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村 陳萬睿
(井岡山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吉安 343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為我國文化事業指明了前行方向。民俗體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有著相當獨特的構成基因,除了可以強身健體外,還發揮了重要的審美功能,正是借此奠定了其融入其他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滿足了人民的個性化追求。
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寫進報告中,進一步突出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必要性。以吉安民俗燈彩為例,其是一種廣泛流行且富有群眾性的一種自娛表演形式的漢族民俗舞蹈,在千姿百態的動作輪換中,帶給受眾無盡美的享受,并熏染著他們的精神追求,是與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連的智慧結晶、藝術創造,在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被列為重點項目。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育方式,吉安民俗燈彩有著極為悠久的傳承歷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有魅力,有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同時還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追求。另外,民俗體育作為創意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力點,所產出的商業價值毋庸置疑,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背景下,民俗體育的發展有著多重價值,在其他產業中的融入,奠定了其生命延續的基礎,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需要多類因素的支持與保障。筆者結合實際情況,以吉安民俗燈彩為例,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民俗體育融入方略:
2.1 厚實基礎保障。民俗體育融入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有效路徑,迸發出了諸多方面的價值活力,且在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支持,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相契合,未來可為空間不可估量。對此,以經濟市場需求為導引,政府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加大對民俗體育融入的支持力度,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專項資金,以擴大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力。目前來講,我國尚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許多體育組織的社會功能并不健全,無法獨立承擔民俗體育的挖掘、整理與弘揚工作,在其他產業中的耦合不夠充分,限制了其價值的創造。民俗體育文化根植于民間、發展于民間,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勢必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吉安市要加強對民俗燈彩的保護力度,通過系列政策舉措,激發民眾的自覺意識,加大資金、人力等支持,努力創設良好的繼承人生存環境,有計劃地培養民俗體育接班人,使之在新時代環境下仍舊爆發出超強的生命力,奠定其在其他產業融入發展的基礎。如此,唯有借助人民群眾的力量,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才能更持久。
2.2 加強品牌建設。以吉安民俗燈彩為典型代表的民俗體育,之所以能夠蔓延至今,除了政府層面的保護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精神魅力,在其他產業發展中的創新融入,是進一步增強其生命力的關鍵。尤其是受市場經濟環境的熏染,唯有不斷植入創意基因,才是提升民俗體育競爭力的根本。具體而言,民俗體育特有的基因結構,決定了其可與多種產業耦合發展,包括文化創意、生態旅游、休閑體育等。在實際踐行過程中,以吉安民俗燈彩為例,充分挖掘其中的特有元素,結合融入產業的發展需求,在保留其原有精髓的基礎上,進行解體、重構,開發形成新型產品。例如,基于吉安民俗燈彩的舞蹈動作,開發富有獨特韻味的體育運動,除了發揮其強身健體的基本功能,還可在潛移默化中熏染受眾的審美精神。同時,還可依托吉安民俗燈彩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設計精品線路,并安排合適的場次演出,吸引游客,刺激他們對民俗體育紀念品等的消費。除去上述這些,緊緊把握互聯網經濟發展帶來的莫大機遇,加大對吉安民俗燈彩的宣傳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形象,激活文化消費因子。
2.3 重視人才培養。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戰略地位愈加突出,是上述舉措實踐的重要智力支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背景下,民俗體育融入,必須要依托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保障,以此激活更多的創新創意因子,這也正是其在當前階段所面臨的重要困境。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首要明確以民俗體育融入以目標,切勿本末倒置,失去原本的韻味,繼而結合實際情況,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包括高校、企業等,攜手加快復合型人才資源開發。基于此,要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以促進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為己任,立足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需求,結合區域文化特色,有機地將民俗體育導入到校園,強化當代大學生的能動意識,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并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使之成為民俗體育融入的有生力量。除此之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參與主體,在民俗體育融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加大相關政策引導和支持,成立專業的民俗體育文化運行公司,結合經濟市場需求反饋,培養專業產品設計開發人員,積極導引高素質智力資源,實現更大的價值創造,同步完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