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建紅 劉毅



摘要:電梯外層站處作為人們上下電梯必經之路,他的大小和安全不但影響著上下電梯的人員,更影響著電梯的安全運行。本文就電梯侯梯空間不足形成形式、造成的危害和一些處理措施進行了梳理和探討。
關鍵詞:侯梯空間;侯梯空間不足;電梯救援;電梯安全運行
近年來電梯的普及發展為大眾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物建設的迅猛發展,安裝電梯的建筑物也隨之增多,但是隨著電梯總量的增加以直接入戶電梯為代表的層門外侯梯空間不足的電梯也逐漸增多, 層站外侯梯空間的安全問題也隨之凸顯。
近期,各地由于層門外侯梯空間不足引發的電梯安全事故為我們敲響安全警鐘。電梯的安全運行狀況,日益受到政府部門和廣大百姓的關注,電梯的安全乘用與科學管理關乎社會和諧與民生發展,而電梯外層站處作為人們上下電梯必經之路,他的大小和安全不但影響著上下電梯的人員,更是電梯的安全運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現行的建筑相關標準中,對于電梯機房、井道、候梯廳等都有相關的要求,在GB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還有對候梯廳的深度有詳細要求(見表1),本文結合現行標準和作者的一些見解從層站外侯梯空間形式和層站外侯梯空間不足對電梯安全方面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一些闡述。
一 層站外侯梯空間形式
造成層站外侯梯空間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根據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建筑設計階段考慮不周導致建筑物墻壁與層門距離過近。此類電梯多數是在設計期和建設期對標準規則把握不全而形成的,當建筑物設計建造完工后,難以通過二次施工的方式改變其結構形式。后期整改難度很大。(如圖1)
(二)房屋開發商以電梯入戶(直接入戶或刷卡入戶)等方式為賣點在設計時沒有預留層門外的公共侯梯空間,其中不少電梯停靠層站只通往住戶的進戶門廳而不直接連通消防通道(或建筑物樓道)。有些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由于原建筑結構限制難以使電梯層門外與樓梯通道連接。(如圖2)
(三)不同層站的使用單位為了加強安全性而在層門外或層門附近加裝卷閘門、防盜門從而使層站外侯梯空間不足,有些甚至直接將卷閘門、防盜門安裝在層門立柱上,不但有擁堵傷人隱患,而且容易困人,對救援造成影響。此類情況的電梯在檢驗過程中應當根據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中相關的要求進行拆除、改造。
二 層站外侯梯空間不足對電梯安全方面的影響
不論是建筑設計原因還是后期人為加裝的卷閘門防盜門,或者是直接入戶的電梯都面臨救援通道不暢通等安全隱患,在電梯在日常使用、維護保養、定期檢驗中也存在很多使用缺陷與安全隱患,具體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救援通道不暢
隨著電梯利用率的不斷提升、設備的使用老化,電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相應的故障。電梯在故障困人后,由于候梯空間不足救援人員無法及時到達困人層站,往往導致事態與事故升級, 尤其是直接入戶電梯,所謂直接入戶電梯是一種候梯空間為“零”的特殊結構電梯,設計、開發的房產采用電梯直接入戶(刷卡直接進戶)的房屋結構,其中不少電梯停靠層站只通往住戶的進戶門廳而不直接連通消防通道(或建筑物樓道),救援人員或維修人員要到達電梯停靠層站,無法借助消防通道(或樓道)實施救援,只有在有住戶在家的情況下,借助住戶的房間,才能到達施救的層站,一旦業主家中無人,將無法到達救援層站。通常境況下,在無法就近平層放人的情況下,松閘盤車操作實施困難,救援人員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的松閘并盤動盤車手輪裝置,方能將電梯轎廂放至基站,并開門放人,無機房電梯救援操作由于救援人員無法直接到達控制柜所以更為復雜,此過程耗時較長。而且長時間的對曳引機進行松閘操作存在安全隱患,如果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則認定為一般事故,此外被困人員長時間滯留轎廂也會產生焦躁情緒從而引發不可預測的情況。
(二)維保檢驗不便
電梯在維護保養以及定期檢驗中,維保人員、檢驗人員無法通過搭乘電梯方式便捷的到達機房,為維修、檢驗工作帶了不便。隨著侯梯空間不足的電梯臺量增加,通過“爬樓梯”的方式逐臺的從基站登上上端站,勢必會為維修保養及定期檢驗工作帶來很大不便。
(三)火災等特殊情況不便救援
建筑物發生火災時不能通過樓梯樓道接近及時施救,從而延誤火情,耽誤救援。
(四)無法就近平層撤離
電梯故障停梯、就近平層后,轎內乘客本應迅速撤離轎廂。但此時若電梯廳門關閉,乘客進入候梯廳后,不經過該層住戶的房間,將無法離開建筑物,(層門立柱上安裝卷閘門防盜門的電梯也容易出現此類狀況)若該層住戶不在家中,乘客無法有效撤離候梯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 應對處理方式
現行的電梯安全技術規范與國家標準中對電梯救援通道的規定尚不明確(尤其是侯梯空間不足的電梯)。各地的處理方式也不相同,對于監督檢驗主要要求各部門資料審核人員應在電梯監督檢驗審核階段或檢驗人員在現場檢驗初始階段通過了解觀察對入戶電梯及早察覺,根據情況分別處理。而對于定期檢驗主要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甄別不同情況分別處理,所以針對侯梯空間不足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處理
(一)對于能通過或有條件通過拆除、搭建外圍樓梯等手段處理的應當要求盡快處理解決。侯梯空間不足的電梯有很多危害和不便,并不能像宣傳的那樣“方便”使用,反而會帶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二)對于建筑結構限制或其他原因無法處理的應給出如下建議:
1、使用單位可以針對電源停電故障采取雙路供電或應急電源等預防措施,保證電梯在斷電等特殊情況下能安全平層。
2、使用單位應取消電梯故障就近平層功能,改為端站平層,對于入戶電梯,在救援時進入住戶家中救援十分復雜,不但牽扯私人空間問題還涉及住戶家是否有人的情況,故障平層改為端站平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樣的問題。
3、在電梯中設置視頻監控或者以其他方式能夠在電梯事故時明確電梯層門的位置,從而節省救援時間,增加救援效率。
4、使用單位可以與頂層業主溝通取得的進門鑰匙并且與其余樓層未存有進門鑰匙的業主溝通確保電梯需要救援時可以采取的措施(開鎖公司開鎖、破拆等方式)進入業主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層門外侯悌空間不足的電梯其形式雖未違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但由于救援通道不暢,在發生停電、電梯設備故障、建筑物火險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被困人員無法被及時救出,進一步造成人員、財產損失。該布置形式的電梯存在較大的隱患與風險,如果不采取措施進行整改,電梯應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勢必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此類電梯不應投入使用。建議由城建部門牽頭聯合政府職能部門,在房屋建筑設計環節予以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GB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S]
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S]
GB50681-2011 機械工業廠房建筑設計規范 [S]
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