強決心。“逆行不獨行,隔離不分離”,呼喚的是攜手并肩、眾志成城的人文關懷。“疫情結束后,我娶你”,傳遞的是對遠方戀人的莊重承諾,袒露了特殊境況下的浪漫情懷。“黨員”,更是理直氣壯地宣示了共產黨人臨危不懼、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這些書寫并不工整的文字,卻給人一種很美的視覺沖擊,讓人仰望,發人深思,也為這場舉世矚目的生死較量,注入了濃重的文化含量。
我們與病疫的抗爭是由來已久的,人類的健康成長史,就是不斷與形形色色的病毒進行斗爭并最終戰勝的歷史。在我國古代,瘟疫曾經給黎民百姓帶來無盡的苦難,抵御抗擊瘟疫也就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自覺行動。懸菖蒲、插艾蒿等傳統習俗延續了千百年,已經演化成了“送瘟、避瘟”的一種象征。據說李時珍遍嘗百草編寫《本草綱目》,初始動機就是為了治瘟除疫。張仲景發明“五石散”,就是為了以毒攻毒,克瘟祛疫。怎奈毒性猛烈,不易掌控,引起后世藥王孫思邈的焦慮不安,留下了抗疫史上的一樁懸案。蘇軾貶官海南時,曾以“絕不外傳”為承諾,從名醫朋友處求得專治瘟疫的祖傳秘方。但當疫情襲來,他還是不惜背信棄義,公然將良方傳之于民。現在想來,古時候限于條件,防疫往往依賴獨家藥方和一己之力,故而難以普救眾生。
在閑下來靜下來的日子里,面對簡單平淡的日常,我們才發現終于找回了自我。以前每天從早到晚步履匆匆,總擔心一顆心無處安放,總擔心靈魂跟不上腳步。回歸自我以后,才有了充足的時間自省,才有了安靜的環境反思。福禍相依,否極泰來。歷經此疫,不由浮想聯翩,從中悟出來一些道理。
要珍愛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本來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近年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氣候異常,霧霾多發,頻頻向人類敲響警鐘。有些病毒作祟,據說是有人貪吃野味而惹禍上身,殃及國人,多么慘痛的教訓。面對一個個被病魔奪去的生命,那些竟敢向野生動物伸手張口的人,情何以堪!心何以安!我們應當樹立敬畏自然、珍愛生命、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理念,杜絕一切伸向大自然的貪婪和野蠻。
要珍重感情。家庭是人生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人生旅途中休憩的港灣。平時我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打拼上,而把家僅僅當成臨時的歇腳點。只顧觀賞行進途中的風景,卻無意體味家庭的溫暖,以至于“常回家看看”成了最流行的呼喚。這次防控,讓我們不用專門“找”就有了空閑和時間,不用專門“領”就與愛人、孩子和老人聚在了一個空間,爸爸的張羅,媽媽的嘮叨已成了家常便飯。這個時候,才分明地感覺到,老人的慈祥、妻子的愛撫、兒女的歡趣,是多么難得的溫馨。才真切地嘗受到,闔家團圓、親人陪伴,是多么難尋的天倫之樂。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察覺到,過去無意中忽略了多少身邊的親情,錯失了多少真實的感情。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感受到,牽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親友之間的微信互動,傳遞的都是溫暖,都是信心,都是定力。被人牽掛,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動和歡愉,牽掛別人,是一種油然于心的惦念和真情。危急關頭,信心確實勝于黃金。正是這種牽腸掛肚的情感維系,正是這種靈犀相通的信心支撐,才讓我們心中有陽光,眼中有芬芳,一路走來,相安無恙。
要珍惜健康。事業和榮譽固然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但最重要的還應是健康的身體,平安的人生。從這場疫難中安全走出來的人,更加認識到健康、平安的珍貴。當那個武漢女孩追著媽媽的靈車拼命哭叫的時候,當那位病重的醫學專家向鐘南山院士喊出“救救我”的時候,我們禁不住為之動容,為之淚奔。記得美國一位擁有千萬資產的企業大亨,臨死前說過一句刻骨銘心的話:“我用半生精力創造了巨額財富,現在我想用全部家產贖回我的生命,但卻根本辦不到。”健康一旦失去才知道金貴,但為時已晚。身體是本錢,健康是關鍵,透支健康就是透支生命。必須珍惜健康,學會科學養生。
要珍視平凡。從電視和網絡媒體中,看到了許多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快遞小哥免費運送救援物資,出租車司機義務接送醫務人員,外賣小伙主動為醫療單位送餐,清潔大媽偷偷捐獻萬元現金,許多志愿者無償在抗疫一線服務。這些人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還有那些醫務工作者,平時也都是平凡的父母,平凡的伴侶,平凡的子女。一旦危機到來,“平凡”的意義便是挺身而出,義無反顧。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卻知道你是為了誰”“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他們這種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平凡中彰顯出偉大,在平凡中顯現出高尚。從來就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脫繭化蝶的凡人。正是平凡所凝聚的力量,才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讓我們生生不息。
要珍賞簡單。居家宅守的日子,放下了社會的公務,省卻了年節的禮俗,避免了飯局的應酬,頓感一身輕松,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一下子簡單多了。春節拜年,發信息就能解決,日用物品,網購就可辦理,工作上的事情,網上就能辦公,簡單、方便、快捷。這樣一來,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讀書,增加知識儲備,凈化心靈,澡雪精神。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彌補親情缺失,享受感情滋潤。這個時候才豁然穎悟,簡單真好!其實,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程式和套路,有些事情原本就很簡單,為了虛榮,硬是人為弄復雜了,弄玄虛了。珍賞簡單,追求真實,正是一種洗盡鉛華的返璞歸真。
“一切終當過去,靜候春暖花開”,這是疫期流傳最多的一句暖心語,寒冷中不知溫暖了多少人的心。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十里春風終于吹散了“疫”云。云開日出,春滿大地,草木有靈,萬物神圣。疫后的春天,更加澄明凈雅,因為她留存了許多憂傷悲壯的記憶,收藏了許多感天動地的故事。疫后的春天,更加明媚燦爛,因為她承諾了許多不得不推遲的約會,承擔了許多不得不延期的團圓。疫后的春天,更加姹紫嫣紅,因為她承載了許多痛定思痛之后的心靈嬗變,蘊含了許多反思反省之后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春由心始,愛自情生。遙望武漢,櫻花想必已經含苞待放,漢陽樹想必已經枝繁葉茂,鸚鵡洲想必已經芳草萋萋,黃鶴樓想必已經煥然一新。舉目海右,花卉正在長葉現蕾,麥苗正在返青拔節,樹木正在發芽吐綠,黃河正在春潮涌動。春生澤國芳菲早,春天的齊魯,到處生機勃發,一派春意盎然。對春天情有獨鐘的山東人,比任何一年都更加重視早春時節的這份耕耘,對莊稼感情深厚的山東人,比任何一年都更加盼望仲秋時節的這季豐收。對生命格外珍愛的山東人,比任何一年都更加珍惜疫散時節的這份健康平安,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山東人,比任何一年都更加相信小康時節的這份圓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