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筱薇
摘要:工業廢水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進行相關生產作業時,應對排水系統的凈化能力做以充分檢測,而廢水中總磷含量的測定是其中重要檢測部分。本文依據實驗條件酸性體系對廢水進行預先處置,并使用抗壞血酸作為實驗還原劑,利用還原顯色原理對廢水中的總磷含量進行測定,為確保實驗結果絕對正確,使用到的實驗儀器、相關設備進行多環節縝密分析選定,最終得出可靠結論。
關鍵詞:廢水檢測;總磷測定;還原顯色
引言:廢水預處理是一項在排放前重要的凈化步驟,為確保城市各層級水體保持絕對安全,工業產業想要排放廢水需達到國家及當地的排放物測定標準,比如國家一級排放物標準、二級標準等。磷元素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農業中所使用到的化肥多數都含有氮、磷、鉀等微量元素,但化肥廠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較多含磷廢水,不經妥善處理便排放到城市水系管路中,將會使得水體富營養化,不利于水生動物生長,將嚴重破壞水體平衡,因此要對廢水中的總磷含磷進行測定,合乎標準后才可排放。
一、廢水總磷測定原理分析
水體富營養化在近年來被廣泛提及,歸根結底是因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起了不可調和的沖突導致,而為了實現習總書記強調的兩山理論,城市排放廢水標準應按照國家規定地面水的排放標準切實執行,確保廢水出水時的總磷含量達標,保護城市水體。
為將工業廢水總磷含量降低,首先應對總磷含量進行充分測定,當前所用方式是將待測水樣進行消解,但此過程中并未考慮到水樣PH值的影響因素,所以本文所做實驗在原有測定基礎上,加入了可調節PH值形式的實驗方法及相關變量、對照組,保證實驗能夠有其安全性、準確性[1]。中性條件下,進行對待測廢水水樣的顯色測定,實驗結果將更有說服力,另外實驗也考慮到了廢水環境的不同參數,從而在不斷對比中,確定了本文實驗最佳實驗測定條件。
通過對實驗步驟的大體規劃,歸納出兩條實驗難點方向,其一為廢水中的磷元素直接進行測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首先應將磷元素形式存在變為含磷化合物存在,并且可溶性較高;其二為PH值的反應條件下,應將數值調節為中性,采用比色法進行相關測定,本文實驗采用還原劑為抗壞血酸,比色階段使用分光光度計妥善處理。
二、 總磷測定實驗過程分析
2.1所需儀器及試劑
儀器的選用要經過多層篩選,選擇精準度高的儀器,比色階段選擇使用到的儀器為7220型號下的分光光度計。相關試劑的配比應遵循實驗實際所需配置,比如總磷的標準溶液,應為其考慮配置特性為含磷鹽類、可溶,因此選擇總磷標準溶液應在當天配置,且進行濃度充分稀釋,減少實驗浪費;鉬酸銨溶液的配置應選取酒石酸銻鉀作為初始原料,與硫酸溶液混合搖勻后,稀釋放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2.2實驗的具體步驟
實驗開始,首先選取待測定廢水水樣約20mL,與2mL硝酸溶液和1mL的高氯酸溶液進行錐形瓶內混合,使用蒸餾水將錐形瓶內溶液體積調至約25mL;然后在通風櫥內帶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將該溶液加熱使其充分消解,反應目測終點是水樣冒出白煙,當白煙不再生成時,理論中的該溶液體積只剩余約1-2mL,然后進行冷卻靜置,將該溶液PH值調至中性;最終將溶液定量轉移到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mL的鉬酸銨溶液和 3mL的抗壞血酸溶液,將容量瓶內溶液搖勻,室溫環境中靜置約10分鐘。
實驗的檢測結果以試劑空白組作為對比,使用1cm制式的比色皿,在710nm波長處,仔細測定其吸光度,實驗結果確定最大吸收波長基于溶液中的pH值較高,溶液顏色帶有黃色成分,使波長發生外移[2]。
三、總磷測定實驗結果研究
3.1吸收曲線的討論
關于吸收曲線的討論,在實驗結束后,可將各項結果數據進行統一展示,將數據的相關曲線做以圖像化的充分解析,可制得圖1。收取6ml的總磷標準溶液,放置在錐形瓶內,按照上述實驗步驟進行實際操作,可將待測定廢水中的總磷含量做以精準化測定,使用比色原理,可知在不同波長下,各處吸收程度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圖中的不同波長位置,其吸光值有較大差異。從圖中波峰可知,在710nm的波長位置時,待測廢水溶液中的數值最大,因此將該波長定為測定波長。
3.2水樣消解的討論
關于對廢水水樣的消解討論,需要從廢水的實驗處理方式進行分析,在測定過程中,水樣消解的示數顯示會有偏大或偏小的趨勢,因此在標準測定方法中,不對水樣進行PH值的相關調節,會產生一定危害,比如酸度過大,將會引起磷酸鹽的化合物被酸分解現象,由此將測定結果數據顯示變小,不利于結果統計。本文中的實驗選取了酚酞指示劑,用于實驗酸堿度調節中的判斷因素,當氫氧化鈉溶液不斷滴入錐形瓶內時,指示劑顯示紅色,顏色較淺,當加入硫酸溶液后,指示劑紅色褪去,由此證明PH值達到了中性,可進行后續實驗操作,并為最終得到準確實驗數據做以保障。
實驗完成水樣消解步驟后,進行吸光度的檢測可知,總磷含量在中性反應環境下的消解程度較大,對比未經調節PH值的消解程度,則兩者差異更加明顯。本文實驗中用到硝酸和高氯酸溶液對待測水樣進行消解步驟,由此也調節了PH值。
3.3還原劑相關選擇
采用過硫酸鉀法進行消解,這是在顯色還原方法中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不過此種方法也有其弊端,消解過程不能完全去將水樣中的有機物氧化,因此釋放出來的產物不夠完整,導致結果數據顯示將會偏小。硫酸肼、抗壞血酸均可作為磷鉬雜多酸的還原劑,使用硫酸肼時吸光度不太恒定,誤差較大[3]。而使用抗壞血酸還原顯色時吸光度恒定,結果較精確、穩定而且在配制溶液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甲酸,能充分延長溶液的保存時期,因此本文實驗選用抗壞血酸作為還原劑。
3.4顯色時間的討論
顯色過程往往很快便完成,反應速度較快,因此需要進行實驗操作的工作人員對其反應進程進行仔細、細心的觀察,當吸光程度3min后,趨勢逐漸放緩,而在達到30min前后時,反應程度已經趨于穩定,吸光度也達到了最終的恒定階段。因此在顯色時間的選擇上,討論得出時間應在10min左右為宜,此時吸光度達到較大平衡,且節省反應時間,不用等到耗時30min,得出數據較為準確,也盡量避免影響實驗步驟其他環節進行。
3.5工作曲線的討論
工作中的變化曲線應控制在試劑空白組作為參照組,實驗需要對照,因此進行工作曲線的分析時,將各個變量及對照組實驗結果,進行充分解讀,將得出最終精準度較高數據結果。吸光度的測定環節按照上文所述實驗步驟進行,在吸光度與待測定樣本濃度的二者關系中,能得到工作曲線。按照工作曲線數據可知,在顯色劑的使用量增加同時,該曲線的線性范圍得到了有效增加。
3.6結果的準確把控
關于實驗結果的準確把控,需要對實驗的各項分析方法、步驟流程進行仔細討論,最簡單的針對檢測結果是否準確的方法便是通過再一次試驗,該試驗采用的是使用抗壞血酸作為實驗還原劑,試驗測得結果無明顯偏差,由此可知,本文實驗分析方法可行,且精準度較高。
結論:綜上,對廢水總磷含量進行精準化測定,有利于工業生產實現經濟效益同時,保持對環境的相對友好。通過把控好測定過程中的吸收曲線、水樣消解、還原劑相關選擇、顯色時間、工作曲線等方面因素,能為總磷測定環節的分析方法做出較大準確度保障,使用顯色方式突出磷元素化合物存在總量,比色法測定時會取得較明顯效果,測定總磷含量后,針對不同條件施加除磷方式,最終實現工業產業廢水凈化至可排放標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韓惠芳,吳學貴,王一晨等.水質總磷測定中水樣的貯存方法及穩定性研究[J].工業用水與廢水,2020,51(02):85-87.
[2]湯敏慧,徐良,吳冬萍等.工業廢水中總磷總氮聯合測定的方法驗證[J].廣東化工,2019,46(11):192-193.
[3]顧奇龍,章金龍,魏輝榮等.工業廢水中總磷測定方法的對比研究[J].浙江化工,2018,49(10):4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