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裴鐵俠虎嘯琴探源

2020-11-21 07:40:50王莉
收藏家 2020年10期

□ 王莉

裴鐵俠(1884 ~1950),四川成都人,民國時期重要的川派代表琴人,先后成立了“律和琴社”“岷明琴社”,并有琴學論著《沙堰琴編》《琴余》等傳世。裴鐵俠酷愛古琴收藏,稍有積蓄便四處尋訪,傾其所有購買名琴①。所藏唐宋元明清等歷代古琴,約30 余張②。大小雷琴最為珍愛,曾仿制大雷琴,其琴室即為“雙雷琴齋”(簡稱“雙雷齋”)。除著名的唐“雙雷琴”,今可知者有唐“古龍吟”、宋“竹寒碧沙”、宋“酔玉”、宋“眉山清響”、宋“龍嗷”、元“浮香”、明“引鳳”琴,以及裴曉秋所述之“誦馀”“寒玉”琴③等,不足10 床。其中,宋“竹寒碧沙”、宋“酔玉”、宋“眉山清響”、元“浮香”、明“引鳳”琴藏于四川省博物館。宋“龍嗷”琴藏于四川大學博物館。唐“古龍吟”流落至上海④。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琴19 張,繼南宋“萬壑松風”琴⑤、清初“芥子園主人”琴⑥后,又發現了裴鐵俠之“虎嘯”琴,使現存可知的裴鐵俠古琴又增加了1 張,頗為珍貴。此琴,筆者曾有介紹⑦,然其名與承傳等皆不詳。那么,“虎嘯”琴是怎樣發現的,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曲折經歷,現詳述如下。

一、琴體概況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琴,仲尼式,編號6828(圖1)。通長123.4、隱間113.7、額寬19.5、肩寬20.8、尾寬14.7 厘米。肩部厚5.58、岳旁厚度5.33 厘米。面桐,底梓,木色褐黃,木質松軟朽舊。其形寬大敦厚,內腔空曠。琴面,凸起弧度大,弓圓、壁薄而有挖斫痕。漆色較均勻,無斷紋。琴底,稍外鼓,為雙層底板。漆色多樣,黑褐紅等色混雜疊壓,可見流水間牛毛斷。紅色髹漆呈現塊狀,浮于他色之上,修飾時間較晚。頭頸處殘斷。頸兩側可見木條拼接。頸內可見用于固定的木撐。長方形龍池、鳳沼,有竹木貼格。岳山、承露、尾托、齦托等皆紅木。焦尾、龍齦紫檀,軫池雞翅木。雁足構造最為特殊,由柱狀烏木與餅形象牙底座鑲嵌而成。象牙底座色沉發黃,雁足的時代,應不晚于明。參照雁足用材,此琴弦軫或為象牙。青玉徽(部分遺失),以岫巖玉制成。鳧掌后加。天地柱細,色白,木質較新,亦為后加。以琴頸內撐木、琴腹天地柱狀態、琴側拼接木條,以及琴底多樣的漆色與斷紋等,此琴或曾剖腹修復。雙層面板古琴有制,然雙層底板者少見。有琴家認為,此琴剖腹修繕時,增加了一層底板而成為雙層底板。值得注意的是,雙層底板材質松透,紋理相同,皆為梓木,木質、木紋、木色、厚度等一致,其用材或同源,雙層底板者是原作還是后加?尚不能肯定。若是原作,在筆者所見古琴中,開創雙層底板之先河。其造型寬大,琴面弓圓,配件考究,雖殘破朽舊,仍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淳樸與典雅。此琴斫制與后修等特征,為傳世古琴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不可輕視。

二、保存現狀

自原陜西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搬遷至陜西歷史博物館以來,館藏古琴皆存放于柜架之上,少有關注。2009 年,筆者整理館藏雜項時,取下所有藏琴,去除包裝,清理灰塵,對賬核實,考察琴體狀態等。此琴,頗為殘損,現狀堪憂。琴體各處狀況多多,如頸部殘斷、琴側破裂、琴面漆膜脫落翹起,以及琴底之漆色多樣,且有疊壓、挖鑿填補等等。琴頸處斷裂,導致琴頭與琴身脫離分開,斷面對接處可見白色的粘合物,同時以絲弦捆綁;頸側可見木條拼接,拼接處破裂,琴頸內可見木撐散落,木撐之上下面皆有膠狀物殘留,應為加固琴頸之用;琴面褐色,局部泛黑,有少許紅色塊狀的修補痕,琴面漆膜脫落翹起,露出大面積的木質胎體;與琴面相較,琴背漆膜脫落較少,但漆色復雜,黑褐紅等色疊壓混雜,并有流水間牛毛斷,頗為古舊。

圖3 裴鐵俠舊照,時任四川省司法司司長

圖4 岷明琴社

圖1 虎嘯琴

此琴之原始銘文分別位于琴底頸部中心,以及龍池兩側,皆被后髹漆層覆蓋,或被鑿挖填補后隱去。頸部中心長圓形區域內色淡,與周邊各色混雜的漆色不同,呈淺褐色,并有橫向的間距不一的斷紋,紋理散亂且不規則,與周邊均勻有致的自然斷紋相異。參見館藏南宋“萬壑松風”琴頸部特征,“斷紋有割裂,字在髹漆層下”,故此琴底頸部應有銘文。以古琴銘文規范,頸部銘文多為琴名(圖2)。其痕跡范圍判斷,琴名或二字或三字。紅外攝影顯示,頸部中心區域呈色淺淡,自成一體,與目測結論一致,但紅外拍攝僅有局部色差,文字不顯。龍池兩側有長條形灰色痕跡,為挖鑿后填以瓦灰等物質所致,因鑿挖、填補等人為干預,銘文無從辨識。依挖鑿填補范圍的大小,左側銘文字數較多。沼池改短,多余處填以瓦灰。縱觀琴體各處,此琴被多次修繕,如剖腹、重新髹飾、補漆等。 頸部殘斷,漆膜脫落尤甚。此琴殘損或人為外力所致,其受傷后的應對,也頗為簡單。如用石膏等物粘接斷面,以原琴絲弦捆綁固定等手法粗糙,非專業人士所為。

三、琴名由來

上述可知,因后修等人為干預,琴底頸部題銘,即琴名不顯,借助相關科技手段,仍難以辨認。故探知琴名,需另覓它徑。查詢來源,乃為“1950 年,李璠捐獻”。現狀欄目內標注為“殘缺”,表明此琴為李璠于1950 年所捐。捐琴時,琴體就已殘破。李璠(1914 ~2007),裴氏古琴的繼承人,于1939 年四川成都讀書期間師從裴鐵俠學琴,得授《高山》《流水》等曲,后裴鐵俠孫女裴曉秋又師從李璠學琴。那么,捐獻者是否就是裴鐵俠之弟子李璠,而不是同名者呢?1950 年,李璠到過西安嗎?把琴捐獻給成都,豈不更為方便?若真是裴鐵俠弟子李璠所捐,此琴又會不會是裴鐵俠贈送其弟子李璠之物呢?諸多問題縈繞,多方打問,謎底難尋。

2017 年,筆者受邀參加臺灣日月潭舉辦的2017 年“‘古琴、音樂美學與人文精神’跨領域、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偶遇香港琴家蘇思棣和四川琴家羅樂,他們認為捐琴者不可能是同名者,應該就是裴鐵俠之弟子李璠。之后,在青年琴家羅樂的幫助下,筆者聯系到了裴鐵俠之孫女裴曉秋。裴老師熱情謙遜,告知筆者確有此事,并找出李璠贈書籍《吳門琴韻》。此書是1996 年9 月為紀念《吳門琴社》成立十周年而編印?!秴情T琴韻》中刊發了李璠文章《憶學琴》⑧。文曰:“1950 年余應聘出川,51 年調任中國科學院工作?!庇衷疲骸皩W琴時期,鐵俠師遺一明琴,名‘虎嘯’,瑩堂師贈一元琴,名‘震動萬物’。出川時‘虎嘯’琴在車上被乘客擠壓毀,送存西安博物館?!饎尤f物’則安然無恙。”1950 年,李璠乘車出川,隨身攜帶了兩位恩師贈送的兩張古琴,因行李過大,乘客擁擠,形體較長的“虎嘯”琴,便遭到了沖擊撞壓,從而導致頸部斷裂,漆膜脫落,殘損不堪?!稇泴W琴》所述之捐琴人,以及捐琴時間、地點、現狀等皆與此琴來源信息吻合,同時該文還指出了琴名、時代與淵源等。至此,館藏6828 號古琴的承傳脈絡基本梳理清楚。1950 年,李璠攜琴乘車前往北京應聘,途中“虎嘯”琴遭遇意外。為保全此琴,沿途就地“送存西安博物館”??梢钥隙ǎ^藏頗為殘損的仲尼琴,就是裴鐵俠贈送其弟子李璠之物,即《憶學琴》所述的“虎嘯”琴,受損原因與現狀考察預測結果相符。

“虎嘯”琴送存之“西安博物館”,時稱“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1955 年,該陳列館更名為陜西省博物館。1991 年,“虎嘯”琴隨同其他可移動文物搬遷至陜西歷史博物館,隨后束之高閣。自1950 年捐獻此琴后,李璠再無緣相見,甚是遺憾。此琴時代,來源賬冊記錄為“清”,李璠《憶學琴》曰:“明琴”。其形敦厚,琴面凸起弧度大,琴底稍外鼓,琴背可見流水間牛毛斷。以形制,金蔚認為有“宋琴”特征。李璠鑒定資料中亦有宋琴之問。由形制、斷紋,以及李璠所記等,館藏“虎嘯”琴的時代非賬冊所注之“清”琴,其時代應不晚于明。此琴之斷代,另文探討,此處不予贅述。

四、師徒琴緣

裴鐵俠(圖3),原名玉鷥,字雪琴,又名裴鋼。曾兩度留學日本,就讀于東京政法大學與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期間改名裴鐵俠,曾參加孫中山等組織的同盟會。1912 年畢業后回國就職,先后出任四川司法司司長、下川南道觀察史、東川道道尹、任四川內務司司長等職。1915 年,裴鐵俠擔任北洋政府內務部顧問,然國事難為,前途暗淡,故習琴于北京。同年9 月即辭官返回成都。回川后,向琴家張孔山求教,勤于操縵,潛心研究,經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為當地有名的古琴演奏家和學者。他以其精湛的琴藝、深厚的學識,以及較高的社會地位,廣交琴友,組織雅集。于1937 年和1947 年兩度成立了“律和琴社”與“岷明琴社”(圖4),交流琴曲,品鑒名琴,對西蜀古琴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并與琴學泰斗查阜西和琴家胡瑩堂來往密切,在全國古琴界也頗具聲望。裴鐵俠留學日本,立志報國,然為官僅有四年便隱居家中,而專注古琴,卻是他終生的事,甚至是要用生命來捍衛的事。1950 年“土改運動”,裴家劃為“大地主”“大官僚”。土地田產沒收充公,飽受批斗和人身欺凌,全家人只能依靠典當衣物及藏品維持生計,其子女的境遇也頗為坎坷。面對變革與沖擊,深居簡出的裴鐵俠恐懼失落。他認為日趨嚴峻的態勢危及到了視若生命的“雙雷琴”。或許“玉石俱焚”方能保全尊嚴。1950 年6 月,夏日的某個夜晚,“裴鐵俠與繼室沈氏取出雙雷琴,帶著無比的憤怒和極大的痛惜,夫妻相與捶碎而毀之,然后同服安眠藥雙雙自盡?!雹嵊跁赋幣_之下留一紙遺囑,上書“本來空寂,何有于物。去物從心,立地成佛”16 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批注:“大小雷琴同登仙界,金徽留作葬費,余物焚毀。鐵叟筆。”⑩裴鐵俠夫婦自殺后幾天,其家人便接到了時任中國民航顧問查阜西從北京發來的電報,邀請裴公攜帶“雙雷琴”赴北京參加古琴研究工作。然造化弄人,人與物俱損,悲劇無法挽回。裴氏夫婦以身殉琴,其文人正氣與愛琴如命的烈性節操,猶如嵇康之廣陵絕響,震撼世人,至今仍是人們不愿提及的傷痛。

李璠(1914 ~2007),湖北大悟人,川派古琴家,植物遺傳學家。1939 年秋,李璠就讀于四川大學農學院,因喜好琴音,欲尋師學藝。由師兄卓希鐘(經營成都琴鋪,亦善斫琴)引見,得拜裴鐵俠為師。裴鐵俠時有四名弟子,李璠年幼??箲鹌陂g,裴鐵俠居鄉間住所“沙堰子”。每逢星期日,李璠與諸師兄同往,聽琴受教。裴鐵俠崇尚明代大琴師嚴天馳的琴學主張,指法清微澹遠,古樸自然,聞聲盾韻,如入洞天。喜彈古調,常彈琴曲有《高山》《流水》《秋鴻》《胡笳》等30 余首。其手寫刻本《沙堰琴編》僅收錄其代表琴曲。裴鐵俠對李璠諄諄教導,殷切厚望。時要求:坐必正,氣必端,態(神)必安,手揮目送,可以養生,可以盡年。常教誨:琴為載道之器,旨在修身養性,取天地中和之音,陶冶情志,消除塵愚,思清入靜,靜則生慧??偢嬲]:彈琴之要重在認譜、打譜,求得字正腔圓,如聞鐘罄,令人整肅,思勿邪,切莫追求時尚,攀比好聽。裴鐵俠為人大氣開明,常設宴款待琴友,鼓勵弟子向其他琴家學習。1941 年春,裴鐵俠引薦琴家胡瑩堂。云:“胡老師,查阜西先生好友,皆當代琴學大師,今后希多請教益?!敝?,李璠穿梭于裴鐵俠與胡瑩堂之間,求教琴藝。從裴鐵俠學得《高山流水》,從胡瑩堂學得《鷗鷺平沙》,而《瀟湘水云》則融合兩家指法與韻味。因胡瑩堂,李璠又得識查阜西、徐元白等多位琴家。李璠牢記裴鐵俠的教誨,汲取各家營養,定心研習,得彈琴曲13 首,又自定計劃,欲學《秋鴻》等大曲,時在建國之前。建國后,李璠赴北京就職,常參加北京古琴研究會活動,遂向查阜西等人學琴。查阜西憐惜裴鐵俠早逝,“一代琴宗”竟無錄音,對外聲稱李璠乃裴鐵俠唯一弟子,并向吳景略、管平湖等人稱贊李璠之《高山流水》有“裴味”,勉勵李璠將“裴學”繼絕傳后。可見,古琴界對裴鐵俠之尊崇與惋惜。

因了琴音,李璠與裴鐵俠結緣;因了裴鐵俠,李璠與古琴相伴。李璠學琴于裴鐵俠,后求教于胡瑩堂。就職北京后,又受教于查阜西,其恩師皆為琴壇大家,琴緣可謂厚矣。李璠淡定寧靜的謙謙君子之態,皆由裴鐵俠之琴學而來,正所謂:琴“可以養生,可以盡年”。裴鐵俠與李璠由師徒而為朋友,常因思念,期許相見;又因分離,輾轉難眠。李璠作《懷琴師詩》,裴鐵俠亦賦詩安慰。裴鐵俠、胡瑩堂、李璠三人,兩老一少,久別重逢,歡喜若狂,以琴結為忘年交,視為知己,宛若伯牙與子期之相遇。恩師之念,古琴之戀,永不能忘。1992 年與1995 年,李璠兩次赴成都參加古琴學術討論會。奏《高山》以懷裴鐵俠,奏《平沙》以紀胡瑩堂,寧靜淡泊,榮辱不驚。2003 年,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于北京舉辦活動,慶祝“古琴藝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李璠作為“中國古琴非物質文化承傳人”參加,彈奏的琴曲仍為《高山》與《平沙》,此時李璠已90 歲高齡。星火承傳,后繼有人。為琴學之發揚,李璠不遺余力施教與后學。師從李璠學琴的楊露、裴曉秋、全美榮等諸位先生,皆能彈奏裴鐵俠之《高山流水》與胡瑩堂之《平沙鷗鷺》。2003 年,古琴“申遺”后,得到了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在先賢的基礎上,古琴之研究與推廣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圖2.1 虎嘯琴頸部

裴鐵俠琴學藝術活動,主要集中在20 世紀30 年代中后期至40 年代。李璠從師裴鐵俠學琴主要是在40年代。1949 年秋,律和琴社琴友,包括裴鐵俠、李璠等14 人相聚于成都望江樓之崇麗閣,以談琴事為主(此次琴會由李璠接待)。這是律和琴友的最后一次相聚,也是律和琴社的最后一次活動。1949 年12 月開始,裴鐵俠常被批斗,精神一度跌入低谷。1950 年6 月,裴氏夫婦就與大小雷琴同去。期間,裴鐵俠曾找過李璠,因繁忙而未及時溝通,“竟成永訣”。由是,裴鐵俠贈送李璠之“虎嘯”琴,最晚應在1949 年12 月前后,或于1949 年秋律和琴友相聚之時。以琴名,“虎嘯”與“龍嗷”似為相應,將“虎嘯”贈與李璠,“龍嗷”則留身邊,各留念想,寓意深遠。1950 年,李璠出川赴北京工作,隨身攜帶著裴鐵俠與胡瑩堂兩位恩師的贈琴,然裴所贈之“虎嘯”琴被擠壓殘損,沮喪之情難以言表。面對“虎嘯”琴的遭遇,李璠沒有放棄,而是尋求妥善的保護,為古琴之復興,留下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自“虎嘯”琴捐獻后,李璠再無緣相見,亦為憾事。2017 年,筆者發現館藏“虎嘯”琴的真實身份時,也與李璠去世相差了整整10 年。

五、余論

古琴之起源,有伏羲說、神農說等等。琴式也有以圣人命名者,如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等。春秋戰國時期,古琴在文人階層已很時興了,魏晉時期的古琴也與現存唐宋古琴相差無幾了??梢哉f,古琴發端于三皇五帝,發展于戰國秦漢,成熟于魏晉南北朝,至今延綿不絕。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社會里,古琴不僅是文人必修的一種樂器,也是其人格、情操與修養的象征。然而,不同的歷史時期,因政治、經濟、地域、交流等因素,古琴的發展起落不定。莫高窟中唐第154窟樹下彈琴圖、酒泉棗園西溝一號墓出土模印彈奏磚等出現了古琴倒置、人物錯位的現象,其畫面與實際彈奏方式相反。 也有琴箏不分的狀況出現。敦煌佛爺廟灣第133、37、39 號西晉墓中各發現一組伯牙彈琴與子期聽琴圖,琴體倒置,形似古箏。 可見,畫師等對古琴的認知,僅僅是一個程式化的概念。裴鐵俠“虎嘯”琴之沉浮,也基本勾勒出了建國至今的古琴發展脈絡。不管歷史背景如何,古琴蘊含的強大的人文精神,是其賴以延續的原動力,具體表現在琴人、琴器、琴曲等方面,一如裴鐵俠、李璠,以及他們友誼的見證者“虎嘯”琴。自2009 年,筆者整理館藏古琴,與“虎嘯”琴相遇相知,也是一種緣分。古琴研究涉及諸多方面,僅以此拋磚引玉,寄望于后來者。

注釋:

①裴曉秋《我的祖父裴鐵俠》,《蜀中琴人口述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13。

②黃陽興《雙雷絕響——成都近代琴人裴鐵俠與四川博物院典藏古琴》,《松石間意——巴蜀地區典藏古琴精品集》深圳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編著,文物出版社,2015,第135 ~151 頁。

③《蜀中琴人口述史》。

④⑨⑩《松石間意——巴蜀地區典藏古琴精品集》,第135 151 頁。

⑤王莉《南宋“萬壑松風”琴的發現與研究》,《中原文物》,2017 年第4 期。

⑦王莉《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古琴》,《文博》2013 年第1 期。

⑧李璠《憶琴學》,《吳門琴韻》,汪鐸編整理,謝金春編輯排版:《吳門琴社》成立十周年紀念編印文獻資料,蘇蘇出準字(96)第90 號,第17~21 頁,1996 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亚洲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第一色|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日韩性网站|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一区二区午夜|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激情网|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久久网综合|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精品片911|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爱爱网|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激情成人网|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一本综合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亚洲国产系列| 性色一区|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图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99伊人精品| 欧美在线黄|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二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性爱网站| 午夜a级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99热最新网址| 在线国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