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剛
(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鎮村建設服務隊 山東 東平 271502)
辣椒臍腐病,俗稱辣椒項腐病,是辣椒栽培生產中常見的一種非侵染性生理病害。染病后,主要集中在落花部位的周圍。該病在各地辣椒種植地塊均有發生,直接影響辣椒產量和質量。保護地栽培,發病率更高,危害較重,大部分果實失去商品價值,損失較大。有時也會由于缺鈣引發癥狀,染病后植株從土壤中吸收鈣素的能力降低,導致果實生長缺乏鈣元素的補充而產生辣椒臍腐病。現將辣椒臍腐病發病癥狀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辣椒臍腐病主要在果實臍部附近發生。發病初期在幼果和青果臍部形成水漬狀綠斑點,呈現暗綠色或深灰色,隨著果實的生長很快變為暗褐色,并擴大發展到果實頂部至大半個果面,果肉失水,頂部凹陷,一般不腐爛,病斑中部呈革質化。隨著果實的發育,病部呈灰褐色或白色扁平凹陷狀,病部可以擴大到半個果實。有些染病果實表現為在病健交界處開始變紅,往往給人造成提前成熟的錯覺。起初不會腐爛,發生嚴重時往往病斑因濕度大被雜菌侵染生有深褐色霉狀物,引起果肉腐爛,沒有臭味。染病果實的發生部位并不局限在臍部,有時也在臍部外側發生。
2.1 濕度不適。田間濕度太高或太低,土壤水分供應失調或不穩定都會造成病害發生。尤其是辣椒結果期間,土壤干旱、供水不足時,幼果和青果臍部大量失水而引起組織壞死。土壤干旱導致土壤中鈣離子移動性降低,擴散速度減慢,根尖幼嫩部分生長受阻,根尖吸水量減少。土壤干旱還會使植株內產生大量草酸,與鈣形成了草酸鈣,降低鈣的有效性。田塊在干旱氣候環境下供水不足,水分蒸騰量大,使辣椒根系吸水受阻,也會造成果實中原有的水分被葉片奪走,引起果實大量失水,果肉壞死而造成辣椒臍腐病發生。
2.2 鈣吸收低。辣椒栽培過程中,偏施氮肥,植株氮營養過剩,生長過旺,植株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和硼,致使辣椒果實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引起臍腐病。使用未經腐熟的生糞,肥料施用過多、距根系太近等,都會引起燒根,使根系吸水受抑制,造成生理缺水,發生臍腐病。
2.3 高溫缺鈣。天氣溫度高時,棚內溫度更高,高溫條件下,葉片蒸騰作用大,大量的鈣元素都流向葉片,輸送到果實的鈣元素比較少,引起臍腐病發生。
2.4 管理不當。夏季溫度較高,在強光的照射下,露地蔬菜光合作用降低,蒸騰作用加強,如果蔬菜種植密度小,或水肥管理跟不上,就容易使果實暴露在強光之下,造成辣椒、番茄等臍腐病和日灼病混合發生。辣椒定植期間有機肥施用不足,致使辣椒植株在生長后期從土壤中吸收的鈣素不能滿足辣椒果實發育的需要,也會引起辣椒臍腐病發生。
3.1 土壤改良。辣椒栽培時,選擇保水力強的沙壤土進行種植。如土壤堿性過重,適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性能,增強其保水能力,提高辣椒植株抗性。
3.2 均衡供水。種植田塊土壤濕度不能劇烈變化。生長季節,平時田間管理中要適當多澆水,以防雨季土壤水分突然升高。在結果后均勻供水,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長時間積水。避免在干旱高溫的中午澆水。
3.3 噴施鈣肥。在辣椒結果后1 個月內,是鈣吸收的關鍵時期。可對其果穗上部的莖、葉、果實全面噴灑葉面肥。可葉面噴霧1%的過磷酸鈣,或綠芬威3 號1500 倍液,或0.5%氯化鈣3000 倍液,或5 mg/kg 萘乙酸3500 倍液,或0.1%硝酸鈣及復硝酸鈉4200 倍液。噴施時間選擇在辣椒初花期,間隔5 ~7 d 噴灑1次,連續噴灑2 ~3次,可避免發生臍腐病。
3.4 科學管理。辣椒定植時,注意帶坨移植,保持根部不損傷,以免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植株生長過程中要適時摘心,促進生殖生長,避免植株徒長,使鈣的吸收更多轉入果實內。在辣椒結果期間要適當疏果,控制結果數量,避免果實之間對鈣的競爭。在辣椒果實膨大期,為了防止土壤溫度過高產生病害,可選擇在地面鋪稻草或覆蓋塑料薄膜,也可大大降低辣椒臍腐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