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交通要素保持高位增長,截至2020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65億輛,其中汽車達到2.75億輛,駕駛人達4.5億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李江平表示,面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人民群眾對交管工作的新要求,公安部堅持問題導向、民意引領,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時,李江平強調,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總結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主動回應群眾企業需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優化營商環境,推出“異地辦”“便捷辦”“網上辦”,進一步推出12項改革新舉措,最大限度減輕群眾和企業辦事負擔,惠民利企、賦能發展,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10月22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12項交管改革新舉措,于11月20日起正式實施,為保證新措施順利啟動、精準落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已制定配套制度規范,組織信息系統升級,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做好實施準備。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項:推行摩托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申請人可以憑借居民身份證在全國范圍內任一地申領摩托車駕駛證,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
第二項:推行摩托車轉籍異地通辦。對辦理摩托車轉籍登記的,車輛信息網上轉遞,申請人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辦理。
第三項:試行私家車登記持身份證全省通辦。在12個省(區)試點推行非運營小微型客車登記持身份證通辦,對本省戶籍居民內異地辦理新車注冊登記的,申請人可以憑借居民身份證直接申請,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者居住登記憑證。
第四項:推行二手車出口臨牌異地辦理。對二手車出口企業收購機動車用于出口的,可以直接申領臨時行駛車號牌;屬于異地收購車輛的,可以再機動車登記地直接申領臨時號牌。
第五項:擴大機動車免檢范圍。將6年以內的7至9座非運營小微型客車(面包車除外)納入免檢范圍。對非運營小微型客車(面包車除外)超過6年不滿10年的,由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兩年檢驗1次。另外,自出廠之日起超過4年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車,不享受6年內免檢政策。
第六項: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申請年齡。申請小型客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的年齡上限由70周歲調整為不做限制。
第七項:優化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申請條件。申請大型客車、牽引車駕駛證的年齡下限由26周歲、24周歲降低至22周歲,年齡上限由50周歲調整至60周歲。對相應記分周期滿分記錄,申請大型客車、牽引車、中型客車駕駛證的,縮短增加時間間隔。申請大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5年縮短至3年。申請牽引車和中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3年縮短至2年。
第八項:擴大體檢醫療機構范圍。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駕駛證業務需要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的,體檢醫療機構由縣級或者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擴大到符合健康體檢資質的二級以上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
第九項:便利殘疾人家庭共用車輛。對于持有C2小型自動汽車駕駛證以上(即:A1、A2、A3、B1、B2、C1、C2)的人員,可以駕駛上肢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便利殘疾人家庭成員及其他服務殘疾人出行的人員共用車輛。
第十項:推行道路運輸企業信息查詢提示服務。通過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向道路運輸企業推送交通安全風險預警提示。提供查詢本企業機動車和駕駛人交通違法、事故等信息服務。
第十一項:推行駕駛人交通安全記錄網上查詢。駕駛人通過“交警12123”APP可以查詢、下載近3年交通責任事故、準駕車型變化、交通違法和記滿分等記錄。
第十二項:試點機動車交強險信息在線核查。推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與銀保監部門機動車交強險信息共享。在試點地區車輛管理所辦理機動車登記、核發檢驗合格標志時,網上核查機動車交強險信息,申請人無需再提交機動車交強險紙質憑證。
10月22日公安部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將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申請年齡,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呼吁進一步放寬學駕年齡。因此,新規可以看做對老齡化社會的更好適應。


需要注意的是,新規規定對70周歲以上人員考領駕駛證的,增加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保證身體條件符合安全駕駛要求。車圖騰了解到,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老齡化國家的普遍做法。
此外,將優化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申請條件,申請大型客車、牽引車駕駛證的年齡下限由26周歲、24周歲降低至22周歲,申請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年齡上限由50周歲調整至60周歲。
與此同時,新規縮短了增駕時間間隔,申請大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5年縮短至3年;申請牽引車和中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3年縮短至2年。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劉宇鵬指出,這一調整,將方便更多群眾申請大型客貨車駕駛證,擴大職業準入范圍,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促進客貨運輸和物流行業健康發展。
此次改革針對機動車安全檢驗再推新政,此前實行6年以內非營運6座以下小微型客車免檢,新政實施后,7至9座非營運小微型客車(面包車除外)也將納入免檢范圍。
此外,上述車輛在免檢周期后,即第六年后車輛安全檢查由每年檢驗1次放寬至每兩年檢驗1次,即私家車10年內僅需上線檢測2次,分別是第6年、第8年。機動車所有人提供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憑證、車船稅納稅或者免稅證明后,可直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領取檢驗標志,無需到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據了解,上述安全檢驗僅適用于使用10年內的私家車,10年以上的私家車,仍按照原規定的檢驗周期執行,即10-15年的,每年檢驗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檢驗一次。
公安部方面介紹,該措施實施后,全國將有1.7億多私家車主享受到改革便利。
同時,公安部提示,也有兩種特殊情況:一是面包車實際使用中非法改裝、客貨混裝等問題比較突出,由此引發的群死群傷事故時有發生,此次暫不納入免檢范圍。二是免檢車輛如果發生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裝被依法處罰的,對車輛安全性能影響較大,仍需按原規定周期檢驗。
新規推出兩項便利摩托車登記考證的新措施,一是推行摩托車駕駛證“全國通考”,二是推行摩托車轉籍信息網上轉遞。
公安部介紹,近年來,公安部相繼推出摩托車全國通檢、新車免檢等措施,大大便利了城鄉摩托車主異地工作生活,目前已有142萬輛摩托車異地檢驗,766.4萬輛摩托車享受了新車免檢的政策,減少群眾交通、檢車費用大約10億元。
其中,“全國通考”是指,申請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證在全國范圍內任一地申領摩托車駕駛證,不需要再提交居住證或者居住登記憑證,進一步便利群眾就近、自主考試領證;而摩托車轉籍信息網上轉遞,是指對在全國范圍內辦理摩托車轉籍登記的,申請人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辦理,不需要再回遷出地驗車、提取檔案,車輛信息網上轉遞,更加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
公安部表示,隨著經濟要素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強,群眾在異地工作生活更加普遍。“全國通考”便利群眾省內異地購車登記,助推省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考慮到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交通結構不同等因素,這項改革先行在內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12個省(區)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