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成 王東勃
摘要:近年來,冀東油田南堡聯合站再生氣管線頻繁產生穿孔問題,文章主要從生產的參數、工藝特點,以及再生氣組分等方面,針對此類管線投產后服役時間相對較長,井口流程及管線出現腐蝕穿孔等問題的原因展開細化探討,同時,探尋腐蝕穿孔的原因,進而開展針對性的處理操作,收獲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管線;腐蝕問題;頻繁;介質
引言:在2009年下半年正式開展管線的應用,經由測量問題部位邊壁厚度的方式,分析出相應部位和周邊的管壁產生了較為顯著的薄化情況,同時伴隨著坑蝕、點蝕問題。經由初步分析斷定上述情況出現和管線內部雜質、氣體等沖刷管壁相關的可能性較大,此類問題也稱之為沖刷腐蝕。
一、沖刷腐蝕
(一)概述
沖刷腐蝕主要指的為金屬表面和腐蝕流體間,因高速相對運動影響,出現的金屬損傷類問題。一般處于流速較低或者靜止的腐蝕介質內,腐蝕影響相對不明顯,但在腐蝕流體進行速度較大的運動期間,會導致金屬表面可以發揮保護作用的膜層遭到破壞,例如腐蝕產物膜或者表面膜等,具體而言,膜層逐漸薄化,或者因加速影響,導致金屬腐蝕速度加快。
由此,此類問題是基于腐蝕和流體沖刷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一般在一些海洋工程或者在臨海區域內進行建設的工程中,出現的可能性和頻率較高,同時,在一些能源、油氣生產等工業領域的各類過流部件和管道中,也時有發生,多會在運動流體內的合金或者金屬上表現出來。
沖刷腐蝕對管線的葉輪、肘管、泵、彎頭、換熱器進出口等位置產生的影響較為嚴重,具體而言,由于這些位置通常會出現流體速度或者方向改變等,或者紊流增大的現象。受沖刷腐蝕的金屬,表面會出現一些馬蹄狀的痕跡,或者溝槽、凹谷等,如果受腐蝕影響,但表面沒有腐蝕產物堆積,且呈現光亮狀態,則是由于流向的影響,一般是按照流體局部流動方向或者表面不規則產生的紊流,導致彎管或者相關部位出現較為顯著的局部腐蝕,導致管壁薄化速度加快,甚至引發穿孔問題。
(二)作用機理
沖刷腐蝕主要是將流體自身機械作用、流體對電化學產生的腐蝕影響,和兩者的相互作用當做基本特點的。沖刷會加劇腐蝕的影響,并加快腐蝕作用。具體而言:
其一,促使傳質的速度加快,利用去極化劑,將金屬表面堆積的腐蝕產物清除。
其二,受高流速影響,壓應力和切應力發生改變,由于氣泡或者多相流動固體顆粒產生的沖擊影響,導致表面膜層出現薄化、碎裂等問題,或者經由局部能量提高、塑性變形等,產生應變差異電池,進而促使腐蝕影響更為顯著化。
其三,部分保護膜脫離表面,使得新鮮體暴露出來,孔和膜之間形成電偶腐蝕作用。
二、影響因素及腐蝕原因分析
據相關統計顯示,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由于流程管線投產后,服役時間長,井口流程及管線多次出現腐蝕穿孔問題,具體穿孔位置多為彎頭附近。2016年10月,出現于換熱設備出口管線彎頭圍邊區域,管壁出現薄化問題,坑蝕、點蝕位置較為密集;2016年11月,出現于換熱設備出口管線彎頭圍邊區域,管壁出現薄化問題,坑蝕、點蝕位置較為密集;2017年2月,出現于換熱設備出口爬坡管線彎頭圍邊區域,管壁出現薄化問題,坑蝕、點蝕位置較為密集;2011年3月,出現于換熱設備出口爬坡管線彎頭圍邊區域,管壁出現薄化問題,坑蝕、點蝕位置較為密集。
(一)因素列舉
和基于其他應力作用影響的腐蝕類問題照比而言,可對此類腐蝕問題產生影響的因素,繁瑣性更高。不僅包括材料自身機械性能、構成成分、表面的粗糙性等,也包括pH值、硬度以及介質溫度等,甚至還有流部件結構、流體狀態及流動速度等[1]。
1.多相流
在流體內具有固體顆粒或氣泡的情況下,和單相流相比較來講,所形成沖刷腐蝕的影響更為明顯,同時,會導致臨界的流速大幅降低。
2.流速
通常來講,流動速度的提升,會導致沖刷腐蝕的影響大幅提升。
3.流態
流體流態具體包括湍流與層流兩種,針對第一種來講,屬于非穩態流,壓強及流速等通常會發生一些不規則的改變,是損害性較高的一種流態;第二種流態下,流體的質點混雜且互補,軌跡線互為平行狀態。
(二)具體原因
管線的直徑為150mm;運行介質屬于天然氣;運行壓力處于1.7到1.9Mpa。每小時可產生氣體量為8000標方。
1.流速計算
基于S=3.14×r2能夠得出,基于標準狀況下,此管道內氣體的流速是每秒124.3m;基于PV=nRT能夠得出,基于壓力為1.8Mpa的條件下,天然氣流速是每秒6.78m[2]。
根據壓力的大小,可將壓力管道劃分成:其一,超高壓管道,即壓力超過100Mpa;其二,高壓管道,即壓力大于10Mpa,且小于或者等于100Mpa,建議氣流速度不超過每秒30m;其三,中壓管道,即壓力大于1.6Mpa,且不超過10Mpa,建議氣流速度每秒處于10到15m之間;其四,低壓管道,即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Mpa,且不超過1.6Mpa,建議氣流速度每秒處于5到6m之間。
2.細化分析
其一,從腐蝕表現特征方面。穿孔管線的表現特征包括:內部腐蝕;腐蝕位置多為彎頭或者臨近區域;穿孔位置附近區域的管壁出現薄化現象,厚度只達到1到2mm左右;腐蝕區域周邊出現較為顯著的坑蝕、點蝕的情況,管壁出現淚滴狀、溝槽等表現。上述腐蝕特點和沖刷腐蝕表現特征完全相符。
其二,從運行介質方面。首先,管線運行期間,再生天然氣于彎頭位置周邊會出現流動方向改變的情況,極易引發湍流形成,進而加速沖刷腐蝕。其次,近年來,因上游設置的一些脫硫設備中的很多脫硫劑流入了天然氣管道內部,導致管道中的一些粉塵顆粒經由壓縮設備進入到過濾分離設備中,對其中的濾芯造成了較為明顯的腐蝕性影響,使得濾芯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隨后,相應顆粒會進到分子篩中,因此類設備的間隙較窄,會導致顆粒過多的集中在上端位置處,如此一來,在分子篩再生的同時,氣流和脫水吸附氣流的方向不同,所以分子篩上端位置中的一些粉塵進入到管線內部。氣體在離開分子篩后會帶有較多的水分,粉塵顆?;谒肿饔?,出現板結、固化等問題,導致氣體內產生二相流,從而使得沖刷腐蝕影響愈發顯著。由此,管線存在沖刷腐蝕基礎性條件。
經由上述對腐蝕表現及運行介質的分析,能夠得出,此類穿孔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天然氣將脫硫劑粉塵顆粒帶至管線彎頭周邊位置中的管壁,形成沖刷影響而造成的。
三、預防措施分析
結合上述原因分析,可通過如下措施加以預防:
其一,優化設計,增加管線直徑,減少氣體的流動速度。計算后得知,倘若利用DN200管線替代原有管線,氣體的流動速度可降低45%左右,和之前的每秒3.8m存在較大差距。
其二,盡可能的防止惡劣湍流的產生。于分子篩再生的同時,對其前后流程開展緩慢的導通操作,以降低湍流出現可能性。于管線彎頭位置盡量的選擇低度數的彎頭,有助于大幅減少惡劣湍流產生幾率。
其三,在來氣管線上添設霧化水洗設備,促使天然氣內的粉塵顆粒能夠被阻攔在入口的分離設備處,以降低脫硫劑等顆粒進入到過濾分離和壓縮設備中,對相關設備造成影響[3]。
其四,縮減過濾分離設備更換濾芯的間隔時間,降低甚至完全消除濾芯被腐蝕后,脫硫劑顆粒進入到分子篩中對其造成不良影響。
結論:綜上所述,經由上述措施的應用,針對管線開展的防沖刷腐蝕相關操作取得了較為優良的成果。在一年的期間內,針對管線中出現穿孔問題可能性較高的部位開展細化檢測,沒有發現相應部位出現薄化的問題,管線也沒有再出現過腐蝕穿孔的問題,但因跟蹤調查時間尚短,因此,還需要展開進一步的觀察和探究。
參考文獻:
[1]李志斌.一起儀表空氣露點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技改處理[J].瀘天化科技,2017(04):197-199.
[2]陳鵬軒,張井魯,鄧全文.新疆某天然氣處理站分子篩脫水橇投產故障分析及處理措施[J].中國石油石化,2017(08):166-168.
[3]張超凡,李振偉,胡東平.HXK-5000/8型分子篩純化系統再生流程壓力高原因分析及處理[J].深冷技術,2016(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