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軍 張 遠 李華鋒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專業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機構,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相關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所具有的需求也在逐漸加大。雖然現如今我國已逐漸產生一批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實際的合作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進而使校企無法開展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主要是指學校根據自身所開設的相關專業和企業之間進行合作性質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企業來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工作崗位,學生可以經過崗位實習,在具體的工作和實踐當中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并充分的應用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從而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而校企合作可以為企業儲備優秀的人才力量,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目前也確實有許多高職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效果,但在深度合作方面還有所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對策來進一步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1]。
目前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應用校企合作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的相關職業院校較多,而且在對該模式的具體應用中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因此學校和企業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從而實現深度合作。通過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可以進一步提升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奠定人才基礎。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不僅要從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進行合作,而且還應該從互惠互利的角度來進行處方,從而實現全方位的合作,使校企合作的規模、周期和人才培養數量等方面都逐步擴大,使學生可以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個人能力和素養[2]。而深度合作形式具體可以包括雙方聯合辦學、訂單培養以及集團化的職業教育等。而對于目前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和企業之間所開展的深度合作現狀來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其還存在著若干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雖然目前多數高校對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都加大了重視,但在具體的實踐當中,雙方之間的合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高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仍然停留在政策文件階段,雙方的合作往往只是留于表面,沒有進行深度合作。而之所以產生該問題主要是因為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動力不足,而不足則是由于雙方在具體的合作當中并沒有實現利益的最大化[3]。學校和企業開展合作的主要目的便是培養人才,使學生可以在實踐工作當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所以學校在合作過程當中追求的主要是社會效益,希望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而企業和學校進行合作,則主要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并以此來促進自身的人才建設,打造出一支優秀的隊伍。而企業和學校在開展合作時,如果自身的利益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那么便無法有效地調動起企業的積極性,在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會缺乏熱情和動力。因此想要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增強校企深度合作的動力,便需要使雙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得到平衡[4]。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部門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加大了重視,但目前對于該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現象,處于較慢的狀態。而對于校企合作的相關指導性文件和政策雖然較多,但具體的管理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對學校和企業合作當中的具體環節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所以校企深度合作當中所存在的另一項問題便是相關的管理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具體的體制和機制來進行引導,那么將無法有效的開展相關工作流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教育。因此,在校企日后的合作當中,為了提高企業合作的質量和水平,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并建立起相關的管理條例,從而為教育提供全面的手段和科學的方法。除此之外,學校的政策制度支持也是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的一項重要途徑可以有效的降低學校在合作過程當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并使校企合作的教育環境得到有效的優化[5]。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當中也具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而對于校企合作而言也同樣如此。但從目前的校企合作情況來進行分析,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比較有限,這也使得雙方在開展合作時缺少信息的交流平臺,無法有效的傳遞各類信息,進而使雙方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該類問題的出現會使學校和企業在合作時的投入成本加大,降低了其合作效率。而由于雙方沒有充分的應用新進的信息服務交流平臺,使學校無法對市場各類人才的相關要求進行掌握,而企業在人才招聘過程當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導致雙方的深度合作受到了制約。
目前高等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需要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加大重視,并有效的學習該模式所涉及到的內容,掌握相關的合作要點,加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對雙方人才培養的合作意向進行明確,從而使企業一方的合作意識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進而制定出現代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如高等職業學校可以在校企合作當中獲得企業的經濟投入,完善自身的實訓基地,并聘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到學校進行培訓和管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校企深度合作過程當中,雙方應對以往合作期間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而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再通過協商和采用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來進一步的構建出完善的合作運行機制,確保雙方可以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務,避免產生相關的糾紛問題,從而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實訓環境,全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能夠進一步的促進高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還應該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并創建校企合作信息服務交流平臺。通過對平臺的應用,從而在傳統教學當中引入企業的培訓力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培訓活動,引導學生到企業當中開展相關的生產實踐和實習活動,從而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實踐過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且通過平臺還可以使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得到增強,使信息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傳遞[6]。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可以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來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培養復合型人才。通過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職場當中可以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并促進企業的發展。但在該模式的具體應用中,我們想要促進校企的深度合作也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對此,國家應該加大對該模式的政策保障力度,而校企之間也應該健全運行管理機制,高等職業學校應該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并創建出校企合作服務平臺,從而進一步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