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教育局教研室
群文閱讀教學是與單篇閱讀教學相對的概念,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從而充分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自我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不斷促進學生能力的增強。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使得學生在高效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新的技能,發現新的知識,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群文閱讀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閱讀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相關思維能力的開發。但是由于這些能力是較為抽象的概念,在教學開展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對這些能力的教學。[1]因此,為了促進在閱讀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建設,教師在課堂發展中就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例如,在課堂開展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對閱讀內容上下文的理解,歸納總結出這篇文章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通過這種形式促進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或者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全文內容想象故事的結尾,通過這種形式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又或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故事發展的因果關系,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增長。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就可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共同建設。例如,在開展《斑羚飛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分發在課前查找的關于斑羚生活習性和保護的相關資料,并且讓學生找出課文與資料的不同點,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和對比的形式,促進學生的總結能力,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進一步的思考,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促進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在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閱讀的文學作品對于教師來說是應該不小的考驗,如果選取的文章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無法對教學內容集中思考。因此,教師在選取群文閱讀的題材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找到同類型的群文,通過同類型的群文,促進學生的學習,這些群文可以是同一種寫作手法的,也可以是用同一種思想感情的。
例如,在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首詩歌時,由于這首詩歌詩是由杜甫所寫的,所以其具有歌語言流暢等特點,教師在為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尋找與之相關的閱讀文本,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將這兩首詩歌相對比的進行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兩首詩歌都是表達詩人內心的灑脫和凄婉所寫的詩,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可以將這兩首詩進行對比閱讀。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得學生情感把握更加的深刻和到位,能夠通過詩歌,更加深切的了解到詩人灑脫、悲憤的心理狀態。通過這樣的形式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得學生的思想情感更加的豐富,讓學生對課本教學內容具有更深的了解。
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和性格開展閱讀,通過這樣的形式,在閱讀的過程中樹立自身的觀點,發揚自身的個性,創造個性化的思維。[3]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質疑,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
例如,在學習《荷葉母親》、《背影》等文章的過程中,這些文章都是以父母對子女的愛為主題的,教師在課堂開展中就可以將這幾篇文章串聯在一起,組成群文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挖掘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內在聯系,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具有目的性的開展閱讀。但是,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給學生規范思想范圍,而應該引導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思想的豐富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針對同一組文學作品能用不同的感悟和感受,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始終把握群文閱讀的主旨和內涵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思想情感的雙向提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通過思維能力的激發、同類型群文閱讀以及學生個性化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初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使得學生的能力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