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琪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偶然間讀到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我便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熟悉又陌生的魯迅形象所吸引,同時透著天真爛漫的文風也讓我關注到了蕭紅這位作家。說實在話,此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蕭紅的文學作品,《呼蘭河傳》雖是聞名遐邇卻一直沒有拜讀。尋思著既是喜歡,不如便趁此機會讀一讀《呼蘭河傳》吧。
《呼蘭河傳》并不是一篇連貫的小說,而更傾向于散文式的片段的拼接。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名為呼蘭河的普通小城中的人情百態,此中既有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也有對小城中受封建陋習影響所造成的種種悲劇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第一,二章是對小城的概述,包括呼蘭河的位置布局與此地的風土人情。第三,四章主要是“我”的童年回憶,包括了和祖父一起度過的快樂無憂的時光和對“我”家租客們的生活片段。第五,六,七章便是分別講述了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各自的悲慘故事。最后的尾聲則是對祖父與幼年記憶的深切懷念。
魯迅曾如此評價過蕭紅:“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后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能得到魯迅先生如此高評價的蕭紅自是有她的獨特之處。而我最欣賞的是她那直率而自然,透著天真的文風。而在《呼蘭河傳》中蕭紅更是以兒童的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不加雕飾地描繪了她所見的自然景物與人物故事。
書中最能體現這一特色的非第三章莫屬。在第四章的每一個小節的開頭作者反反復復地用了“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來描述“我”家,仿佛荒涼成了“我”家的代名詞。有趣的是在第三章“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或家里的互動卻是感受不到半絲荒涼之意的。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繪了“我”家的園子。花園中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有李子樹,櫻桃樹,還有一顆大榆樹。“我”與祖父在后園里,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帶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鏟地,“我”也鏟地。時不時還犯點小迷糊,把韭菜當野草,把狗尾巴草當谷穗。摘黃瓜,追蜻蜓,抓螞蚱,把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等等處處充滿的是童年時期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這一章是非常親切的,不同于其他章節。其它章節中作者站在一個高于文本的位置書寫并審視著小城中發生的一切,偶爾才會跳出來發出一點對這些事物的見解。在第三章中作者顯然是把自己融入進去回味著那些曾經的美好歲月。簡單的話語卻讓人更有代入感,試想誰的童年沒有一個充滿好奇的小腦瓜,誰的童年沒有一段無憂無慮的歲月呢。這些歲月就像是在太陽底下的,是健康的,漂亮的。
如果說“我”在小城里的童年是在太陽下的,那么小城中發生的其他事情就是太陽底下的陰影,是陽光照不到的黑暗。第五,六,七章說的正是活在這陰影下的三人,其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僅有12歲的天真活潑的小女孩,而她的不害羞,坐的筆直,走得風快,吃飯吃三碗卻成了鄰居街坊詬病的點,因為這些讓她看上去“不像”團圓媳婦;她的婆婆為了給她下馬威,天天打她,越打越厲害,不分晝夜,擰大腿,吊大梁,抽鞭子,烙腳心,終于團圓媳婦病了,擔心她的婆婆給她請了大神,連“善良”的鄰居們都紛紛來幫忙,用滾熟的熱水“洗澡”時,按頭的按頭,澆水的澆水,看熱鬧的看熱鬧。看完這一章節不免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示眾》中的看客們,他們的面目不甚清晰,但他們那伸長的脖子和瞪直的雙眼,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的神情背后不僅僅是麻木不仁,更是一種被封建陋習扭曲的變態,他人的快樂也好,悲痛也罷,都只過是茶余飯后的樂子而已,去看了顯得自己消息靈通見多識廣,不去看就跟不上潮流了。
有二伯則是一個活脫脫的呼蘭河“阿Q”,漂泊不定卻從未想過改變;反感別人叫他的乳名,偏愛別人稱呼自己有二爺,有二伯,卻準祖父叫自己有子,因為“向皇上說話,還稱自己是奴才呢!總也得有個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見了皇上也得跪下,在萬人之上,在一人之下”,簡直是阿Q精神勝利的關門弟子。
與團圓媳婦這類無能為力的和有二伯這類自欺欺人的有所不同是馮歪嘴子。他雖然也是一個底層的小人物,卻敢于追求愛情,承受非議,尋求改變,在生活重重重壓下他沒有絕望也沒有甘于墮落,只是用自己的一雙手踏踏實實地為生存而奮斗,此章最后以馮歪嘴子的小兒子“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結尾,就如隱隱在黑暗中透出點光芒的樣子。
蕭紅觀察世界的角度和魯迅是很有相似之處的,盡管他們的風格完全不同。魯迅先生的小說中充滿了冷嘲熱諷,如一把尖刀血淋林地把社會腐爛的地方剖出來,看完后便是一陣陣的惡心與壓抑。而蕭紅的文章是在平平淡淡地描述日常生活時冷不丁地跳出來說:“呵,該醒醒了”,就像寒冬里被潑了一盆冷水的刺痛。但《呼蘭河傳》中終究還是有著蕭紅自身的天真的,她的天真不是小孩子般的一事不懂,而是在看透事物后仍對社會懷著希望的天真,這也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呼蘭河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蘭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在這樣一個閉塞的小城里,住著麻木不仁的蕓蕓眾生,他們一生的樂趣局限在看熱鬧之中,看跳大神,聽別家閑話之中。蕭紅用她那不拘小節,直率清新的東北腔調向我們述說這里各色各異的故事。而這又絕不僅僅是呼蘭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