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軍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機械化問題面臨著重大考驗。本文從農業機械化中常出現的故障入手,著重對如何提高我國農業機械的維修水平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進一步使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長,達到農業生產成效顯著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農業機械;故障;維修
前言: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是重要的產業部門。因此,必須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正確認識農業機械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及時處理農業機械出現的故障,確保其正常工作,成為農業生產的一大助力。
一、農業機械常見故障
(一)出現異常噪音
農業機械有時容易產生噪音,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柴油發動機在作業時發生異常,產生噪音;第二,動力傳遞機構出現松動的情況或者間隔范圍過大,出現配合面噪音;第三,液壓系統的泵、缸體或管路不暢通,引起流動噪音;第四,機械的附屬部件裝配間隙的連接處不緊實,形成工作噪音。判斷發動機的異常噪音,可根據噪音的來源和機器的振動地方觀察發出噪音的位置,確定屬于以上哪種噪音,接著配合正確的方法對噪音進行處理。正常情況下,如果是由于連接松動產生噪音,這是簡單故障,農戶自己就可以進行處理。但若是發動機或液壓系統產生的噪音,必須去維修站用專業的維修人員解決。
(二)機械帶傷作業
機械設備雖然是無生命的,但也有其使用壽命。如果超過設備的使用年限,機械在工作時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當設備出現故障時,農戶不能及時進行檢修,反而繼續讓其作業,使機械傷情超過了本身的承受能力,超負荷工作,設備故障更加嚴重,大大縮短了機械的壽命。設備的保養也很關鍵,在使用過程中,機械內部容易進入沙塵,無法引起農戶注意,長此以往,積少成多,最后對各零部件的工作產生影響,
(三)零部件被磨損腐蝕
農業機械的大部分零件都是金屬材質,機械在田間勞作過程中,田間的水分、粉塵等加快了金屬零件被腐蝕的速度。金屬零件與空氣中的水分或酸堿性產生了化學反應,促使金屬表面的金屬結構丟失,產生腐蝕,被腐蝕的零部件還具有傳染性,污染周圍的零件,影響設備的使用效果。機械的正常運轉是通過個零件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實現的,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磨損。零件被過度磨損,會降低轉動速度,破壞齒輪。因此,農戶在使用機械時,要及時更換被磨損的零件,避免機械帶傷作業[1]。
二、農業機械維修建議
(一)提高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
維修人員技術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農業機械的維修質量,使農業機械的生產效率、使用壽命大打折扣。維修技術能夠對農業機械的使用年限和性能做出保障。如果維修人員不能準確掌握農業機械的內部結構,并且對維修要點認知不足,致使在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過程中,出現強拆、拆錯的的問題,不但對已經存在的故障處理不好,而且會對其造成更加嚴重的破壞,使農業機械的各個部位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最終縮短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導致其產出數量、質量都會降低。為此,提高維修人員的專業水平勢在必行。首先。相關部門可以邀請專門研究農業機械問題方面的專家,為維修人員適當開展關于農業機械維修方面的學習會議,在知識層面進行提升。其次,可以制定各種考核方法,設立不同的獎懲原則,促進維修人員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技能,使自身知識涵養顯著提升。最后,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人員眾多,很多農村或者偏遠地區還比較落后,機械化水平不高,對農業機械認識不到位。基于以上情況,國家應該適當的為偏遠、貧困地區分配專業能力較高的技術人才,開展培訓工作。把先進的技術、專業的知識傳遞過去,以便提高農業機械維修隊伍的整體水平。要想不斷提高現代化機械的農業種植,就應該從擁有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入手。現今,城市經濟高速發展,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及知識分子大量轉移,不但使農村人口急劇減少,而且勞動力不足,農業發展陷入僵局。只有雄厚的技術人才隊伍才能保障現代社會農業機械化的順利進行,農業產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二)注重農業機械的經濟價值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對農業生產效能或多或少的造成一些影響。面對這一問題,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科學分配,最大限度內發揮其價值。管理機械設備的應用部門,對每一臺農業機械進行試用,把功能完好的設備運往偏遠的農村地區,幫助偏遠地區的農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時間往往比較固定、集中,在農忙結束時,國家可以將分配出去的農業機械全部收回,派遣專業維修人員對每一臺機器進行檢查維修,對出現故障的機器及時修理,降低維修成本,從而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年限。還應該科學分配時間,使市場對農業的需求得以滿足,進而增加了農業生產的利潤。
各地區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不一樣,對農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國家需要采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方法,在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機械設備,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得到保證。與此同時,結合各地區的各種情況,積累經驗,合理操作機械,最大努力確保在農業種植中都可以使用先進的農業設備。比如:在一些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大型機械設備。而在山區或者地勢崎嶇的地方就應該采用小型方便的機械設備,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產值。農業的生產力提高了,經濟價值就得以實現[2]。
(三)培養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不僅是針對農業機械的使用人員,還包括負責設備故障的維修人員,只有農業機械的接觸者都有良好的安全意識,才能使農業機械在維修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保障。維修人員在修理故障之前,需反復確認動力、電源是否切斷,以免維修過程中機器突然運轉,給維修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比如:維修人員在焊接拖拉機的連接位置時,必須清理干凈油箱、油路中的燃油,若不清理直接維修,有可能發生火災。做好安全工作,既是對自身的負責,也是對附近居民、設施安全的保護。農戶在檢修設備前,必須仔細閱讀說明書,文化能力較低的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為檢修工作的安全性做好基礎。
(四)國家的大力扶持
目前,個別農業維修服務站存在分布不集中、面積較大的問題,對服務站的管理增加了難度,制度實施不完善、管理力度落實不到位,促使服務質量下滑,進而影響維修質量。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業機械的大力扶持,增強農業機械的工作機制,管理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改善維修服務站的現狀,提高維修質量。國家還應在農業機械維修方面投入資金支持,在改進和完善設備的前提下,研發功能更加齊全的新型設備,降低維修難度,利于維修人員更好的完成工作[3]。
(五)創新管理體系
農業機械維修水平的提升需要更健全的管理體系的支持。管理部門找準定位,依據機械自身特點,采取適宜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管理措施,對農業機械維修服務行業進行監督,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派遣相關工作人員傳達上級指示,將維修服務要求落實到位。違反相關規定或不聽從指揮人員,必須嚴懲不貸。做好管理工作,為提高機械維修服務質量及維修人員的專業水平創造良好的條件。
結論:農業機械的不斷普及,給農戶和維修人員帶來個更大的挑戰。在提升維修人員能力的同時,農戶也要注意設備的使用。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檢修、定期進行農機保養,以此延長機械設備的壽命并降低成本,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為我國農業機械水平的蓬勃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黃名山,陳水法.欠發達山區農機使用常見機械故障與維修方法[J].南方農業,2018,012(011):155-156.
[2]范天正.探討農業機械故障產生的原因及其維修策略[J].大科技,2018,000(007):186-187.
[3]張桂榕.農機使用常見機械故障原因與維修方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000(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