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超
[摘要]本文分析了某型飛機副翼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對副翼操縱系統中各個部件的性能進行了分析,本文重點針對副翼開度值超差的問題,總結了數次該故障的原因,列舉了修理中多發性、易干忽視的問題,讓修理人員掌握維修副翼調效機構的核心技術,供修理人員參考,以提高航空裝備維修質量。
[關鍵詞] 副翼 調整片效應機構 副翼開度超差
一、副翼操縱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副翼操縱系統由前、后駕駛桿及不可逆液壓助力器、調整片效應機構、載荷感覺器、搖臂、拉桿、支座燈傳動桿系組成。副翼操縱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操縱駕駛趕控制左右副翼的差動偏轉,使飛機產生繞x軸的圍轉力短,控制飛機的橫向運動。
副翼操縱系統的主要組成:
(1)副翼液壓助力器。
副翼液壓助力器承載由副翼舵面上氣動力產生的全部鉸鏈力矩,使鉸鏈力矩不能回傳到駕駛桿上。
(2)載荷感覺器
用來模擬飛行狀態下的橫向操縱桿力,為飛行員提供合適的桿力的感覺。
(3)調整片效應機構。
在飛行中可根據需要用它來減小或消除載荷機構作用在駕駛桿上的力,以減小飛行員的疲勞。因此調整片效應機構起空氣動力調整片的作用。
二、副翼操縱系統的主要電氣附件
1. 副翼調整片效應機構DG-XXF
副翼調整片效應機構DG-XXF主要由直流電動機、減速機構、中立信號燈裝置等組成。當ZD-X-1型電動機與飛機上的電路接通時,通過電機帶動減速部件,使工作桿做軸向運動,絲桿又經過另一對齒輪帶動螺桿旋轉,從而使裝在螺桿上的滑塊做軸向運動,當工作桿移動到中立位置時,鑲嵌在板組件上的導電片同時與一對固定觸點接觸,使中立燈電路行程回路,從而使指示中立燈點亮。
當飛行員欲消除左壓桿力時,可將駕駛桿上的“四位”開關向左(右)撥,調整片效應機構的活動桿縮入(伸出),帶動安裝在飛機4B肋處的搖臂針旋轉,使載荷機構的活動桿左(右)移,從消除左(右)壓桿的力。見圖2。
三、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故障現象1】:中立燈虛亮。
【故障分折】:在產品內場檢驗和總裝調試時,常常出現中立燈虛亮狀況,讓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無法確定調校機構是否處于真正的中立位置,中立信號燈是由板組件與雙彈片觸點控制的,當工作桿移動到中立位置時,鑲嵌嵌在板組件上的導電片同時與兩個彈片接觸,使中立燈電路形成回路,使中立燈點亮,如圖2所示。
【故障排除】在滑塊滑動過程中由于滑塊抖動和彈片壓力不足,常常出現虛接觸,導致接觸電阻過大,長時間還可造成跳火花,嚴重燒壞觸點。修理時,要仔細檢查板磨損情況及彈片的壓力大小,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彈片觸點鍍銀處理。
【故障現象2]:內場調試時,調校機構收放行程已經達到最大值,機上調試時,副角度超差。
【故障分析】:內場調試時,收放行程以中立燈的中介位置作為參考點,如圖3所示,XX飛機維護手冊上記載的調整方法如下:先向左扳動開關,使儀表板上的中立位置信滅(調校機構連桿縮入),然后向右扳動開關,在信號燈亮的瞬間,立即停止撥動,此時即為調整片效應機構的中立位置。
對比以上兩條描述,不難發現內場和外場在調校機構的行程參考點選取上是有差別的。機上調試是以調校機構放出時亮燈的第一點作為參考點。而內場是以中立燈的絕對中介位置作為參考點。中立點的不同選取,造成總是有半個亮燈行程的誤差,這半個亮燈行程的傳遞到副翼舵面上,就會出現副翼開度超差。
【故障排除】:1.內場調試時,盡量在工藝允許的范圍內,將收行程擴大半個亮燈行
同時盡可能保證亮燈行程在0.7mn左右,既保證誤差小,又使得有足夠的亮燈區間使飛行員易于找到中介位置。調整亮燈行程的方法可以使,雙彈片重合的公共部分縮小。.
2. 調效機構的機械中介位置長度為267.8mn,此尺寸應精準控制,如果偏差過大,會使桿系傳動比失衡。
3. 外場調試時,注意搖臂不要串件,改變原機桿系傳動比。
三、總結語。
以上是對副翼操縱統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的分析。結合實際修理經驗,對副翼操縱系統主要附件-調整片效應機構的修理進行總結與分析,掌握副翼調校系統的組成原理、了解系統內各附件的關聯,才能在修理時少走彎路,保證修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