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張軍
(燕山大學體育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
賽艇運動起源于英國,是奧林匹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此前我國在此領域較國外有很大差距。隨著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我國多次在奧運會、亞運會等國際比賽中獲獎,推動了我國在水上項目的大力投入。目前,我國的賽艇競技能力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合理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比賽成績。科學、準確的身體監控可以幫助運動員在負荷內完成訓練任務,避免運動損傷,同時促進身體的訓后恢復,保證身體健康。賽艇運動的供能是75%~80%有氧供能系統主導,剩余來自無氧供能系統的競技運動,心率、血乳酸(BLA)、血紅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等常作為賽艇運動訓練的監測指標。該文則以此為基礎,進行綜述研究。
該文以賽艇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控指標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統地闡述如何對賽艇運動訓練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控。
賽艇運動訓練生理生化監控指標眾多,每項指標代表的意義和測試方法各有不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去選擇相應的指標,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單一的指標判斷運動訓練是否合理局限性較大,所以要多種指標結合整體分析,多角度、深層次與個體關聯進行監測。
心率是反映運動員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的有效指標,監測心率的方法簡單,被普遍應用在不同的運動訓練監控中。在賽艇訓練中,心率是最常使用的監控指標。教練員不僅可以在訓練期間監測運動員心率的變化,還可以通過心率了解運動員體能的恢復情況。運動員的恢復能力強,則訓練后心率恢復速度快,若心率恢復慢,則說明該運動員需要進行專項訓練,提高肺活量。有研究發現,實時心率監測早已應用于運動訓練的監控,但缺少系統性及全面性。由于影響心率變化的情況復雜多變,評價心率變化時會有誤差,影響在即時訓練應用中的效果[1]。程宏政等研究發現,心率作為賽艇運動普遍、常用的監測手段,世界各國都在使用,說明得到了教練員的認可。賽艇訓練監測要科學地依據心率實時變化狀況進行[2]。教練員要根據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后3個階段的安靜心率、最大心率、最低心率等指標進行監測,以此反映一天或一個階段訓練內容的心臟負荷大小。心率通常與血乳酸結合分析,綜合評價。
賽艇訓練中,血乳酸常常用來評價運動員的有氧與無氧能力。它可以為高能磷酸化合物提供大量能量,以保證大強度運動的供能。在大強度運動后,血乳酸的濃度高低和恢復期活動狀態影響血乳酸的消退速度,肌肉中進入人體內的血乳酸達到穩態需要經過3~5min。在相關研究中發現[3-4],血乳酸的濃度水平與運動強度和有氧代謝能力相關。從賽艇多級測試來看,隨著功率不斷增加,需要增加無氧糖酵解的供能比例,而隨著無氧糖酵解供能比例的提高,乳酸的堆積會增加,從而造成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抑制。此時,只要通過有氧代謝能力將乳酸快速代謝,就可確保糖酵解供能抑制得到改善。體內乳酸的消除主要通過有氧氧化的途徑,乳酸消除能力的高低取決于有氧代謝能力的高低[5]。研究表明,長時間的訓練有助于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和個體乳酸閾[6]。個體乳酸閾訓練對提高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周期性乳酸閾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有氧代謝水平,使同負荷下的心率與血乳酸下降[7]。也有研究利用8周高原訓練降低了賽艇運動員的即刻血乳酸水平,提高了運動員有氧能力[8],達到了訓練目的,為賽艇運動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血尿素是蛋白質和氨基酸分子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反映運動負荷和機體恢復情況的指標,已在賽艇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9]。正常血尿素的參考值為2.9~8.2mmol/L[10],在常規生理狀態下,血尿素在體內的環境處于穩態。因為運動訓練會導致運動員體內蛋白質代謝水平增強,所以運動員的血尿素安靜值相對于正常范圍偏高[11]。在訓練的運動員或普通人群中,血尿素的突然升高與運動量有關,并且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與運動后的血尿素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12-13]。單純的低強度訓練量的增加很難快速提升運動員的血尿素水平,只有在保持較大訓練量的同時,適當提升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才能夠有效地提升運動員的血尿素水平,從而保證更好的訓練效果[14]。有學者在備戰冬運會短道速滑運動員的生化指標監控中,利用血尿素水平的變化,判斷運動員負荷狀況,反映疲勞狀態時,及時調整訓練內容,科學地進行了運動訓練[15]。研究發現,在運動員的恢復期監控中,發現血尿素的變化趨勢與訓練負荷成正相關。訓練后血尿素水平高于正常值,次日后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范圍內。說明訓練后大運動量訓練對運動員產生較強的刺激,但機體可以適應大負荷訓練,使機體能夠快速恢復[16]。通過利用身體指標的監測,教練員很好地制訂并執行了訓練計劃。
肌酸激酶是反映肌肉功能狀態、生理狀態及病理狀況的重要指標,肌酸激酶的升高預示著在急性和慢性肌肉損傷中存在著肌纖維受損和肌肉組織壞死的可能[17]。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肌酸激酶值較低,在運動中缺氧,肌細胞牽拉損傷會造成肌酸激酶水平的升高。賽艇訓練過程有大量的肌群參與,并且負荷較大。對肌酸激酶的定期檢測,可以通過指標具體數值的變化了解到運動員對訓練強度的適應情況,還可以有效防止運動員傷病的發生,掌握運動員的機體狀況,預防過度疲勞。肌酸激酶活性的變化主要是與訓練強度有關,與訓練量沒有明顯相關性。在大強度訓練時,通過對肌酸激酶活性的檢測,也可以掌握運動員飲食攝入和營養補充情況[18]。馬濤等通過研究發現,8周有氧劃艇水上訓練增強了賽艇運動員的肌酸激酶指標,說明身體受到刺激,訓練結束后的恢復期肌酸激酶水平較訓練前僅有輕微的升高,說明隨著運動員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無論是抗訓練負荷的能力,還是機體恢復的能力,較訓練前都有所改善[19]。研究表明,肌酸激酶水平可以判斷高原訓練對運動員的訓練周期反應。高原訓練前,肌酸激酶值處于正常水平,高原訓練過程中由于負荷提升和訓練進展,導致肌酸激酶水平上升,訓練后期和恢復期肌酸激酶水平下降,說明隨著時間的進展,運動員適應訓練負荷帶來的刺激,并逐步恢復體能[14]。
血紅蛋白是存在于紅細胞中的含鐵蛋白,其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并參與體內酸堿平衡的調節[20]。血紅蛋白值直接影響到身體有氧代謝能力和身體獲得氧的能力[21],是檢測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常用指標,通過觀察血紅蛋白值的變動,可以及時地掌握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況,便于調整訓練計劃和方法[12]。教練員通常會在清晨安靜時對運動員進行血紅蛋白值的評定。血紅蛋白值過低或過高對運動員都有影響。如果血紅蛋白值過低,會出現貧血狀況,導致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下降,即在貧血、缺少氧氣供應的情況下,出現不良情況,影響訓練效果。當血紅蛋白值過高時,血液變得粘稠,阻力變大,心臟負擔增大,可能會造成身體紊亂[22]。有研究認為,當血紅蛋白在人體的含量維持在較高的范圍內時,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會明顯改善,訓練和比賽可出現較好的成績[23]。高原訓練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讓血紅蛋白值保持在較高水平,提高機體利用氧氣的能力,從而影響氧氣在體內的代謝[24]。研究表明,訓練年限在7年以上的運動員血紅蛋白值高于訓練年限在3年左右的運動員血紅蛋白值,比賽成績好的運動員通常也具有較高的血紅蛋白值[25]。
綜上所述,在賽艇訓練時,要充分運用各種生理生化監控指標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的監控,并利用所監測的數據對運動訓練進行科學的指導,針對不同指標的內涵要具體實施,以提高運動能力和比賽成績。也可以通過監測結果來判斷訓練過程中方法、手段及運動負荷的合理性,可對賽艇的運動訓練過程做出科學的評估和預見性的評判,有效防止運動損傷。由于賽艇運動員本身具有個體差異,教練員在心理、身體和生活上的指導同樣很重要,此外良好的心態同樣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