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職業院校是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持續為社會輸送多專業、各層次人才。當前的體育教學在職業院校面臨一個相對“尷尬”的局面,主要是職業院校的培養側重點集中在職業技能上面,對體育學科開展重視度不高。也正是這種情況的存在,造成大部分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出現技能水平高,體能水平差的情況,無法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綜合能力的評分大打折扣。為解決這一問題,該文嘗試探尋并尋求出一條以職業特色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之路。
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情況,從當前體育教學創新需要和學生的自我成長需要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基本要求,要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陷入困境,且體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長期脫節,其弊端已經逐漸暴露出來。為此,當前職業院校都在積極推進和探索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之路,并在不斷地探索與嘗試中,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發展框架與模式。基于體育教學創新的多元需要,堅持以院校特色、職業特征和專業特長為基礎,構建新的體育教學模式,為目前職業教育體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時代新活力,使其得以保持持久動力[1]。
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最先考慮的焦點是就業問題。但從大批職業院校畢業生反饋的信息來看,雖然在技能方面能夠適應崗位的基本需要,體能上卻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針對一些需要體能支撐的專業,這種技能和體能上的矛盾問題顯著。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對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抱有較高期望[2]。為此,應該立足職業院校的專業特色、崗位特征和學生基本情況,從學生視角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推動學生成長、就業需要與教學改革三者實現有效融合。
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智慧技術應用日益成熟的進程中,我國進入智能化發展時代,直接引發職業教育新變革。面對新的職業人才需要,職業院校要以體育教學為基礎,變革育人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塑造新的教學格局。一方面,要利用體育課堂開展健康、運動新理念教學,改善學生對健康的價值認識,為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環境和崗位奠定良好的體能基礎。通過發揮體育學科優勢,精準對接時代需求,全面拓寬職業教育發展新空間[3]。另一方面,為充分適應目前職業人才就業新環境,要以職業改革的發展趨勢、時代需要為基礎,精心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以職業特色為核心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要結合不同專業完成體育教學的針對性教學創新,以多元的形式帶給不同專業學生不同的體驗和感知,在體育學習中強化學生個人的身心素質培養,使其充分適應未來崗位需要。
課程的編排和設置是一門學問,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多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在課程編排和設置上,沿用傳統的教學框架,刻板、單一。為此,各院系要根據本專業的不同需求做好體育課程內容的編排與設置[4]。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不單單要包括基礎的體育理論,更要涵蓋體育教學實踐的專業內容。讓該專業學生在獲得良好的體育鍛煉的基礎之上,也可以不斷積累體育教學方法,為后續投身到工作崗位中針對幼兒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打好基礎。由此可見,精心的體育課程編排與設置,能夠讓不同專業學生的崗位能力得到針對性強化,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基礎之上讓體育教學更有效。此外,要及時對接和研判職業崗位的新需求、新變化,通過匯總學生的學習興趣、收集學生的反饋結果,持續優化體育課程方案,使體育課程設置始終符合學生、院校特征的多元化訴求[5]。
面對新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職業院校體育教育全面改革勢在必行。從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看,多是以教學大綱為主,內容的全面性不足,“理論+實踐”的模式也很難發揮作用。如何做好“對癥下藥”,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其一,結合職業院校各專業的設置情況和發展情況,做到職業特色摸底,充分考慮各專業內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將信息匯總處理之后,由學校牽頭成立相關工作組,結合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的“體育課套餐”。如針對護理專業,要將關注點聚焦到體能訓練上,以綜合性的體能訓練來達到訓練目標,從而適應未來崗位工作基本需要。其二,在完成各專業針對性的體育課程教學之后,對學生的反饋情況綜合分析,并圍繞實際情況做出教學優化,確保在完成教學調整之后適合學生的成長要求。依據職業特色做好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至關重要[6]。其三,要堅持突出職業優勢,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造。目前,多數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容與專業特色、職業優勢之間融合不足,各專業教學內容差異化不明顯。在全面推動體育課程創新時,要圍繞職業特色,選擇彰顯職業優勢的教學素材、內容,通過構建“職業選修+體育必修”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推動體育教學實現根本性創新。
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依據職業特色去嘗試體育課程教學創新,需要針對性地做好科學評價工作。為此,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立足職業特色制訂個性評價方案。職業院校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要結合體育課程、專業特色等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方案,進而做好針對性的評價。其次,圍繞職業特征制訂新的評價標準。這種評價與傳統的評價模式不同,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更要去衡量體育學習的內容對其專業發展的助力作用,全面檢驗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性,為后續的改革創新提供新思路[7]。最后,圍繞學生成長變化,構建動態評價體系。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成才具有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作為衡量學生成長狀況的標尺,應得到應有的重視。評價是否科學,是否有效,是一項值得去深度考量的內容,應在不斷優化中完善。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是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在新的育人環境下,結合不同的專業特點,開展針對性、職業性體育教學創新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將職業屬性融入體育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得以健康成長,適應未來的崗位需求。