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昊
摘 要:本文對《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有效的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汽車機械基礎;教學模式
引言
《汽車機械基礎》是汽車類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其內容包含了力學分析、汽車工程材料、汽車零件加工基礎、汽車常用機構、汽車常用機械傳動、汽車軸系零部件、液壓傳動與氣壓傳動、技術測量基礎等,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汽車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主要作用
1.1奠定專業基礎
對于汽車專業的學生來說,《汽車機械基礎》是其最先接觸汽車相關知識的基礎性課程之一,該門課程的內容涉及到了汽車專業所需要的機械原理、制圖、工藝學、材料學、力學、數控技術等多個方面,能夠為學生提供本專業的基本知識,為后期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2構建知識網絡
《汽車機械基礎》中對于汽車專業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綜合性的敘述,學生在學習這一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建立起對整個汽車專業知識的大致網絡構架,從而為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提供明確的導向和線索,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1.3培養創新能力
對于汽車專業的學生來說,其不能僅是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機械性的操作、運用,而是要能夠根據實際的工作情況進行創新和探索,從而更好的滿足崗位需要。在《汽車機械基礎》的學習中,學生對于相關專業知識的認知基礎和所建立起的知識構架能夠為其創新的實現提供重要的保障。
2.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高職院校的教育是以為相關崗位輸送實用性專業人才為目標,其教育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專業性和實踐性特點。然而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并沒有體現這一目標和特點,導致其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合理、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反映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上則表現為:教學方法不夠靈活,過于重視理論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充分,學生實踐能力差;學生實踐操作只是在進行機械、重復的模仿;學生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學習積極性較差,創造力、創新能力不強;學生對于專業學習后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等。
此外,對于高職院校教育來說,通過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其不僅能夠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為其未來走上實際崗位奠定基礎。然而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中能夠供學生進行實踐的教學設備相對較少,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實踐機會。教學設備的缺乏也是造成學生實踐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
3.1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
首先,高職院校教師在《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提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當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科學的途徑使教學活動能夠合理、高效的展開。例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通過建立三維模型向學生進行全面、直觀的展示汽車機械原理,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通過利用“微課”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再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例如,汽車專業中男生的比例相對較高,且大多數男生對于汽車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汽車發展歷史,國際賽事,國際汽車廠家發展歷史,汽車機械與汽車動力穩定性的關系等,即能夠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興趣,同時又能夠對其知識面進行一定的拓展。
3.2將教學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
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必須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在《汽車機械基礎》的教學中要積極為學生的爭取和提供實踐機會,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可以進行實際操作和體驗,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其能夠實際的面對汽車機械問題并學會如何良好的處理和解決。針對學校中部分教學設備不足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聯系學校與相關企業單位或工廠進行合作,讓學生到實際崗位中進行參觀、體驗和學習。
3.3增加職業規劃教學內容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解汽車專業的相關崗位和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興趣、志向所在,使其建立起明確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目標能夠為其學習提供巨大的動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進行職業規劃,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建立多元化考核標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課后的考核考察工作。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時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標準,對于學生的評價不應局限于單純的考試成績,而是要綜合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為其后續的專業學習和未來就業提供幫助。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基礎》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加職業規劃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考核標準,從而有效的推動教學質量的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梓中. 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分析[J]. 科技展望, 2016(23):225-225.
[2]李云. 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才智, 2017(21):183-184.
[3]劉利榮. 高職高專《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28):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