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強
近日,有英國媒體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境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雖然印度軍方18日對此予以否認,但也讓神秘的“微波武器”成為受到關注的熱詞。實際上,微波武器并非科幻小說中的武器,美國等軍事大國不僅發展了用于鎮暴的非殺傷性微波武器,還擁有反無人機微波武器和進攻性的微波武器。
低功率微波可鎮暴
可以驅離人群的微波系統并沒有那么神秘。美國在2007年就曾公開過一種名為“主動拒止系統”(圖1)的非致命性微波武器。該系統可以發射95GHz的毫米波窄波束。該波束的能量可穿入人體皮膚約0.4毫米深。數秒內目標便感到一股高熱,人群離開波束時高熱感覺即消失。據稱,2秒鐘的照射足以將皮膚加熱到54攝氏度。而50攝氏度時,疼痛會使人迅速離開照射區域。由于主動拒止系統采用低能量波束,使人感覺高熱,但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盡管2010年美軍在阿富汗部署了這款武器系統,但由于擔心反美宣傳攻勢,該武器系統一直未在戰場上使用。2012年俄羅斯的報告披露,莫斯科附近的第12中央軍事技術研究所也在研發類似武器。
中國有關公司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也曾展出過類似鎮暴系統。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中國公司展出的WB-1型防暴拒止系統就類似于美國的主動拒止系統。報道稱,這款防暴拒止系統的有效范圍為80米,但增大功率后,范圍能擴大至1公里。珠海航展公開資料顯示,這家中國企業也在研發應用于海軍艦船的拒止系統。報道稱,如果有效范圍達到1公里,這款武器系統就可幫助中國提升非致命性對峙手段。
反無人機的好手
近年來,無人機,特別是無人機蜂群作戰逐漸成為關注熱點。很多國家為此開發了多種反無人機武器,而微波武器也已經在反無人機領域嶄露頭角。
2019年9月,在沙特石油設施遭到無人機群襲擊后,美國《大眾機械》網站報道稱,美國國防部越來越傾向于研發微波反無人機技術。報道稱,美軍方已采購一款可使用能量脈沖擊落敵方無人機群的“相位炮”(PHASER)微波武器系統,并對它進行為期一年的評估。報道稱,美國空軍斥資1628萬美元購買了一套“相位炮”高功率微波系統原型機,用于在美國境外進行實地測試評估。此次測試“預計將于2020年12月20日前結束”。報道稱,相位炮利用微波破壞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重量小于55磅,飛行高度在1200英尺至3500英尺之間,速度在100節至200節之間。它通過倒錐形波束發射射頻,它并非用熱量燒毀無人機,而是通過突然爆發巨大能量,干擾或燒毀無人機的電路。
美國空軍此前還公布了THOR武器系統(圖2),這是美國空軍為應對小型無人機蜂群威脅而開發的一型微波武器。THOR系統發射高能、高頻電磁波束,可以擊中波束內多架無人機,適用于攻擊無人機蜂群。THOR已在科特蘭空軍基地完成效應測試,并在白沙導彈靶場開展試驗,2019年9月美軍組織了THOR全能力驗證。THOR系統通過發射高功率、短脈沖微波使無人機系統自身的電子設備失效,進而“擊落”無人機。該系統由C-130等運輸機實施空中運輸,并可快速組裝。
專家表示,高能微波武器主要是將微波能量聚集在很窄的波束內,形成功率高、能量集中且具有方向性的微波射束,以極高的強度照射目標,干擾或損壞目標設備的電子元器件,使其失效。與防空高炮和防空導彈相比,具有反應速度快、單發成本低、近似無限打擊等特點,還能對部分空域實施面殺傷,因此對付數量大、體積小、飛行速度較慢的無人機群具有明顯優勢。
美高度重視進攻性微波武器
除了用于鎮暴和反無人機,美國還研制了進攻性微波武器CHAMP(反電子設備高功率微波先進導彈)。波音公司作為該系統主承包商提供機載平臺和系統集成。2011年9月,波音宣布CHAMP導彈在猶他試驗訓練基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其中高功率微波系統未被激活,但導彈定位了多個仿真目標及坐標,確定導彈飛行過程可控。2012年10月,CHAMP在猶他州試驗訓練基地進行了1次飛行試驗。1枚導彈對靶區的建筑物發射高功率微波,并射向建筑內部設置的計算機和電子系統。微波武器沒有對建筑物本身結構造成破壞,但僅幾秒鐘后,計算機的顯示器就出現黑屏并徹底癱瘓。最終,CHAMP成功破壞建筑物中的計算機和電子系統,甚至導致記錄這次測試的攝像機都失靈了。
作為一種巡航導彈攜帶的微波武器,該系統能在防區外發射,遠程打擊。另外,CHAMP還能事先通過預編程規劃航路,一次可選擇攻擊多個特定目標。在2012年的試驗中,CHAMP在一小時內連續命中7個目標。這不僅讓該武器靈活性大增,而且極大降低了攻擊單個目標的成本。波音公司更是吹噓這種導彈“將科學幻想變成現實”,并且將“開創現代戰爭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