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布仁(蒙古族)
早晨八點就坐在辦公室是一件賴不掉的差事……
編輯部的前輩們一上班,就按照各自的習慣做起規定動作來:沏茶的沏茶,看報的看報,一副雷打不動的架勢。
剛參加工作的我,雖然坐功淺,也只能硬著頭皮耗時間。我上學時,報紙是稀缺之物,很少能讀到,所以不能像前輩們一樣看得有滋有味,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想做點什么吧,困難很多。
想到這,信手翻開《花的原野》,又讀起好友
斯·特日格勒的那首短詩《生命》:
雁陣朝著落日飛去
晚霞照耀雁頭
而尾隨的
只是黑影一點
……
詩越讀越有味道,引起似曾有過的預感,使我不由地回憶起童年故鄉的情景。
阿爸引以為傲的家鄉,原本是狍鹿結群的神奇地方,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曾經美麗的草場變成了如今的荒漠,但總有人煙傍著那條可稱得上“母親河”的“淖爾河”,撐著一家老小簡單的生計。
淖爾河,據說很久以前是一片蔚藍的湖泊,如同一面鏡子,鑲嵌在這片原野之上。那時,這里不僅是候鳥們的棲息樂園,也是游牧人家常年駐牧的喧鬧牧場。
相傳,有一位牧主的兒子不慎落入湖水中,牧主為了救兒子,傾其所有,雇用遠近勞力,在湖中央挖了一條飲水槽,把水放干凈,孩子得救了。戀戀不舍的湖水,一路揮灑著淚水流向他鄉,奔東而去。人們傳說,由于它對故鄉的滿滿真情,所經之地,處處涌出甘泉,匯集成如今這條淖爾河。
據說,淖爾河從前源自草原,現在出自沙地,兩岸臺地足有三五丈高,而河長只有六七里地。說起來也怪,沙地中這樣小的河流,不但沒有干涸,岸邊還處處是噴涌的泉;不但泉水甘冽,周邊空氣也極為清爽。更為奇怪的是,就像老人們所說的由于“土地守護神”的保佑,在湖中棲息的鵝雁沒有離開。
從我記事起,這里的人畜、飛禽就一直依靠這條小河生存。
每當三哥領我出去玩的時候,總能聽到鴻雁“咕嘎咕嘎”飛過的聲音,這時三哥和我總會靜靜地站在那里,傾聽那悅耳的聲調,遠遠地望著它們,直至那影子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
母親喜歡聽這樣的聲音。直到我懂事以后,三哥在當兵的那些日子里,我才弄明白。
人們稱鴻雁為“喇嘛嘎魯”。這可愛的鳥兒,不在水中葦里筑巢,卻學起我們人類,在河岸鑿穴做窩。對這些不愿離去的生靈,別說獵殺,就是有誰搗毀他們的巢穴,就被認為冒犯了“土地神”,會受到鄉親嚴厲的譴責。接下來,他們會實施“召喚”直到雁歸。環境變了,它們不由自主地跟著改變,連鴻雁都在河岸鑿穴藏身了。然而,我們可以從中悟出一些什么。無論是人類或動物,只要能夠適應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總不失為一件幸事。這種適應不但是一種和諧,也是一種最溫馨的機緣吧!
幾年前,我抽空回了趟老家。
在改革浪潮的神奇推動下,阿爸的家鄉也從睡夢中醒來。那位牧主的兒子,為了恢復父輩的名聲,也為了改變鄉親們的生活狀況,同旗水利部門合作,在淖爾河蓄水養魚,好一派新氣象。
走到湖邊,萬頃水面,碧波蕩漾。
家鄉真的變了,因為生態環境好了,小時候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海鳥”落滿了河床,搶奪著食物,或者本能地發出各種各樣的叫聲,撲楞著翅膀,穿梭飛翔。
北斗星閃爍的地方
天邊草原呼倫貝爾
愛在天邊
天邊是我守望的故鄉
……
兒子為了實現我的心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我去了趟悉尼。
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建筑新老交替各領風騷。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與悉尼港灣大橋遙相呼應,猶如童話中的戀人般彼此深情相望。
悉尼大劇院就像從大海中生長出來的蓮花瓣一樣盛開著。其實我最初的目的是想到悉尼大劇院,欣賞一場動聽的歌劇,哪怕僅僅一次也好。但事與愿違,那天悉尼刮起了一場五十年難遇的風暴,瓢潑大雨越下越大,我們身上雖然披著雨衣,但也已全部淋透。這場雨后來演變成了十級以上的臺風,狂風暴雨傾瀉而下,叫人站立不穩。
在第二天返程之前,兒子想方設法達成我看一場歌劇的心愿。兒子說,在來澳洲之前,他媽媽就多次打電話叮囑他,說我第一次出國,一定要帶我去趟世界著名的悉尼大劇院看一次世界經典歌劇……
兒子牽著我的手,迎著風雨前行,這場景只在電影中看過。今天我和兒子真真切切親身演繹了一場……風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烏云密布,天地相連,讓人無法睜開眼睛。悉尼的天氣卻也奇怪,下雨就像從天空上倒水一樣,沒有停歇的跡象。這時兒子突然轉到我的背后,雙手抱著我的后背,推著我一步步向著歌劇院的臺階邁去……我感動了!回想起二十五年前,兒子四歲時,在北京我每天早上背著他去同仁眼科醫院,伺候他住院的媽媽的情景。那年妻子的眼睛視網膜脫落,差點失明,市醫院的醫生們檢查之后,告訴我們趕緊轉院去北京同仁醫院進行治療。
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個貧困的時代,去北京的大醫院住院看病是一件何等的難事,我幾乎找到所有親屬朋友借到兩萬元錢去了北京。經過好幾天早出晚歸的排隊,才掛上了專家門診號。盧大夫檢查了我愛人的眼睛之后大吃一驚,急促地說,這個眼病不做手術是不行的,現在已經有一只眼睛幾乎失明了,如果不盡快做手術,另外一只也會保不住的!
聽到醫生的話,當時就像晴天霹靂一樣,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想到朝夕相處的妻子,心中無法接受,悲痛到了極點!但是,盧大夫精湛的技術,高度負責任的敬業精神及和藹可親的態度感動著我們一家人,我們又重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通過盧大夫的關愛,我愛人手術后,一直在光明中幸福地生活工作著。二十五年前,我背著兒子躑躅前行,然而今天兒子同樣背起了我,在風雨飄搖中共同前行……
在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晚上,又遇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晚飯的時候,兒子邀請我好朋友的兒子阿畢亞斯一起共進晚餐。在遙遠的大洋彼岸能夠遇到故鄉的人,真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這讓我感動地又一次流下熱淚。晚上睡覺之前一首小詩不由自主閃入腦海,詩名叫《夢幻悉尼》:
一聲“您好”親切而溫馨的問候讓我從夢幻的悉尼驚醒
剎那間,那不是夢幻而成為現實今晚的心
如同愛的細雨,澆灌燃燒多日的林火
又如同,星光璀璨悉尼的夜空一樣敞開
在悉尼的海浪中夢幻般漂浮
又陶醉于,世界青年的美好夢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