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珍香
樂安縣第二中學
在初中階段,大多學生是初次接觸物理,而初中物理學習對于后續深入、全面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構建高效化的物理實驗課堂非常必要。而高效化物理實驗課堂的構建不僅依賴于教師教學的效率,還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班級學習的氛圍。所以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并通過實驗教學強化學生的綜合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綜合發展。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科學的指導與強化,有利于大大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因此,教師要能夠通過實驗教學來優化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其對于整體物理知識的把握與運用。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完善教學目標,突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更加快速構建出高效化的實驗課堂,使得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發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良好的實驗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學習進行不斷深入化的拓展。有利于逐步強化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1]
例如,在教學《浮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針對不同質量以及不同密度的物體進行浮力測試實驗。而想要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學習,教師就要能夠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先讓學生對實驗物品進行歸類,然后對同一類型物品進行浮力測試,測試后再進行大致分類。隨后對不同類型的物品進行精細化的測試,從而能夠從縱向以及橫向的形式清晰展現與觀察物體的浮力情況。如此一來,不僅給予學生足夠的動手空間以及明確的實驗方向,能夠加快學生實驗成果的呈現,確保了學生的實驗效率與質量,也讓其能夠快速對整體知識有大致的認知,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把握程度,使得實驗課堂的質量大大提高。
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實驗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學習進行不斷深入化的拓展,有利于提高知識的展現力,便于學生理解,從而能夠逐步強化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因此,教師要能夠探索出科學合適的教學模式,提高物理知識的展現力。[2]同時,科學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提高實驗課堂教學效率,構建出高效化課堂環境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例如,在學習《重力》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較為基本的實驗。為了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與制作不倒翁這一工具。讓學生通過動手來展示重力的具體表現形式以及作用。當學生在制作不倒翁的時候,便可以深入了解重力的知識。如此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強化其學習效率,能夠促進學生理解重力的相關知識。這樣的實際操作實驗可以讓學生通過細節發現知識的本質。并且,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實驗,其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在后續進行重力知識的拓展以及綜合運用時,學生也能有更加清晰的思路。這樣科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其物理能力的培養。
班級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學習氛圍也是構建高效化學物理實驗課堂的基礎。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通過塑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綜合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要能夠有意識地塑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其綜合發展。
例如,在對《二力平衡》進行教學時,想要讓學生快速對知識有基礎把握,并能夠完善對整體知識的理解,教師就要能夠從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可以通過創設“蹺蹺板”小游戲讓學生加入到游戲情境中來。通過營造活躍的游戲氛圍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推進學生的學習發展,也有利于強化其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并引導學生自制蹺蹺板,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也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動手實踐中,通過實驗來學習相關物理知識,更加有助于學生對于“力”這一知識的理解,為后續深入學習打下基礎,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綜合發展。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教師要能夠從強化學生學習方法、優化教學模式以及營造課堂氛圍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完成學習,能夠深入理解更多的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其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與運用,在實現初中物理高效化課堂的構建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物理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