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棟明 宋力鋒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350000)
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是土木工程專業中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其涵蓋專業范圍寬、綜合性強、實踐性強、技術更迭快,培養學生處理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在該專業領域的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課程是從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兩大方面,著重研究建筑、道路、橋梁、巖土等專業工程領域的一般建造規律和組織規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分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兩個部分。前半部分講施工技術,后半部分講組織管理,內容實踐性強,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各個方面。章節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部分章節敘述文字內容多,工程圖片少,加大了學生理解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把握該課程實踐應用這個基本特點,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現及推廣,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日新月異。針對這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大多數教材雖有涉及,但講解不夠深入形象,很多情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大了學生學習理解的難度。此外,對已淘汰的施工工藝及已經更新的規范,很多教材依然在沿用,這種脫離實際應用的教材,勢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實際施工中應用不上,導致遇到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
目前,教材的另一方面缺陷就是有些章節內容與其他課程重復,這樣不僅浪費課時,也會因為有些內容和其他課程內容不相符而給學生造成困惑。
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課程內容多,綜合實踐性強,章節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這對學生的系統學習帶來極大困難,同時對授課教師提出極高的要求。最好是由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授課,結合教師工程實踐經歷講授,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對操作性強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步驟,如果僅靠書本理論講授,遠遠達不到理解和應用的目的,雖然配以投影、施工錄像、幻燈片等教輔手段,但體會不到施工現場實際觀摩的真實感,感性認知缺乏。
閉卷考試是該門課程最常用的考試方式,傳統的題型如簡答題、論述題,都是主要以記憶為主。這樣一來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的培養,造成平時不努力,考前突擊,低分通過,考后忘光的結果。這種考核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記憶背誦的負擔,也沒有達到理解應用的教學目的。
對于教材,應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這種教材深入簡出地介紹了土木工程各個施工領域和施工組織的相關內容,將最新的行業規范和專業前沿發展技術很好地融入教材體系,體現了應用型教學的需求,讓學生學習土木工程最新的施工技術和發展方向[1]。
此外,當前大部分本科高校年輕教師都是剛畢業的碩士、博士,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工程一線的實踐經驗,一旦長時間脫離工程實踐,對于新修訂的行業規范會難以把握。所以,可以聘請相關施工單位的專家作為年輕教師的指導老師,帶領年輕教師加強對工程實踐的學習。有經驗的教師也需要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工程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建設一支專家指導、老教師帶新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此外,教師應不斷收集國內外施工資料,深入施工現場,及時獲取行業相關政策法規,適時調整自己教學內容,補充書本外的最新成果,為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作好基礎知識的儲備。
如今,各種互聯網教學app的出現,使得新型互聯網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創新教育理念和互聯網+的技術思想,智能化、綜合性混合式教學互動平臺,極大地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課堂及課后的互動機會。傳統的課堂教學也可以分解為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環節,主要分為預習、復習、數字考勤、課堂互動、隨堂測驗、課后作業、數字考試等形式,形成了高效的交互式教學網絡,全面支撐起整個學校的教學系統,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全周期智能化教學模式[2]。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極大提高了學生興趣和教學點名的效率,有效遏制學生曠課、早退的現象,同時加強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環節,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以行業企業標準及企業培訓教材作為支撐,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授課教案、教學課件、課程習題、課程設計指導書等相關資料。基于理論學習、課程設計、新技術學習等環節,建設完備多媒體教學手段,綜合展示電子課件、錄像、動畫、圖片等所承載的知識信息,掌握基本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基本原理、組織規律的學習與應用,抓住施工關鍵和施工組織的主要矛盾,集中相關專業課程理論知識,解決工程施工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具備處理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計劃問題的實際技能。
多媒體教學通過新穎生動的畫面,將施工過程制成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動態的形式模擬演示;也可以將教材中的原理、公式、圖形、圖表、施工進度計劃等制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出來,使枯燥的知識情景化,抽象的原理具體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學生愉快、高質量地獲取知識。結合實踐教學,利用各種施工技術動畫、視頻及圖片,完善教學材料,引入教學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印象,更加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各施工過程及其特點,這樣一方面強化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培養了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情況,改變以往單一的考試方法,采用可行的考核方式,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將課堂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前利用app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然后上課利用app實現學生快速點名簽到、隨機選人回答問題、搶答問題、課堂主題討論、選擇投票等互動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課后利用app布置課后練習,高效反饋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將課前、課堂、課后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并根據app統計數據,科學合理地形成課堂成績。
2)期末考試減少敘述型、記憶型等內容,在豐富考試題型基礎上,可以增加與實踐相結合的考試內容,著重于工程案例、工程事故的分析解決,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創造性回答問題。
3)在考試形式上,除了期末的閉卷考試,平時教學中可以增加章節小測和其中測試,可以采用綜合題開卷考試、科技論文寫作、課程設計答辯等形式,可以從多角度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型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與組織課程源于實踐,用于實踐,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型課程。只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持續深入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探索校企合作,才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質量地為企業、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