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壽
江西省樂平市禮林鎮中心小學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能力非常重要,而提升學生們學習數學能力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時候,由于年齡較小,且對數學的認知比較淺顯。因此,當學生們學習完數學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并以此找出學生們學習的問題,激勵學生們積極學習數學。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們都會在課堂上認真學習,但在下課之后,學生們對于當天數學課堂上的回想和反思比較少,使得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時間很少,對自己在數學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清晰正確的認識,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也比較生澀,因此教師就需要在上完數學課之后利用課堂測試的方式對學生們本節課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評價,讓每位同學都能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課后針對自己的問題做出反思,以及積極的解決問題。當教師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之后,不僅能使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還能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們自我評價的能力。
例如,在教師上完“有余數的除法”之后,給學生們留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星期有7天。(1)六月份有30天,有幾個星期?(2)如果六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幾?讓學生們在課后幾分鐘自己把這兩問獨立完成,并讓學生們將答案交到教師處,教師將每個學生的答案都進行批改,在下節上課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們講第一問,一個星期7天,那么六月份的星期數就是30/7=4……2(天),第二問則是通過第一問的答案可知只有6月1號是周六才能使六月有5個周六和周日,當教師講完之后,讓每個學生都看自己本子上的評語,并根據教師的講述進行改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還能使學生們在改正的過程中加強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
在每次教師對學生們在前一階段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的能力進行評價之后,在教師的監督之下,學生們就會積極地對自己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糾正和提升。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們的數學知識進行二次評價,就會使學生們將錯誤的知識進行記憶,在以后的考試和學習中,應用錯誤的知識進行答題。當學生們將自己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以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們此時的知識進行測試和評價,并對在知識上理解有錯誤的同學提出解決的方法,把學生們需要學習的內容都變成正確的讓學生們進行記憶。
例如,在教師講完問題之后,留學生們自行修改。學生修改完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將這個問題的答案以及思考的過程都能記住,當教師上完整章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發一套章末測試題,把教師上課講的這個問題放在最后一個,當教師將卷子批改完之后,把最后一個題做錯的同學都集中起來,再把這道題給學生們講一遍,并讓學生們在最后一道題的旁邊改正,并分析出自己為什么會再次做錯,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分析,給學生們布置相應的數學習題,讓學生們通過這些習題鞏固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的活躍程度,使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以及數學成績都能得到提升。
建立學習歷程表的目的是令學生們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回顧表可以加深對原有知識的記憶,還可以使學生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知識面,其次就是讓學生們認識到,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目的不是最重要的,不斷進步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在學生們學完“比例”之后,教師首先讓學生們把自己制作的學習歷程表拿出來檢查,再讓學生們根據歷程表中的內容進行復習,復習完之后讓學生們做章末測試題,從而激發學生們復習時的積極性,以及通過這樣針對性的復習,使學生們在做測試題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成績。在學期最初,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準備一個筆記本,并告訴學生們,自己會不定時的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讓學生們將教師的評價以及自己的改正過程記錄下來,當學生們在復習的時候,可以回顧教師的評價,并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加強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記憶。
由于年齡較小,對自己的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和錯誤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課堂測試,發現學生們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并在學生們學完整章內容之后,教師進行二次評價,讓學生們將教師的評價整理成學習歷程表,在以后的學習和復習中,都能利用教師的評價使自己的數學成績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