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最后兩個月的任期內會有哪些瘋狂舉動,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就臺美關系而言,一些反華勢力正在操弄所謂的“臺美高層互訪”,不過在島內輿論看來,這只會讓民進黨當局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9日報道,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18日舉辦“挑戰時期下的美臺伙伴關系”在線研討會。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圖米稱,美方應該增強對臺灣的“外交支持”,建立“高層間常態性往來”,此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臺就是很好的范例,因此美國也應該作為東道主邀請蔡英文訪問華盛頓。圖米還鼓動美方進一步推動美臺經濟關系,特別是在貿易方面,他本周將在參議院提出支持美臺自由貿易協定的決議案。民進黨當局還算清醒,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9日就此回應稱,臺灣跟美國在各層級、各領域友好往來一向是“外交”工作的重點,但是關于蔡英文訪問華盛頓這點,“目前沒有規劃”。陸委會也稱將持續以務實的態度,“穩健深化臺美各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
與此同時,有關美國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訪臺議題也在島內發酵。據《中國時報》報道,國民黨“立委”曾銘宗16日在“立法院”詢問臺“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如果特朗普與蓬佩奧在卸任前訪臺,“外交部歡不歡迎?”曾厚仁公開表示歡迎,稱“沒有理由拒絕”。曾銘宗又假設特朗普下臺前宣布與臺“建交”,曾厚仁反問道,“有什么不好呢?美國政府跟臺灣建交,這個不好嗎?”至于“特朗普下臺前,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一事,曾厚仁也是一個勁地表示歡迎。曾銘宗為此質疑曾厚仁沒有注意到臺美關系牽動兩岸關系,沒考慮到可能的后遺癥。臺“外交部”隨后發布新聞稿稱,有關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訪臺等假設性議題,“目前并沒有相關規劃,也未曾與美方就這些事項進行討論”。
值得警惕的是,蓬佩奧日前公開在采訪中宣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國民黨“立委”高思博認為,這其實讓民進黨當局進退兩難。他說,如果以特朗普的性格,“在卸任前訪臺,民進黨又將如何接下這燙手山芋?就我個人認知,應該是沒能耐接,就算接了,后續也難以處理”。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18日撰文稱,拜登兩個月后就要走馬上任,臺“外交部”更沒有這個膽量邀請特朗普或蓬佩奧訪臺,否則恐怕會吃不了兜著走。但問題是,在特朗普、蓬佩奧都急于留下“反中遺產”的狂熱情況下,倒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屆時蔡英文當局恐怕還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文章直言,最感到尷尬的不是別人,正是急于與特朗普政府撇清關系并與拜登新政府修補關系的蔡英文,熱烈歡迎固然不妥,委婉拒絕又太過現實。
中時電子報稱,民進黨過去4年的“聯美抗中”即使獲得特朗普政府支持,仍無法跨越一中紅線,證明“仇中”路線已經失敗。與此同時美國大選大勢底定,特朗普政府理應處于“跛鴨”狀態,但仍然動作不斷,從蓬佩奧宣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到宣布臺美于20日舉行“經濟繁榮伙伴對話”,讓兩岸關系再掀波瀾。文章認為臺灣今天面對的挑戰并不僅限于兩岸關系,卻主要源于兩岸關系惡化,如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臺灣傳統產業及金融業必然造成沖擊,若不能跳脫意識形態的窠臼,修補兩岸關系,臺灣將繼續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在國際社會更加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