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琴
江西省樂平市灣頭中小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拓展式教學,它能夠通過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去對事物進行判斷,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拓展能夠幫助學生去更好的利用語文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地將教材上的知識與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相結合,取得更好的語文學習效果。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在為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也要進行學生的拓展練習,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幫助完善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質教育。學生應該將課堂所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學校養成的良好習慣,與社會相結合。[1]
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時,教師在進行這些課學習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孝敬父母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通過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去培養學生具有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回報社會的心理。首先,教師可以從中華傳統美德中去引入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通過“黃香溫席”“臥冰求鯉”等故事幫助學生引入“孝”的概念,然后通過對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的章節去吸引學生的興趣,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總是要求父母為我們做什么?但是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么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在生活實踐之中,教師這樣幫助學生進行教學空間的拓展,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懂得感恩。
在進行語文教材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確定教材的內容中心是什么?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將語文課堂的整個過程進行緊密的相連,為學生做好語文學習的鋪墊,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層層深入的去了解語文知識。[2]
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回憶魯迅先生》時,在進行這節課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教材的學習,體會文章通過質樸的語言來描述魯迅的形象。或者在上課之前,教師先不要讓學生打開書,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以往學習魯迅文章的回想,幫助學生去體會魯迅這個人形象是怎樣的?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把學生對魯迅文章的印象說出來,對魯迅的性格有一個清晰的描述,在學生進行魯迅形象分析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打開書,去感受蕭紅筆下的魯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通過學習,讓學生去感受蕭紅筆下的魯迅,具有著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這樣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就能夠讓學生通過對魯迅以往的學習經驗,做好今天新內容學習的銜接。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上幫助學生進行語文拓展的時候,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應該通過語文的拓展,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訓練,最終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我的語文生活》時,在進行這節課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語文知識密切相關。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拓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書寫訓練,讓學生將自己的語文生活寫出來,去鍛煉學生的文筆寫作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通過將自己的語文生活講給其他同學來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后還可以讓教師通過小組互動,在網絡上搜集一些語文學習的知識,像廣告詞、店鋪名稱等內容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細節去進行觀察,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通過這種對語文活動的拓展進行多角度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學習語言知識,同時也能在課堂上達良好的語文學習效果。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教師進行語文拓展的時候,不只是內容的延伸,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空間上的延伸,然后學生真正的能夠將所學變為所用,同時,教師在進行拓展式教學的時候,也應該進行教學方法的延伸,與學生更好的合作,“教學相長”才是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更好的模式。通過對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也能夠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對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幫助學生去培養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