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天津體育學院
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體育強國”建設以及人才培養需求,將體育與大學聯系在一起,高等體育院校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需要高等體育院校培養一大批能夠擔當時代大任的新青年——體育類大學生。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系統的專業知識、過硬的科研水平,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過硬的心理素質、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在加強陣地建設的同時也要嚴格規范管理,著眼建設和管理并重。當前,我國向體育強國目標高歌猛進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在體育教育國際化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臨著一系列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對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都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體育領域的發展水平,體育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亟待拓展和創新。
一是專業興趣強,基礎文化知識相對薄弱。由于體育類大學生大多數長期從事體育類活動,以至于他們養成了長期運動的習慣。相比于坐在教室內,他們更熱衷于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增強自己的專業素質。也因為一直長期從事某一項體育運動,他們希望自己的專業程度可以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所以閑暇時間更多用以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忽略了對于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導致專業相關知識強,而基礎文化知識相對薄弱。
二是自我表現欲強,個人反差較大。長期的運動習慣使體育類大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其次由于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所以他們經常會在公眾場合出現。久而久之,也使得他們個體意識逐漸強烈,自我表現欲增強。但在公眾場合外,大部分私人時間自我要求并不強烈。在私人空間并不像公眾場合那樣注重自我形象,對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沒有完美的規劃,生活作風也不做嚴格要求,因而產生了較大的個人反差。
三是團隊意識強,個人情感控制力相對較差。大部分的體育項目強調團結合作,且大部分體育訓練更多是以群體訓練方式進行,所以在長期的體育學習、訓練和比賽的影響下,體育類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比較強。但由于團隊意識較強,也使得大部分體育類大學生的情感較為豐富,更愿意將自身的情緒表達給他人,在處理問題上容易產生沖動,大多數時間感性認知要大于理性認知,個人情感控制力方面相對較差。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總體規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質是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與傳達,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糾正長久以來將理論灌輸等同于填鴨式教育的偏頗認識,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理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融入學生日常生活。
二是個體化和系統化相統一的規律。由于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普通類院校的大學生思想特點不同,所以要將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體育類大學生的不同思想特點和行為方式相結合,尊重他們的獨特個性,實現系統化和個體化的有機統一。
三是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規律。縱觀多年的教學過程,可以發現對于體育類大學生而言,實踐課的學習往往要比理論課的學習效果更好,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當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規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更好地被體育類大學生吸收。
一是著力解決體育類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足的問題。體育類大學生是高校當中比較特殊的存在,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不夠重視。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融合,讓體育類大學生在競技場上追求卓越的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不斷加強學習、超越自我,不斷地歷練更新,在思政學習中保持向上、向陽的朝氣。
二是充分調動體育類大學生學生骨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來說,學生骨干在德、智、體等方面都比普通學生更優,因此,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和體育類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對學生骨干進行專業化的思政培訓,更好地培養他們向上向美、求真務實的政治態度,讓其在周圍的學生群體當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在思想上、道德上、學習上起標兵作用。
三是加強體育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隊伍建設。教師本身即是一種教育力量。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其關鍵因素就在于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思想品德。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政教師的水平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所以,加強體育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隊伍建設在體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屬于關鍵領域的重點任務。每位教師都要自覺提高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切實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引導教育學生。與此同時,體育類大學生可以通過民主測評的形式,評選出政治素養高、文化素養強、教學能力優的教師,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四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體育院校首先應該了解體育類大學生不同專業的特點以及學生個人的基本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專業、不同專項特點的體育類大學生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學,加強新時代體育類大學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培養,引導學生以優秀公民素養立身、以崇高理想信念鑄魂,做深做實體育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同時,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存在差異,應該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和不同身心發展階段的學生因材施教,在服務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家”,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入心田”。
五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路徑上的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動力。在現代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背景下,教學對象的群體差異和個性特點使得思政教學的方式和手段要不斷地創新,不能將思維禁錮在傳統的說教與思政課堂里。主要教學方式有:一是啟發式教學,例如運用身邊優秀運動員的事跡使學生產生共鳴,從“傾聽者”變成“參與者”,調動學習激情,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二是探究式教學,在對體育類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他們性格中活潑好動、喜歡冒險的鮮明特點,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新穎、活潑,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由組隊,表達自由,深入探究,讓思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