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娥
撫州市東鄉區王橋鎮王橋中學
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是學習與工作的基礎。這里的健康不止指的是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因為當前的社會文化呈多樣性、價值觀呈多元性,教育的競爭也很激勵,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得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所以教師需要將心理教育的開展重視起來。
雖然很多教師明白了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學校也開設了心理教育這門課程,但是心理教育并沒有深入人心,只是流于了形式。心理教育本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貫穿在教育的始終的,單憑幾節課或者幾節講座是沒有辦法取得實質性效果的。[1]
很多教師在開展心理教育的時候,并不會去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心理需求,更不會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一般會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把標準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會選擇一些古今中外的勵志故事,借助其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得學生沒辦法將其與實際聯系起來,而且產生了逆反心理。
由于心理教育是不能進行考核的,而且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處于被支配狀態,所以很多學校會將心理教育忽視,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當做衡量的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其他素質。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取得好成績,但是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當前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成為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健康的人才。初中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對自己不能正確的評價,而且其的獨立性與社會價值觀念和規范是相沖突的,所以很多學生會與周圍的人或者環境產生一些沖突,甚至有些學生會走上犯罪道路、放棄自己的生命等。[2]通過這些現象可以反映出來學生的心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發展規律、社會要求進行有效地引導。
初中生的年齡恰好處于從青春期到成年期過渡的時期,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在不斷地增強,但是受到現實因素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心理問題。如果學生的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學生就無法健康地去成長。
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心理教育。有效的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培養出高尚的、健康的情趣,可以讓學生養成遠大的理想,可以讓學生解決心理障礙,維護心理健康,從而讓學生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三觀簡單來說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學生具備了正確的三觀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初中階是學生形成三觀及規劃自己人生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對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深入地了解,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樹立起正確的理想,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的規劃,讓學生將人生設計計劃和目標制定出來,從而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提高。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是怎樣的態度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是怎樣的,學生的社會行為和心理健康等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想要開展心理教育,教師自身就需要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水平。
首先教師要將正確的心理教育觀念樹立起來。簡單來說,就是教師需要對每一名學生客觀的、全面地去看待,既要看到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尊重師長的一面,也要將學生熱愛生活、擁有自己思想的一面看到,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尊重、關愛,要在當學生的教師的同時與學生做朋友。其次,教師要將心理教育的培訓加強。因為心理教育并不是說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事情,是需要全體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是需要將各個學科的教師的作用都發揮出來的,是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滲透的。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才能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價值。
在初中教育中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需要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出來,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健康地去成長。上述提供了兩種開展心理教育的方法:引導學生將正確的三觀樹立起來、教師心理教育水平要提高,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才能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才能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