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雪
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
在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綠色化學的理念進行有效滲透,在實驗開始前,教師應當就化學實驗的過程進行優化。對化學過程進行優化的主要關鍵點就在于減少化學反應物的量、降低有害物質的生成量以及防止有害物質的泄露。所以,在進行實驗優化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自己根據高中化學的實驗內容對實驗過程進行優化,再帶領學生一起對化學實驗的過程進行優化,實現高中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
以高中化學堿金屬的化學性質實驗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對堿金屬的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堿金屬在常溫下能夠和水發生激烈的反應。以堿金屬鈉為例。鈉在常溫下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但是這個化學反應較為強烈,在一定程度下,鈉與水的反應甚至能夠引起爆炸。所以對該實驗過程進行優化是必要的。在該實驗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反應物的量和生成物的處理問題。在進行優化時,教師可以從以下環節進行優化。
教師按照實驗規定,提前為學生準備好適量的“鈉”,確保實驗的順利和安全。
教師引導學生將反應生成的“氫氣”進行收集和消耗,不僅可以驗證鈉與水的反應生成物還可以有效的體現出綠色化學理念。
鈉與水的反應會生成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而氫氧化鈉溶液又是高中化學實驗中常用到的化學溶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將化學實驗過程中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有效收集,然后用在其他實驗中。考慮到氫氧化鈉溶液對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教師還可以將實驗中產生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收集,然后統一的送往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實現生成物的無害化。
在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對化學實驗過程的不規范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有害物質的泄露和部分化學物質的浪費,所以在進行綠色化學理念地滲透時,教師還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高中化學實驗的規范化教學。不僅要規范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的實驗操作,還要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的實驗過程進行規范,在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的化學實驗結果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物質用量詞匯進行把握,比如“少量”、“少許”、以及“適量”。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化學實驗過程中對物質取用的詞匯。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到學生的意識之中,要讓學生將綠色化學理念主動的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進行體現,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高中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和無害化。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首先,最為直接的就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先進的實驗案例引入高中化學課堂,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逐漸地培養出綠色化學的意識,學會利用化學理念去思考化學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公開課知識講座對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培養也是不錯的選擇,讓學生在公開課知識講座中明確類似于“酸雨”、“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提升學生綠色化學理念的重要性。最后,學生的自主宣傳也是培養學生綠色化學理念的重要途徑,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索,尋找綠色化學理念和高中化學實驗之間的契合點,然后將綠色化學理念融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實現高中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學建設。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中化學實驗并不是每一個都需要學生必須親自動手實踐才可以。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讓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驗的性質,將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和存在環境風險的實驗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學生通過專業人士的操作明確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化學反應現象,化學實驗的注意事項以及部分實驗操作的原理。讓多媒體技術幫助高中化學教師完成綠色化學理念實驗教學中的滲透,提高高中化學實驗的安全性。
以化學實驗“氯、溴、碘的性質氯離子的檢驗”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將氯氣、溴和碘與水進行融合,形成相應的水溶液,而氯氣與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毒性,能夠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該部分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讓學生在視頻演示的過程中了解三種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并且掌握檢驗氯離子的辦法。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早已經不在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除了上述的幾種常見的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能夠體現化學理念的方法,比如“替代法”利用新的,無害的反應物去代替傳統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害的或者發生反應之后會產生有害物質的反應物。總之,高中化學教師應當主動的去探索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綠色化學的意識,讓學生成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建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