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鄒愛云
琉璃鋪絲作為山東博山的傳統手工藝,曾經享譽四方,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歷史的更迭,掌握琉璃鋪絲技藝的手工藝者越來越少。當代社會琉璃鋪絲手工藝者及其傳承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鋪絲是一種傳統工藝。將玻璃液體融化,然后拉成細絲,形成鋪絲。鋪絲可以用來制作觀賞品和屏面等材料,選擇已經溶化了的玻璃液體,拉成細絲后備用,清理制作案,在上面刷上一層清水,在水上面鋪上一層玻璃絲,鋪設時應該斜面鋪設,然后用空白畫紙鋪上一層,再鋪設第二層絲,和第一層絲相互交叉,接著用紙條將玻璃絲周圍圍住,保護玻璃絲,最后加上邊框,就成為一個鋪絲書畫作品。鋪絲工藝起源于博山,在清代中葉興起,被用來裝飾神廟。清末民初,博山琉璃業生產的鋪絲量達到最多,還向海外出口,更有一些有名的工匠,被國外請去傳授技術。
淄博盛產琉璃,琉璃是其一張歷史名片,讓淄博被世界所熟知。琉璃從歷史長空中,穿越古今,締造出很多的傳奇作品。其不僅將自己所具有的巨大魅力散發出來,感染世人,還向世人闡述琉璃在歷史傳承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和辛苦,表明創造出時代佳話的不易。博山被青山綠水所環繞,具有豐富的物質,盛產生產琉璃的原材料,還孕育出一代代能夠冶煉琉璃的匠人。在明末清初時,更是生產出多種琉璃材料,如水晶、正白、映青,還有一些屏風和手鐲等琉璃制品。
琉璃鋪絲一直延續至今,從明朝開始,流動在各個王朝更迭之中,在人物游戲之中一直延續和發展,是淄博的一種象征。琉璃是經過冶煉而形成的,將琉璃料放入冶煉爐內進行熔化,然后使用鐵杖,將琉璃纏繞到鐵樁上,通過拔制形成。琉璃絲料顏色均勻透明,呈現光亮,用于裝飾一些藝術品,可使藝術品更高雅。利用琉璃絲來制作畫屏,首先先用絲料作為底,然后鋪上之前做好的畫圖,之后再鋪上一層琉璃絲,在四面鑲嵌框,增加一些顏色。使用琉璃鋪絲制作的作品,能夠產生更高的藝術價值,能提高作品的藝術品位。高超的繪畫內容加上琉璃鋪絲的裝飾,共同將作品的品位和價值提升。在現代社會,一些人會使用琉璃鋪絲的條幅和屏風作為結婚和商店開張的賀禮。很多電視劇中,在清代商戶開張時,客戶送高檔的鋪絲屏風來作為賀禮,兩人相互交流,顯得場面比較和諧,能將祝賀的情感更全面地表達。
清代末年,博山有很多家貨莊都在生產和經營琉璃鋪絲制品,當時也涌現出一批鋪絲繪畫的藝人,這些藝人進行鋪絲繪畫時,多以雪景、花鳥、山水和仕女為主,并且當時也十分流傳這種繪畫。一直到1920年,玻璃絲爐還在一直延續,最出名的有8家,他們生產的鋪絲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有一些出口國外,如日本,更有一些琉璃工匠被聘到日本傳授鋪絲琉璃技藝。直到1960年,鋪絲技術逐漸沒落,到1964年因為生產競爭終止生產。自此開始,起源和發展于明清時代的琉璃鋪絲藝術被人們所遺忘。
1.傳承之人
近年來,琉璃鋪絲工藝在部分琉璃世家傳承人的努力和堅持下,重新恢復了昔日的鋪絲技藝并使其發揚光大,全國各地的藝術展上都出現了琉璃鋪絲作品。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感悟和審美進行結合,堅持在實踐當中探究和發展弘揚琉璃鋪絲藝術,在創作中結合自身的經驗,并通過走訪和尋找,整理出傳統的博山琉璃鋪絲的文獻資料,堅持經驗與學習相結合,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了傳統繪畫和鋪絲技術所組成的宮廷鋪絲工藝,同時又創造性地將鋪絲技術和琉璃藝術進行有機融合,實現了在傳統鋪絲上繪制琉璃藝術品的重要突破,使得鋪絲技藝有了較大發展,琉璃鋪絲工藝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堅持美麗來自生活的理念,凸顯琉璃藝術品所展示出的亮麗和高雅,取材于生活中最平凡的激情。人們喜歡用藝術的形式將一些場景進行還原,所以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外師造化,中的心源”,琉璃鋪絲藝術讓手工藝者有機會展示自己,將自己內心的絢麗通過鋪絲藝術全部表現出來,在這里有藝人對人生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有對生活的熱愛。手工藝者認真感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將這一切化作靈感,用鋪絲藝術來將這些表達出來,可以說是在用生命來展示鋪絲藝術,一切創作都是以情感為驅動,實現情感和鋪絲藝術的有機結合,做到完美的統一。
2.傳承之路
鋪絲工藝中的重點就是拔絲,這也是難點。如果是長的鋪絲,需要先在噴槍上融化,然后兩人合作,用燈工拔絲,長達7米;如果是短一點的鋪絲,就用小鉗子從料棒中融化拔出細絲,和粉絲一樣,甚至更細。手工藝者在用小鉗纏繞琉璃絲時,步伐一定要輕盈、小心,這是為了保證琉璃絲截面圓挺,琉璃絲能夠做到粗細均勻。如果只是需要稍短的鋪絲,只需要從一面拉出絲頭,然后快速展開雙臂,這個過程氣勢十足,琉璃絲線處于雙臂之間,雖然很細但是比較晶瑩。
鋪絲作品都具有非常飽滿的情緒,并且其結構設置也很鮮明,使用的色彩也比較艷麗,再加上鋪絲的效果,會讓整個作品肌理更加明顯,效果更好。原本抽象的肌理,在流光的照射下,變得十分形象,這會加深繪畫作品本身的氣韻,給人帶去一種自由的想象空間,是手工藝者獨創的一種表現手法,使得繪畫變得更加靈動,意境豐富。琉璃鋪絲作品的創作靈感都是源于生活,將一些生活內容進行還原,并借助自然景物和景觀來展示和諧的美。
3.傳承發展
琉璃鋪絲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例如,人物作品類型較多,性格各異,有的是溫柔賢淑的女子,有的是霸氣威武的帝王。但是多數作品都是以顯示女性的淡雅和溫柔為主,這些女子在琉璃絲的襯托下,顯得溫柔端莊,每幅琉璃鋪絲作品布局嚴謹,形象鮮明,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更注重對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突出和表現,抓住人物的形象,彰顯人物個性。琉璃絲用于鋪設畫面時,還融入了西方的繪畫特點和結構等元素,將人物更加形象真實地表現出來,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
手工藝者一直對琉璃鋪絲領域進行不斷探究和耕耘,在鋪絲藝術中,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充分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如用山、水、樹、云等,為作品創設出一種磅礴的意境,給觀者營造一種置身于畫中的感覺,從而使觀者享受自然山水帶來的輕松愉悅之感。例如,筆者的作品《萬里長城》曾獲得設計創新金獎,也是琉璃鋪絲技藝在當代恢復之后在國內第一次獲得大獎,作品以鋼鐵長城來顯示解放軍的莊嚴和威武的形象,用金黃色作為主調,展示解放軍為我國帶來的和平、貢獻的豐功偉績。筆者將解放軍的渾厚形象和靈動人物進行統一融合,通過自己的視角,將歷史和文化的感悟傳遞出來,彰顯愛國的情感和理念。
希望通過對琉璃鋪絲技藝的分析和研究,推動琉璃鋪絲技藝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使這項傳統手工藝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