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界華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政府的大力促進和經濟發展需要的推動下,教育部提出的關于教育綜合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革核心也是科技以及人才之間的競爭,因此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工作應當充分注重創新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創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的發展目標。創新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創辦創新型社會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創新驅動說到底也是人才的驅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展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能夠創辦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學生隊伍,最終提高我國發展戰略的人才儲備,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通過展開部門分工合作,從而推動教育的加快轉型。在復雜多變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改革的內容項目眾多,因此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也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政府作為總牽頭,應當積極協調各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做好本職工作的主觀愿望,改革要求高且完成目標的需求較急,難免措施較多,政府出臺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開展。[1]如何實現高職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完成,通過提供相對應的平臺以及資源,形成合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個人發展能力。高職院校作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落實的組織者以及整合者應當以高效作為中心,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營造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育的大網絡。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在推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過程中也面對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尤為重要。首先,由于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2]其次,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之下,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服務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進行協同發展尤為重要。在設計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以及應用型的人才時也應當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兼顧高職院校的辦學現狀以及改革自主權,做好典型工作,推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多元化,保障政策有效落地,充分激發高職院校的行為自覺性,滿足社會對于學校的需求。在推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過程中,也應當提供政策支持,這也是深化訓練計劃項目改革的重要基礎。首先應從教學管理目標層面入手,著力解決教學管理頂層設計難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在推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學生的教學和管理,無論從企業這一角度還是學校這一角度,通過建立符合不同利益需求的辦學長期目標,從而從價值訴求以及戰略規劃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證,充分表明當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學生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3]作為專業院校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管理原則,從而協調不同主體的利益需求,從頂層設計層面出發,統一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教學目標,最終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學校與企業在路徑方面的一致性。[4]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應當構建平臺,由于在推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會牽動不同主體,同時也會涉及到學校管理、學??蒲械裙ぷ?,因此這些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為了確保項目能夠合理推進并取得成效,構建多元化的平臺十分重要,通過加強平臺建設也能夠優化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外部環境。[5]首先,構建組織管理平臺,通過成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小組,并且優化小組成員構成,從而負責師生動員、項目評審等活動,通過制定相對應的管理制度,確保指導以及監督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學校也可以根據校務處的規定,負責項目申報以及實施計劃,進一步細化上級管理制度。[6]其次,構建實踐訓練平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應當注重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將自主實驗作為項目推進原則,充分強調實踐訓練在計劃培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搭建多維實踐平臺也能夠確保最終的創新創業訓練質量,將該項目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加大教學力度,通過成立以管理員以及負責人為中心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將課程體系與創新創業課程進行有效融合,最終實現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該專業日常教學相銜接,同時也可以課程建設作為核心,通過建立一體化的教學資源體系,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微課以及資源共享課程等形式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推進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最后,構建信息交流平臺。[7]
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應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科學合理設置和及時調整專業課程,在課程開發方面,對比過去的校企合作,之前追求的利益點不同、企業人員和專業教師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和要求都不太一樣,導致課程開發的數量和實際應用性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科教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將利益點統一,有針對生產應用性課程的開發。通過建設應用型的課程能夠對訓練計劃進行系統化的開發以及理論創新,以就業為導向,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用型技術人才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項目能力、基礎知識以及合作能力,通過以綜合性的培養方式,使得學生在這三個層面達到既定目標。[8]根據市場需求以及人才培養目標,闡釋了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目標以及課程設置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應當迎合企業崗位需求,確保計劃項目培育工作的應用性以及針對性,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作為導向,使得訓練計劃更加系統化,結合學校的優勢,以項目為載體,創新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在實訓實習方面,校企緊密結合,共建共享,建立完善的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評價標準,不斷更新教學設施設備,保證學生能有充分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參與實踐,校企共同致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師資方面,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結合有利于學校擴充“雙師型”教師,學??梢云刚埰髽I和行業中有豐富實踐能力的專家或技術人員到校為兼職教師,也可以定期讓學校教師到企業培育,及時學習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真正的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管理和招生就業方面,校企雙方可以經過協商采取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彈性教學和參與生產性教學項目轉換學分等制度,縮短培養時間,增加實驗實訓時間,讓學生通過實訓實習來學到專業知識,加快設計緊缺人才的培養,也可以聘請行業專業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評估和指導。[9]
在高職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了解一些實踐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由于高職這一階段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所不同,因此相對應的活動內容難易程度也會不一樣,通過加強這兩者的結合力度,才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儲備。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能夠對一些具有較好活動習慣以及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鼓勵,能夠充分發揮其模范作用,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除此之外,作為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使得家長能夠充分意識到創新創業能力發展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高職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圍繞著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作為主題開展相應的指導工作,在對學生職業規劃進行指導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一些學生并沒有職業規劃意識,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方向十分迷茫,而一些學校由于過于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忽略了對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這也導致學生的專業課程成績偏高,但是綜合能力不高。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展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寬廣的實踐機會,也更符合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需要。在項目培育的過程中,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管理進行變革,建立科學的教學組織結構,突出教學課程體系,不斷創新實踐,使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變得更系統化、常態化和規范化,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真正實現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