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永軍

《龍珠》
紫砂朱泥壺興起于北宋時期,時至今日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一直深受中國文人墨客的喜愛,壺身造型中又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在壺身與造型的設計中都凝結了我國不同時期文化的縮影,是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特色。紫砂壺有著極強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給人以無窮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樂趣。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紫砂朱泥壺的藝術特色也有其時代感,它造型的不斷變化便是適應不同時代的審美價值觀。如今的紫砂壺藝術家也在嘗試著不斷創新,鏤空技藝與紫砂壺的結合,便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既契合了現代人的審美,又滿足了當代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
鏤空技藝是一種雕刻手段,指的是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具有數千年的傳承歷史,采用鏤空技藝雕刻出的物品,在外表看來是一幅完整的圖案,但是里面的內容卻別有洞天,有的是空心的,有的是鑲嵌著鏤空物件,其展現出豐富的形式感。鏤空技藝本質是“通透”?!巴ㄍ浮敝械摹巴浮敝帘?、至細、朦朧、透明,“通”是實在的貫穿式,是自然界普遍的物理性質—通透性。這種朦朧、實在與中國傳統哲學和藝術中的“虛”與“實”相對應。這種鏤空技藝從古至今一直被廣泛應用于木雕、石雕、玉器等雕刻領域里,采用鏤空技藝完成的雕刻作品具有強烈的層次感,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強大。
隨著時代的變遷,鏤空技藝已被人們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包括服裝設計、工藝品制作、建筑景觀設計、裝飾品設計等,在這些領域中鏤空技藝深受設計師的喜愛,由于考慮到紫砂壺的實用性,人們往往不會把鏤空技藝運用到紫砂壺中,如今筆者將鏤空技藝融入紫砂壺制作中,對于設計領域來說也是一次大膽創新,繼而達到了全新的效果。
把鏤空技藝應用到紫砂朱泥壺中有著特殊的講究,尤其是在鏤空圖案和樣式的設計上,更是需要挖空心思。首先,圖案的風格特點要具有精細感卻不失具象圖案,傳統紫砂壺的圖案樣式很多都是來自自然界的呈現,尤其是一些山川河流、動植物和建筑物等場景,其中大多數紫砂壺都是采用自然場景作為圖案雕刻到壺身上,這些圖案具有極強的靈動性,而且很多場景都是來自現實生活中的,這讓人們拿在手里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一眼看去通俗易懂,形成的圖案也相對精巧細致、中規中矩。其次,圖案的風格特點要具有灑脫感,要有一些抽象的圖形,抽象圖案只是將具象事物進行形狀、顏色以及元素的提取,對于事物本身的形態是模糊的,更多是用情緒和表現概念去設計圖案,最終以點、線、面的色塊形式表現出來。很多人說,抽象圖形的制作是簡單的,但是在鏤空雕刻中其實是最難的,這是因為雕刻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圖案圖形的藝術特色,又要把圖案雕刻出來,這需要很強的功底才行,而抽象圖案具有隨意性,這就使得壺身的風格也變得個性化十足,而雕刻中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出現問題,雖說現代的很多匠人都喜歡用具有隨意性的抽象圖案進行設計,希望以此展現出桀驁不馴和與眾不同的主題,但這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鏤空技藝在紫砂朱泥壺的應用具有多種方式,其中既可以全壺進行鏤空雕刻,使得壺身具有凹凸深陷的層次感,增加創作的神秘感,又可以在局部進行雕刻。例如,在壺身、壺腰、壺嘴、壺背等部分,起到增加層次、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造型上整體采用鏤空技藝雕刻的很少,雖然它可以增加壺造型的視覺沖擊力,但是卻與紫砂壺數百年的理念不符,因此鏤空技藝在局部應用則是上上之選。壺身局部融入一些鏤空技藝,起到對整體紫砂壺的烘托、陪襯以及畫龍點睛等作用,使壺身造型錦上添花,更能博得消費者的眼球。局部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是強調作用,突出強調壺身的某個部位,展現壺身整體的亮點所在。一般是應用在壺嘴、壺肩、胸部、腰部、背部等中心位置,采用比較精細的深雕、淺雕鏤空和挖空鏤空,將紋樣進行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或增加一些特殊的圖案使鏤空工藝細致精美,增加壺本身的立體性和結構性。 另一方面是完善作用,使壺本身更加完整,具有錦上添花的效果,也可以彌補壺身造型的缺陷,形成若隱若現的性感之美,能豐富壺整體的層次感,突顯出壺身特色。
紫砂壺與鏤空技藝相結合的方式,突破了傳統紫砂壺的制作限制。捏塑、鏤空都是筆者擅長的技藝,尤其是鏤空,純手工鏤空做紫砂泥線條難,容易斷裂,作業面易干燥,所以需要常噴水,但噴水不當又會使作業面報廢,所以鏤雕基本功要扎實,手勁鏤雕要心到、手到,然后在壺身雕刻時一氣呵成。另外,鏤空設計圖案也是很難的一道關,雖然電腦里設計很容易,但在坯體上施稿就難了。例如,金錢紋是由多個重疊圓組成的圖案,每個圓位置要放得正確到位,位置偏了就不好看了,從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朱泥制作大品壺(即300cc左右的壺)是很困難的,這里面需要有極強的基本功,因為朱泥收縮比大,行里話叫:“泥性不聽話,易起趨”,還有便是口蓋不規整等都是困難因素,在制作中要面對無數的問題,沒有一項不是在考驗制壺人的心態。朱泥做鏤空壺,因要嵌入鏤空片,起邊線也很難做。這樣制作壺雖難,但也有好處,由于工藝復雜,能做的人很少,因此好認,別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例如,筆者所設計的《龍珠》壺就是采用這種方式,壺嘴用捏塑之法,雕塑“龍形”,壺把取圓形,象征龍尾的動勢,壺身則用純手工鏤空特技裝飾“歡天喜地,喜鵲登枝”,這在紫砂壺的制作領域中還是極為罕見的。作品《龍珠》壺巧用特技張揚個性,構成了光壺與鏤空特技相結合的創作特色。
綜上所述,鏤空技藝與紫砂壺的結合,既能體現兩者相輔相成的因素,又在矛盾和統一中找到傳統文化的風韻,還能表達出最貼近國際潮流的時代特色。紫砂朱泥壺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烙印,更離不開手工藝的加持。我國紫砂壺在發展的歷史長河里一直都處于燦爛時期,在當下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制作的過程中融入鏤空技藝使壺更具特色,無論是造型設計、裝飾色彩,還是材料搭配都變得個性化十足,鏤空技藝的應用也使壺的造型更加追求中庸的特色,強調以圓形作為設計的基礎,再搭配上一些簡單的裝飾紋,這也是為什么鏤空技藝的壺會受到大眾喜歡的原因。其實,融入鏤空技藝的壺不僅僅是技法上的突破,更是傳統的形式美法則和價值觀的突破,使得紫砂朱泥壺更具形式感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