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
1959年,35歲的芒格遇到了29歲的巴菲特,兩人一見如故。從1978年起,芒格擔任巴菲特的副手至今。在這近半個世紀中,盡管投資界偉大的公司不斷涌現,人才輩出,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他們兩人的執掌下,始終在業內是一座屹立不倒的高山。
巴菲特說:“我們在一起共事那么久,從來沒有爭吵過。”雖說如此,并非兩人就一個“腦袋”,在性格上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
比如說話,巴菲特喜歡講寓言和民間故事,溫和且注重講話藝術。在伯克希爾的年會上,巴菲特總會滔滔不絕、眉飛色舞,一講就是兩個多小時;待巴菲特講完,芒格的典型反應是一動不動、面無表情地說:“我沒有什么要補充的。”有時也會說上幾句,一旦開口,多是鋒芒畢露,快言快語,直指要害。

在生活方面,巴菲特打扮隨意,西裝顯得太大,襯衫領口敞開,還常常穿著一件劣質的毛衣,一條破舊的長褲,一雙磨損得破舊的皮鞋。芒格則衣著光鮮,西服、領帶、皮鞋不會有絲毫折皺,更不會有一丁點兒污漬。
在經營理念上,巴菲特注重獨家經營;芒格卻早就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合作關系。除了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擔任副職之外,芒格同時也是位于美國洛杉磯每日期刊公司的董事長、Costco公司的董事。
雖說兩人有這么多相異之處,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讀書。巴菲特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終生都在閱讀。他大量閱讀了數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和文學等書籍。還能做到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融會貫通,應用到投資上去,取得最佳的投資回報。芒格也是從小就喜歡讀書,即使后來成為律師,忙碌之余每天仍然給自己留一個小時讀書。即便是現在,快100歲的他依舊對讀書興趣不減。
巴菲特說:“芒格的思維跨度比我寬得多,他每年要看幾百本傳記,還能全部吸收并記住。”芒格說:“在這投資領域中,若沒做過扎實的閱讀功夫,我不認為你可以成為真正優秀的投資人,而我也不認為有哪一本書可以為你做到這些。”這段話說的既是巴菲特,也是在說他自己,同時還是對朋友的一份忠告。
多讀書,讀各個學科的著作,已成為兩人共同的“行為習慣”。在芒格推薦的書中,既有傳記類書,也有自然科學書、社會科學類書和財經類書,共計50多部。
他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也許,正是讀書這一共同愛好,讓芒格和巴菲特都擁有聰明強大的頭腦,也使兩人一起共事那么久,從來沒有爭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