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峰
鄱陽縣蓮湖鄉慕禮初級中學
生物課是初中階段的課程當中重要的一個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對生物教學的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物科學與其它科目相比有一定的特殊,生物學本身是研究生命現象、活動規律等的學科,所以在其教學方面也有很多不一樣。但生物科目與初中其它科目相比,其在考試占分比重也比較少,這就導致大部分教師以及學生沒有重視生物這門學科。所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學生的問題。我國人民素來就非常重視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已經成為人們實現人生階層躍升的主要途徑。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模式、方法都呈現出多樣化、豐富化,但因為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如年齡、自制力、學習力等不足,在具體教學中大多都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初中階段的生物課,是學生初步正式接觸生物學的開始,對學生而言是相對比較困難的,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感到難是正常的。為了促使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充分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就需要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
2.課外實驗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在具體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實驗在課堂當中沒有完成,就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實驗。而課外實驗的落實受到實驗室、學生空閑時間的限制,同時也是考驗學生的自覺性,這種課外實驗屬于教學延伸,不再課程硬性要求之內,所以就會有一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或者不重視課外實驗的情況,這就要求生物老師及時督促學生完成課外實驗。
1.提升備課質量。在教師的日常工作當中,備課是非常重要而且基本的工作環節。在備課當中有針對性、目的性、計劃性的設計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能夠幫助教師把控教學節奏,輕松應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問題,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領導力。所以,教師對備課化解要有足夠的重視。第一,重視備課質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備課的過程中只考慮課本,上課過程中也僅僅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為學生解釋專業用詞,劃重點要求背誦,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學習態度消極,最終的教學質量也比較差。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質量,把課本內的知識進行梳理、細化,在教學中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探索,讓學生掌握更多生物知識。第二,將備課內容豐富化。為了避免課堂教學枯燥,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僅講解課本,需要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拓展,加入一些教材之外的內容。這樣不僅能有效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也能擴展學生在生物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當中也需要讓學生有生物無處不在的認知,而且生物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這樣也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好奇心,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動力,培養學生在生物學科的探索精神。[1]
2.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隨著我國信息科技的快速提高,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工具已經大量普及到了中小學課堂,這種新式教學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一些教學模式的不足。但是在一部分學校的教師當中,對多媒體教學的認知不足,僅僅把多媒體教學工具當做簡單的展示工具,這種使用方式并沒有完全釋放多媒體設備在教學當中的價值。所以,教師要學會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真正優勢,在教學當中把教材當中的文字、概念等轉變成圖片、視頻等非常直觀的形象,幫助學生認知課程內容和知識。[2]例如,初中生物課程中涉及光合作用的章節時,一般光合作用發生的全過程很難利用口述的方式講述明白,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動畫、視頻等,同時用多媒體設備反復展示其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從視覺形象的展示下,充分理解生物知識。
3.充分利用學生的實驗報告。生物課本身就是立足實驗的科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在教學當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日常的實驗課,從而培養學生在生物課程方面的探究、研究能力。在生物實驗課程當中,教師主要負責的環節是實驗設計,而實驗報告確實學生自己書寫。在實驗報道當中,學生要將參與過實驗的主體、目的、材料、方案、結果等都書寫到報告當中,通過實驗報告的記錄,進而提升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讓學生在實驗當中感受到生物學科的魅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實驗報告,也要充分利用這些實驗報告。但是很多生物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實驗報告,只關注學生是否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進行實驗,在實驗當中的步驟是否正確,而實驗報告卻沒有相應的重視。學生記錄實驗報告是再一次鞏固已學的生物知識,同時在書寫當中,也能再次認知自己實驗過程當中的錯漏之處。而且學生認真書寫實驗報告之后,才會真正了解實驗課當中所教的生物知識。另外,教師在閱覽學生所書寫的實驗報告,能夠看到學生對生物實驗課程當中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對教師提高日常教學有效性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初中階段的課程都是高中階段課程的基礎,而知識的積累就需要打牢基礎。所以,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中學教育普遍面對的課題,無論是備課質量的提高,或者是教學工具的使用等,都是立足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要從教學工具、方法入手,還需要從學生特點入手,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