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話說1618 年,俄國第一位尋找中華帝國的哥薩克探險家彼特林,歷經千難萬險闖蕩北京,見證了輝煌的大明王朝。
34 年后,順治九年(1652 年)4 月3 日,哥薩克遠征軍首領哈巴羅夫,頭一回在黑龍江見到來自中國內地的漢人。那時沙俄政府對明朝覆沒(崇禎十七年,1644 年)和滿清建政北京一無所知,哈巴羅夫見到來自內地的漢人方才知曉。
順治十二年(1655 年),俄國哥薩克武裝突進至黑龍江上游呼瑪河修建寨堡,清軍奉旨對盤踞呼瑪寨堡的俄軍進行武力驅逐,投入兵力達萬人(含北方部族武裝民兵),俄中雙方在戰斗中死傷逾千人。
清軍雖在烏扎拉村和呼瑪寨堡與俄軍交戰中敗北,卻給哈巴羅夫留下印象。他思忖道,最近數年,中國軍隊用兵詭譎而奇特,莫非此中國人非彼中國人也?
后來,他在黑龍江見到幾位來自中國內地的華人,便請他們坐下來喝茶交談。他通過交談得知,大明王朝已在呼瑪之戰十余年前,被李自成的義軍推翻。崇禎十七年,清兵自北方入關,對關內漢人實施“剃發易服”等高壓政策,還犯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廣州大屠殺等暴行。
時下,李自成殘部十余萬人已歸順明朝,仍在與清軍作戰。哈巴羅夫所見到的華人皆為“有反清復明思想”的人士。他們的講述,無論如何使他難以相信,彼特林34 年前親眼所見的、氣勢輝煌的大明王朝已經灰飛煙滅。
其實,哈巴羅夫打探中國改朝換代之事,也是他對華間諜使命的一部分。哈巴羅夫作為哥薩克武裝的首領和軍事間諜,適時評估中國政治形勢的變化對俄羅斯至關重要。所以,他便千方百計地偵察,并將戰報及時稟報沙皇。
那時,他終于弄明白,滿清入關推翻大明并在北京建立了清政權。滿人與漢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差異很大,但卻又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系。
這一信息對沙俄具有很高的情報價值,所以,哈巴羅夫在與內地華人談話后,立即寫信報告了上司。
果然,1675 年沙皇委派外交官斯帕法利正式前往北京,組建俄國駐華使館,哈巴羅夫的情報都派上了用場。斯帕法利是俄國著名情報官,他在出使北京途中,根據哈巴羅夫的情報,繼續在黑龍江沿岸深入收集有關中國的信息。
斯帕法利率領使團成員,跋山涉水前來北京上任。其手下的哥薩克親兵里,有一名華裔軍人名叫伊萬諾夫,是個漢族人,已在俄羅斯生活20 多年,精通俄、滿、漢三種語言。斯帕法利了解到他隨哥薩克軍南征北戰多年,對沙皇忠心不二,便將他提拔為翻譯官,還讓他在使團中教中文和講解中國國情。
伊萬諾夫在講述中,流露出對清政權的不滿。斯帕法利進北京時,清朝立足未穩,南方反清情緒高漲。伊萬諾夫企圖游說斯帕法利,使沙皇以俄中邊界沖突為由對華宣戰,一舉推翻清朝。
但斯帕法利認為,戰爭不符合兩國利益。他最終沒有聽信伊萬諾夫的慫恿,而是啟奏沙皇,提議俄國應“極盡所能,使沙皇陛下與中國博格達汗締結友誼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