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研究06Cr18Ni11Ti鋼在控制加熱溫度和變形過程兩個變量情況下對晶粒度的影響。初步得出結論通過溫度和變形過程控制可以實現鍛件晶粒度的提升,由于晶粒度和力學性能存在正相關的聯系,因此可以提高06Cr18Ni11Ti鋼力學性能,從而滿足技術要求。
關鍵詞:06Cr18Ni11Ti鋼;加熱溫度;變形過程;晶粒度;力學性能
引言
06Cr18Ni11Ti不銹鋼被廣泛應用在航天航空、軍工機械、核電工程等眾多領域,其優秀的金屬特性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選擇合適的鍛造工藝,能夠獲得更優質的奧氏體型不銹鋼,滿足客戶要求同時促進機械制造業獲得更快的發展。
1 實驗原料和技術要求
1.1 化學成分
試樣料取自客戶產品余料,化學成分見表1。
1.2 技術要求
鍛件的具體技術要求見表2。
2 試驗方案
試樣料共分為4件,尺寸全部為Ф150mm×100mm,依次編號SY001~004。分別采取4種鍛造工藝,鍛件成型尺寸均為60mm×60mm×490mm。
鍛造工藝一:SY001坯料電阻爐功率升溫至1180℃,保溫1h,750Kg空氣錘沿長度方向拔長至60mm×60mm×490mm,終鍛溫度控制在750℃,鍛后空冷至室溫。
鍛造工藝二:SY002坯料電阻爐功率升溫至1180℃,保溫1h,750Kg空氣錘沿長度方向拔長至95mm×95mm×L,空冷550℃后回爐加熱至900℃,拔長至60mm×60mm×490mm,終鍛溫度控制在700℃,鍛后水冷至室溫。
鍛造工藝三:SY003坯料電阻爐功率升溫至1180℃,保溫1h,750Kg空氣錘沿長度方向拔長至60mm×60mm×490mm,終鍛溫度控制在870℃,鍛后水冷至室溫。
鍛造工藝四:SY004坯料電阻爐功率升溫至1180℃,保溫1h,750Kg空氣錘沿長度方向拔長至95mm×95mm×L,空冷600℃后回爐加熱至950℃,拔長至60mm×60mm×490mm,終鍛溫度控制在690℃,鍛后水冷至室溫。
3試驗結果
每種鍛造工藝試樣料分別在同一方向切取低溫拉伸、高溫拉伸、金相試樣,按要求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見表3、表4、表5和圖1。
4 結果分析
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鍛造工藝不同所得出的試驗結果有細小的變化,鍛造工藝一、三對比得出:終鍛溫度不同對材料的性能也有一定影響。鍛造工藝二、四的目的在于使試樣料一火次變形后的晶粒度保持住,防止再結晶的發生。然后在900~950℃之間進行第二次變形,其仍然有≥2.5的鍛造比,從而可以細化晶粒。根據實驗結果表明,鍛造工藝二、四能夠鍛造出晶粒度更高的產品,其相對應的高溫力學性能有明顯提升,因此通過選擇合適的鍛造工藝可以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
5 結論
本次試驗采用的是同種原料不同鍛造工藝的實驗方法,獲得不同晶粒度和力學性能的產品,其中通過控制再結晶+低溫強化+靜態再結晶方案能夠實現細化產品晶粒的目的。因此06Cr18Ni11Ti材料為了獲得更高的晶粒度,可以選擇控制再結晶+低溫強化+靜態再結晶的鍛造方案,從而實現客戶要求。
參考文獻:
[1] 鍛工實用技術手冊[M].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李集仁,楊良偉主編, 2002
[2] 鑄態304奧氏體不銹鋼熱變形條件下動態再結晶組織特征研究[J]. 葛東生,劉潔,范光偉,趙曉東,姚小飛. 鑄造設備研究. 2008(05)
[3] 鍛造工藝學[M]. 機械工業出版社, 張志文主編,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