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茜
龍山縣皇倉中學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高中教師作為一個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間的過渡者,所擔任的角色更是極為重要。而高中的教學效果的好與否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更多的體現在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基礎素養能力的高低。在現在的歷史課堂上,還有部分的學生因為對課堂不感興趣,從而導致歷史成績不夠理想。教師這時候應主動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在教學上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要引導學上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歷史文化,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視野。本文將列舉三個提高歷史學科素養的方法,為學生們在接下來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奠定基礎。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每天的課程都很多,壓力很大,注意力分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情幾乎不可能,歷史是一門文字比例極多的學科更做不到學生的專心。教師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作為突破口,創設學科情境,通過有趣的畫面以及故事等方式改變當前的現狀。能夠有效的開拓學生的課堂思路,使其思維拓展開來,又能夠有效的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對歷史科目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以此來有效的提高學生自身的歷史學科素養。
例如,在學習《發達的古代農業》這一章節時,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們創設相關的歷史學習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夠將重點知識快速的掌握住。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有利教學條件,從學校方面借來些許文物模型并向學生們進行展示。讓學生在教師為其創設的歷史情景當中盡情的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思維,將知識與興趣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由此,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相關歷史情景當中學習,有效的提高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歷史素養也隨之提升。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從上個世紀出現延續至今,一直是無數教師所追捧的教學模式之一,這種方式的留存和傳承必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小組合作進行學習是當今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的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生們進行相應的分組,然后在小組內開展學生之間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對此教學方式,教師應積極支持并運用。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組內進行知識的應用,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更是保證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熟練,真正實現小組合作與教學的緊密結合。
例如,在講述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這一單元涉及的朝代、人物有很多,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配合的方式開展,進行組內之間的協作學習以及組內互助。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于知識點進行討論并談一下自己對于那段時期的看法和想法以及進行相互提問,對于時間人物等問題進行相互檢查,做到熟練自如的目的。小組合作能使班內的歷史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學生之間往往更有默契,從而更好的提問他人、更好的提升學生素養。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教師運用多媒體來進行初中歷史課本知識的教學,正是抓住了學生興趣的這一關鍵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教師轉換教學思維,利用多媒體的便利之處,將圖片與文字相結合,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將多媒體與相關歷史知識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教學觀點,教師在教學中營造歡快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的課堂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有效避免了上課走神等不良現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時,初中階段的學生或許對于本章節的相關內容知識點不夠了解,這時教師在講授完課本知識之后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通過多媒體所放映的圖片、視頻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將課本重點知識內容為學生解釋清楚。由此一來,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歷史課堂效率,最重要的是學生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提高了對歷史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歷史學科素養。
想要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不能只靠教師本身,更需要學生與教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制定適合學生課堂提升素養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下時應將老師講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再次去深入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素養知識。學生在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之后應努力學習,與教師共同努力,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的素養,不辜負老師的希望,二者相輔相成,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