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楠, 林暉平, 黃富貴
(華僑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福建廈門361021)
貴重儀器設備作為高校的優質科技資源,是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核心保障,是衡量一所大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高校服務地方周邊兄弟院校、“三高企業”及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1]。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則是國家盤活科技資源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2]。2018 年10 月30 日,科技部海關總署印發《納入國家網絡管理平臺的免稅進口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辦法(試行)》,推動納入國家網絡管理平臺統一管理、享受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免稅進口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3]。這是國家在每年度科技部財政部開展的“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之后,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 號)文的又一重大舉措,貴重儀器設備這一高校優質科技資源共享備受關注[4-5]。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高校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受到較大沖擊。值得慶幸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現已轉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全面復工復產復學有序推進[6]。如何有效消弭疫情影響,有序恢復和推進貴重儀器設備這一優質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是擺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歷史考題,亟待思考。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人群普遍易感[7-8],出于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考慮,為全面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國家高屋建瓴,號召停工停產,各行各業積極響應,加之恰逢高校寒假,多數師生已離校返鄉,居家抗疫。囿于全國高校都推遲開學[9],高校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的供需雙方全都受到波及,疫情對共享工作影響巨大。
高校優質科技資源共享的校外用戶多為大中小型企業、科研院所及周邊高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①部分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度過疫情難關,節省開支,暫緩科技創新研發;②科研院所多為事業單位,出于安全考慮,多數用戶(研究人員和學生)也都居家隔離,科研工作暫未全面開展;③周邊高校本著對師生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原則,均暫緩開學,僅剩少數留校師生在校內開展科研活動。基于此,貴重儀器設備使用需求大幅減弱,我校2020 年第1 季度貴重儀器設備共享校外用戶使用同比下降90%以上。
優質科技資源是高校開展科技創新、實現發展的重要基礎,貴重儀器設備共享發展至今,校內師生依然是資源共享的主力軍。在疫情迅速蔓延的情況下,全國高校都推遲開學,多數師生都就地居家避疫,僅有少數留校師生利用開放共享的貴重儀器設備堅持開展科學研究,校內用戶需求銳減。2020 年第1 季度,校內用戶的共享使用機時和樣品數同比下降50%以上,且預計第2 季度影響更甚。
高校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的供應方,貴重儀器設備管理員也暫時無法返崗工作,無法對設備進行必要的管理及運行維護,也無法對需要自主上機的師生進行培訓考核。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階段后,師生都將先后返校,儀器設備維護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學校出臺專項經費對共享的貴重儀器設備進行維修維護,全力保障設備正常運行,但為了避免人員聚集,師生的操作培訓仍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礙。
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是高校科技資源共享重要載體和渠道,平臺軟硬件建設至關重要。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為平臺軟硬件建設施工的人員由于其出行范圍廣、人員接觸頻率高等特點,應屬地政府和學校疫情防控需求,施工人員進校將履行相應手續,例如,軟件工程師從高風險區來得隔離2 周,大大影響施工進度,因此工程師無法抵達學校現場溝通部署軟件,平臺軟硬件建設受限。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做好開學前的預防準備和開學后的日常管理,是降低傳播風險、維護科技資源正常共享的重要手段[10]。
(1)校外用戶如何安全進校。①應積極響應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理順校外用戶進校流程,減少接觸又不影響用戶使用;②完善校外用戶自主上機流程,強化云端操作培訓;③借助社會物流體系,接收校外用戶樣品,安全消殺后由儀器管理員完成樣品測試,在線傳輸測試數據。
(2)安全有效提增校內需求。①嚴格遵守學校疫情期間實驗室管理細則,嚴格執行儀器室準入制度;②面向用戶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宣講和引導,認真做好儀器設備使用監管;③鼓勵返校師生預約使用儀器設備,早日恢復校內測試需求,全力支持教學科研工作開展。
(3)安全組織用戶操作培訓。①儀器管理員應切實做好儀器設備維護工作,特別是進口儀器設備的維護,當前全球抗疫形勢嚴峻,國外配件購買艱難;②疫情防控下,借助視頻會議等手段,理論培訓結合實操演示,開展儀器操作云培訓;③合理安排自主操作資質考核,理論要點線上考核為主,上機實踐操作線下分批進行,力避人員聚集。
(4)安全開展平臺軟硬件建設。①正確引導各單位利用學生暫未全部返校的時間空隙來加快平臺軟硬件建設,推進所轄儀器設備盡快加入平臺,享受信息化手段帶來的管理便利和安全;②對硬件施工人員實行嚴格入校審查制度,堅決執行屬地疫情防控規定,并做好應急處置預案工作;③平臺軟件建設則委托技術支持公司遠程研發,利用虛擬服務器進行遠程部署,驗收環節則可以采用云視頻會議形式進行,強化建設施工安全保障。
近年來,學校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貴重儀器設備共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對成熟,基本形成“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共享觀念日益普及[11]。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科技資源共享工作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基于現有成熟的共享運行體系,嵌入實驗室防控工作要求(見圖1),循科學合理的路徑,恢復和提升資源共享水平,提升貴重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

圖1 疫情防控下高校科技資源共享策略體系
創新是資源共享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后新冠” 時代,科技資源共享繞不開疫情防控,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資源共享,并從以下作為切入點。①健全校外用戶準入機制。由學校疫情防控小組指導,實驗室防控工作小組牽頭,制定合理全面的校外用戶準入方案。②構建校外樣品準入機制。面對疫情防控新需求,建立科學準入流程,將校外用戶利用物流體系輸送的樣品進行登記、消殺、接收、測試、數據傳輸和樣品無害化處置。③推廣疫情防控責任機制。基于“誰管理誰負責”“誰接單誰負責”的原則做好儀器室、儀器設備和樣品的合理預消殺與安全處置工作。④完善用戶培訓機制。定期舉辦用戶儀器操作培訓,創新理論講解和實操演示相結合線上培訓,實行持證上機、提前申報準入和上機安全責任書簽署制度,引導通過考核的用戶獨立安全地使用儀器設備[12]。
疫情防控全體一盤棋[13],協調發展是科技資源共享的必經之道。①在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協調各二級平臺加強組織領導,壓實管理責任,做好疫情防控,夯實資源共享基礎。②在明確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同時,鼓勵機組人員積極進行開放共享服務,協調好疫情防控和資源共享二者間的平衡;③以國家和各大部委通過的疫情防控政策、法規等文件為準則對缺乏疫情防控觀念和共享觀念的儀器設備管理者進行協調溝通,引導其正確認識問題,轉變觀念,科學合理開展科技資源共享。④平臺軟硬件建設的關鍵環節是與保衛處協調好施工人員的入校資質申請報批和施工公司本身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制定,全面疏通平臺建設中的阻塞現象。
綠色發展決定高校科技資源共享的方向,是全社會對優質科技資源共享向往的重要體現。①疫情防控和資源共享都呼吁綠色共享文化。“綠色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是人們在經歷了發展中破壞和污染了環境的陣痛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化[14],用“綠色文化”引領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科技資源共享恰如其分。②防疫廢棄物的綠色處置。疫情防控期間,切實加強儀器室垃圾分類并及時清運,做好口罩等廢棄防疫用品分類處置。③開發綠色環保的宣傳方案。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疫情防控知識則隨之迭代更新,因此應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用線上綠色環保方式實時進行疫情防控和科技資源共享宣傳。④科技資源自我造血功能的鍛造。科技資源共享收入中的一部分可以用來補充疫情防控期間的運行消耗、防疫物資損耗、儀器設備維修、開放基金等配套經費,使資源共享可持續運轉。
開放發展是科技資源共享的核心要求和重要途徑。①疫情防控期間的資源開放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應主動對接校內外用戶,做好政策宣傳和規定解釋,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做好科技資源共享工作。②緊隨疫情防控信息化腳步,以推動共享平臺對接學校疫情防控“每日健康報告”系統,開發兩個系統用戶實時互認對接端口和異常用戶報警等功能。③及時更新各地健康碼和i廈門的二維碼,嚴格落實校內外用戶和施工人員準入制度,服務共享平臺運行和建設工作。④在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首頁與區域內其他平臺互相開放友情鏈接,便于疫情防控期間,師生查詢使用校內暫時沒有的科技資源。
共享發展是科技資源的核心目標。①疫情防控期間,資源共享原則應堅持由自愿申請加入向強制要求加入轉變。符合共享條件的貴重儀器設備的開放程度原先是“暫不共享/院內共享/校內共享/校內外共享” 等,原則上為自愿申請加入,依照國家政策法規,應轉變為強制要求開放共享[15]。②疫情期間繼續以新共享原則推進資源共享。由于多種原因桎梏,學校共享平臺已入網的668 臺貴重儀器設備中,在線開放的為364 臺,其余311 臺僅作離線開放,共享程度亟待深化。故應以新共享原則為指針,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時間和空間資源,推動各二級平臺大力促進儀器設備在線開放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③全流程多手段促進科技資源共享。以科技資源的購置可行性論證、政府采購、驗收入賬、日常管理、共享管理、檢修維護和報廢處置的全過程為主線,促進科技資源服務學校、政府和企業的科技創新需求。④依托實時動態可視化監察軟件狠抓疫情防控。科技資源實時動態可視化監察軟件可將共享系統的實時動態數據信息推送至管理者后臺界面,實現儀器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瀏覽。頂層管理者可利用遠程視頻監控管理模塊實現遠程監察,有利于管理者監督設備管理員疫情防控規范、使用人員操作規范性和保護儀器設備的安全性。學校于2014 年建成福建省首個校級貴重儀器設備共享平臺[16],目前平臺已累計提供樣品測試服務數達25.1 萬個(次),共享機時達到11.4 萬h,結算使用費達534.7 萬元,設備使用效益明顯提升。科技資源共享為教學、科研及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滿足了校政企的創新需求,貫徹落實了高校科技資源服務社會的理念。
由“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組成的新發展理念是意蘊深刻、五位一體、融會貫通、辯證統一的,符合高校科技資源共享和平臺發展規律,是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和“后新冠”時代高校科技資源共享的指揮棒、紅綠燈,以其引領高校科技資源共享恰如其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高校科技資源共享應以師生用戶生命健康安全和疫情防控為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及時調整策略,以資源利用為價值導向,創新共享體制機制,疏通障礙,克服困難,綠色可持續地實現優質科技資源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