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權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不斷發展,農村人口對電力供給的需求不斷增加,對用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對供電企業的管理,降低電力損耗,有利于提高電力資源的運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本文對農村供電營銷線損管理中常見問題展開了探討與研究,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線損管理;電力供給;線路規劃
引言:線損是電流在工作過程中以熱能形式產生的能量損耗,是衡量電力企業經濟技術的重要指標之一,分為固定電損和可變電損兩種,是任何供電企業都無法規避的問題。隨著國家電網的不斷建設和改善,對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也在進行持續改進,減少線損有利于提高供電企業的營收和用戶體驗。
1農村供電線損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1.1供電公司的管理系統與組織架構存在漏洞
從目前情況來看,為農村地區供電的電力公司在管理系統上不夠科學,管理上存在漏洞。供電企業的組織架構也不夠全面,未能層層落實到最基層,問題的反映速度較慢。在操作過程中,供電公司缺少一個線損管理的監控平臺,對用戶的異常用電行為不能及時追蹤。
1.2 部分地區的線路規劃不合理
農村的供電企業在進行電網建設和結構優化過程中,沒有考慮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異,出現了線路規劃不合理、線路建設滯后、供電時間不合理、供電面積浪費等問題。其中一些欠發達地區供電公司的變壓器存在著極高的能量損耗,其中大部分設備容量不符合當地地區的實際要求,正常運行過程中無法產生配電負荷。這些問題造成了電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當地客戶也未享受到優質的電力服務。
1.3供電公司使用的電力計量方式落后
現在供電企業的進行電力計量時仍然在采用傳統模式,抄表、核算和收費三道工序缺一不可。這種傳統模式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比如用戶的虛報阻撓和人為破壞,人力測量時也無可避免的會存在誤差,整套流程既延遲了電費的發行又增加了工作流程的復雜性。
同時這種傳統模式也沒有考慮到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損壞和故障,如果損壞的電表與電流產生共互感,不能及時處理電力表卡盤,便無法精確計算期間流失的電量,將不利于線損的管理和統計[1]。
1.4供電公司硬件設備老舊落后
我國部分地區電網建造的時間很早,建設時使用的技術和設備也相對落后,例如高耗能變壓器與無功補償系統安裝的不全面,對電力損耗有很大的影響。供電公司的一些設備也較為老舊,嚴重低于現代的科學水平,這些設備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線損,而且操作困難,數值不精準,受到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另外,現在一些供電公司所使用的設備無法應對個別地區出現的偷電、漏電行為,對公司的營收情況有著較大影響。
2 對農村供電營銷中線損管理問題的建議
2.1優化供電公司的人員管理和組織構架
企業實行現代化管理,健全的管理系統和組織構架可以為企業的供電過程提供精準而強有力的支撐,對減小電力損耗、提高電力利用效率也有著明顯提升,同時還能從根本上杜絕偷電問題。
比如我國河南省方城縣供電公司就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新投異動和用電采集管控機制,對公司員工進行全面考核,并制定了相應的激勵制度。該公司還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并規定與用戶接觸時要保持禮貌,要爭取到用戶的合作。同時對用戶也建立了個人檔案,進行數據追蹤,與全國征信機制配合,加大了懲罰力度,對河南方誠縣地區的偷電、漏電行為進行了效果顯著的打擊。
2.2因地制宜改善供電線路和電網建設
將配電網與地區的線路經濟容量有效匹配,根據各地區的地理結構和客觀因素,因地制宜的進行電網配備。結合計算理論線損對高損、高浪費的線路進行科學梳理,并對一些線路不合理地區進行重新規劃。在地區線路規劃時應兼顧長、中、短期的用電需求,并且制定具體可行的規劃方案,保證短期能看到實效,長期兼顧發展。
科學選擇配電變壓器容量,規避小負電荷產生的耗費容量問題,減小過載帶來的損耗。提高變壓器運行的經濟價值,對負核進行均勻布置。對配電網臺區進行管理時,采取更加科學的手段,增加臺區首端運行電壓,確保末路電壓符合國家標準。對發展落后地區的低壓臺區進行積極改造,避免低壓線路產生大量損耗。
2.3推行科學的電力計量方式
供電企業應該加強客戶用電檢測,對電流、功率、電壓和平衡率的監控加大力度。推行電力計量自動化,結合大數據技術,進行分壓、分區、分臺、分線的管理與分析。調查分析各地區的地形、氣候、經濟規模,并建造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更高效的管理和更可續的規劃。各供電企業也應建造自己的數字化監控系統和終端數據庫,進行整體上的觀察和調控,使對線損的檢測更加準確,管理更加精細[2]。
2.4加強維護、引進先進的供電設備及硬件
供電企業應該積極維護各地區的配電變壓器及相關設備,實行周期性管理,化解管理不足,保證設備正常運行。還應該更換科學節能的配電變壓器,降低配電過程中的損耗的同時,適應不同地區客戶的用電需求。
供電公司應該加強對新設備的引進和對新技術的投資。在優化終端設備的同時,還要關注當前的科技水平,引用更加先進、節能的設備,例如,引用電子繳費終端、電力智能終端等高科技智能自動化設備,讓客戶可以更加輕松便利的繳費。引用實時監測報警系統,對各地區用電量實時監測,追蹤數據異常的客戶,嚴厲打擊偷電漏電行為。
結論:隨著科技進步與各地區的多樣化發展,人們對用電質量有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各地區供電公司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和組織構架,優化對客戶的服務。結合大數據等技術,建立線損管理平臺。也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客觀情況規劃電力管線,使用更加科學的計量方式,并加強設備和技術的資金投入。
參考文獻:
[1] 張睿.10kV配電網的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200+184.
[2] 楊春,劉霞.關于提高電力線損管理工作效率的分析[J].通訊世界,2020,27(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