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芳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第一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利用激勵性語言可以對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進行一定的保護,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完全吻合,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激勵性語言的使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課堂的教學中靈活、巧妙的運用,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第一,小學生年紀較小,對表揚以及鼓勵等激勵形式十分在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活躍、輕松地課堂學習氣氛,擺脫傳統沉寂、嚴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贊揚與鼓勵的環境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實現人性化教學;第二,語文課堂上激勵性語言的使用,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在遇到學習問題時,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使學生的問題得以盡快解決;第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鼓勵與表揚,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學習積極性。[1]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激勵性語言時,需要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學生感受到真誠與真摯,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愛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受到小學生的愛戴與尊敬,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教師在使用激勵語言時,要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給予一定的包容與諒解,并且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2]激勵性語言的使用是每個教師所必需具備的教學素養,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基本要求,使用激勵性語言無論是對學生的身體還是心理健康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的激勵語言有很多種,包括:肢體語言的激勵、面部表情的激勵、書面的激勵以及口頭表揚的激勵形式等,教師可以將這些激勵性語言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育。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口頭表揚的激勵方式是最常用的,教師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例如:在講到重、難點時,教師可以有效使用激勵性語言,告訴學生“這一問題比較難,哪位同學可以試著回答一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可以對其進行口頭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若回答錯誤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地鼓勵,“再接再厲、不要氣餒”,從而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學習氣氛。[3]
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語言時,要有效的掌握時機與分寸,激勵方式要靈活多變,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區分,由于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接受知識的能力以及個性特征各不相同,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進行語言激勵時,需要因人而異,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切勿使用統一的激勵模式,有效提升激勵效果。另外,語文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底蘊,相比于其他科目的教師,語文教師會更具有文采,將真實的情感融入到語言的激勵當中,避免出現為了激勵而激勵的情況,這樣會使學生感到虛偽,不僅達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出現厭倦的心理,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需要語文教師將自身的文采充分的發揮出來,有效避免千篇一律的虛偽激勵。[4]
通常情況下,科學的激勵觀念主要包括全面、公平兩個方面。第一,全面。傳統的教學觀念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學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形成全面的激勵觀念,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激勵,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第二,公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樣的,學生在教師的心里是平等的,讓學生對教師更加尊敬與愛戴,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5]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利用激勵性語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進一步被激發,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使用激勵性語言,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語言激勵當中,提升課堂教學氣氛,強化學生語文學習動力,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